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譯是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轉換,由于不同語言文化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將不可避免的會對翻譯造成巨大的影響,從而拉低翻譯的準確性,如何有效的應對文化差異帶給翻譯的種種影響也因此成為翻譯學界的一個研究熱點。本文通過對中英文化差異帶給翻譯的影響進行具體的闡述,并提出了具體的應對策略,以期為英文文獻翻譯能夠達到“信、達、雅”的境界做出有益探索。
關鍵詞:文化差異;翻譯;影響;策略
[中圖分類號]: 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5--01
“翻譯不難,但是翻譯好卻很難”,這是翻譯領域工作者普遍認同的一個道理,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翻譯日益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語言與文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反映文化的內涵、特點,同時文化反過來又會影響到語言的形式和語言的結構等。文化對于翻譯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使得絕大部分的翻譯差錯基本上都來自于文化差異,如何有效的應對文化差異帶給翻譯的影響成為了翻譯工作者必須要做的課題。
一、中英文化差異對于翻譯的影響
中英文化屬于不同的文化體系,兩種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這種差異給翻譯帶來一定的影響,總結中英文化差異對于翻譯的影響突出的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價值觀差異對于翻譯的影響
在價值觀方面中英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英語語境的國家崇尚個人主義,強調自由平等的價值觀,對于人的尊嚴和價值非常看重。但是中文語境的國家更加崇尚集體主義,強調師道尊嚴,仁義禮智信是中文語境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價值觀層面的差異性對于英文翻譯的影響雖然不容易被直接觀察,但是背后的影響卻是難以忽略的,舉例而言,英文individualism這一詞匯本身在英文中屬于一個褒義詞,因為西方國家崇尚個人的獨立自主,不依靠家庭,體現(xiàn)的是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不過這一詞匯翻譯到中文以后,就往往會沾染上一些貶義的色彩,個人主義成為了該詞匯常見的翻譯,這種翻譯就曲解了原來詞匯本身的含義,導致翻譯僅僅體現(xiàn)了體會單詞本身的含義,卻忽視了內在的文化差異,影響到了翻譯的準確性。
2.宗教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英文中都有大量的宗教詞匯,這些詞匯對于翻譯所產(chǎn)生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英文國家在宗教方面與中國有著很大的不同,英文國家信奉的是主要是基督教、天主教等,中國宗教則主要是道教、佛教等,如果對中英雙方的宗教文化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則必然會導致翻譯出現(xiàn)偏差。希臘神話、圣經(jīng)等典籍是西方國家的文化源泉,這些典籍中的大量典故都成為了西方國家的日常用語,例如my god, achilles’heel等等,這些詞匯都是宗教中的詞匯,若不理解其指代的深層含義,僅僅直譯過來往往會出現(xiàn)較大的偏差。再比如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一般都視龍為吉祥之物,而西方則認為龍是恐怖兇惡不祥的動物,這在很多的影片中都有反映,例如《怪物史萊克》中,將公主搶走囚禁在高塔里的就是龍,此外哈利波特等電影中出現(xiàn)的有關龍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反派,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應注意翻譯的準確性。
3.思維方式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思維方式的不同對于翻譯也會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式思維中感性偏多一些,西方的思維中理性偏多一些,中方注重歸納分析,西方注重細分精確。不同的思維方式產(chǎn)生了不同的語言形式,讓我們以隱形眼鏡的翻譯為例,中文側重于從功能、外形來進行描述,而英語體系中,隱形眼鏡是contact lenses 直譯過來就是直接接觸的鏡片,這種翻譯層面的差異事實上就是思維方式的差異。此外,思維方式的差異還導致中英文句子的結構有所不同,英文中語序比較靈活,而中文在這方面要相對固定。英文國家側重于將來,很少回顧過去,中國則相反,英文中the latest news 的意思是“最新消息”,而不是直譯過來的“最遲消息”。
4.生產(chǎn)方式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生產(chǎn)方式包括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兩個方面的內容,中英在生產(chǎn)方式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些不同反應到語言文化層面就會給翻譯帶來一些影響。以中國來講,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內陸國家,在生產(chǎn)方式方面基本上以農(nóng)耕為主,數(shù)千年的農(nóng)耕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的語言文化;而英國是一個島國,海洋因此在其語言文化中多有體現(xiàn)。在耕作方面,中國基本上以牛為主,因此有關牛的詞匯很多,而英國基本上以馬為主,因此很多的詞匯都和馬有關,例如horse laugh(大笑), horse senses(常識)等詞匯。
二、翻譯中應對中英文化差異的策略
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本文認為在翻譯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夠有效地克服文化差異帶給翻譯的影響。一是翻譯應尊重文化差異。翻譯不僅僅是詞匯的簡單轉化,同時還應該保留原文的文化內涵,在翻譯中遇到文化差異的時候應選擇意譯而不是直譯的作法,這樣才有利于保持英文的文化味道。這是因為很多時候中英文二者之間缺少相對應的詞匯,這些詞匯的缺失意味著翻譯不能有序的展開,例如中文的“望子成龍”就不能夠直接按字面意思將“龍”翻譯成“dragon”,而是需要換一種說法:英文中的big person 與望子成龍中的“龍”字更加接近。二是應熟悉中對方的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多年沉淀積累下來的各種規(guī)范習俗和道德觀念,翻譯中應深刻的理解對方的文化習俗,根據(jù)文化習俗來進行翻譯。作為一個翻譯者不僅僅需要對自己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同時對于對方的文化也應有一個比較深厚的了解,這樣才能確保翻譯的準確性。三是在翻譯中應注意思維差異在句子結構中的體現(xiàn)。很多時候一些英文句子表述過長,需要使用目標語言的思維結構進行調整,否則翻譯過來的東西就給人一種難以理解的晦澀,從而影響到翻譯的準確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文化差異存在的情況下,翻譯定然會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要想消除文化差異的偏差,就要求翻譯者應具備豐富的知識,對中英文化之間的差異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這樣才能做到翻譯的客觀以及真實,達到翻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曾海林.淺談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J].青年文學家,2010(9).
[2]胡瑜嬌.中西方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3(4).
[3]高曉靜.翻譯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對翻譯的影響[J].棗莊學院學報,2009(4).
[4] 劉樂.淺析中西方文化差異對翻譯造成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0(10).
[5] 王姍姍.淺談中西方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J].海外英語,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