11月7日 晴
過了不惑之年,我總愛回憶和總結自己以前經(jīng)歷的故事。
從小到大,我學過的作文課不少,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卻并不多。但有三堂作文課,如同三幅珍貴無比的國畫,深深刻印在我記憶的腦海。
我讀縣高一的時候,記得于秀申老師教我們語文,他讓我們寫一篇家鄉(xiāng)變化的散文,題目自擬,我就寫了一篇《我村的荷塘》。沒想到,作文課上,于老師把我的這篇文章作為范文對全班朗讀,并且批語這樣寫著:妙文!再接再厲!我懷里像揣了一個小兔子,心咚咚的跳個不停,臉還害羞得通紅。
到了高二,有一位叫劉培的老師接我班的語文課,讓同學們寫一篇關于歌頌春天的文章,不知咋來的靈感,我一會就寫出來了,還故意用了七八個貼切的成語。作文本發(fā)下來了,批語好讓我動心,劉老師還把批語在堂上強調了三遍:你的這篇作文像一個花枝招展的姑娘向我姍姍走來。好有詩意的批文。我的臉又紅到耳根,低下頭,不敢抬起來。
很快升到高三了,是一位叫王榮卿的老師教我們語文,以一篇古文為素材寫一篇讀后感。把我想到的都用純文學語言寫了出來,老師感到驚訝,也許看到這樣的作文不算多,批語竟是這樣寫道:此文如是出自你手,可謂佳作也!身邊的同學都給我作證,班長又替我說話,王老師才放心了,終于相信確實是我當堂寫成的。以后,校廣播站經(jīng)常播送我的文章,校版報經(jīng)常登載我的詩文,內心的激動別提了,經(jīng)常像中大獎一樣,高興充滿了我的整個學期。學期結束后,還給我評了一個寫作獎呢!
這三位語文老師的板書都是瀟灑而飄逸,講課解通俗而深刻。我的座位總是中間靠前,聽得仔細,記得牢,養(yǎng)成了記筆記和寫日記的好習慣。常常把字典和成語詞典裝在隨身衣兜里,放學路上,吃飯以后,都在認真記。掌握了大量詞匯,大量名言警句,大量精彩描寫、記敘、議論等素材,于是寫起作文來,沒有犯過難,總是很快就寫完了,靈感好像很多似的。
三堂作文課,于此刻的我已距三十年之遙,然而這三個批語帶給我的心動和美好記憶卻一直如影隨形。我還是會不期然地想起這些美好的故事。
當我回首,忽然發(fā)覺那三堂作文課帶給我的美好與感動,一直激勵著我前行,不敢懈怠。是啊,在我們的生命里,總有一些留在記憶里的感動與美好,在漫長的日子里慰藉著我們的心靈。
這三個批語,讓我感動終生。
河南省舞陽縣南京路教體局南黃樓昌平小區(qū)東一單元五樓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