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關(guān)于胡適《詞選》的研究成果逐漸增多。本文選取這一時期已發(fā)表的論文作為切入點,對胡適《詞選》的研究狀況做了客觀的整理與描述。
關(guān)鍵詞:胡適《詞選》;研究論文;綜述
作者簡介:代婧燁,女,生于1987年12月,籍貫:河北省定州市,學校學院專業(yè):河北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職稱: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5-00-01
19世紀50年代胡適思想批判運動以后,胡適被打成了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代表。對胡適的研究逐漸走向批判的道路,對胡適《詞選》的研究更是轉(zhuǎn)入低谷。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伴隨著大陸地區(qū)學術(shù)界逐漸恢復生機,詞學界對胡適《詞選》的關(guān)注才漸漸溫熱起來。九十年代以后,關(guān)于胡適《詞選》研究的學術(shù)成果才真正浮出水面。這一時期的詞學研究者不再盲目推崇或故意貶低胡適,他們對胡適的認識越來越理性化,他們在系統(tǒng)研究胡適詞學觀的基礎(chǔ)上,對胡適的詞學思想作合理的評判,肯定了胡適對現(xiàn)代詞學所帶來的革新意義。這些論文成果主要集中在胡適詞學觀點的研究、胡適《詞選》對詞體改革的研究和胡適《詞選》對20世紀詞學影響的研究幾個方面。
一、胡適詞學觀點的研究
對胡適《詞選》的研究,更主要的還是在對胡適詞學觀點的研究上。謝桃坊在《評胡適的詞學觀點與方法》中既肯定了胡適詞史觀的革新意義和貢獻又對他詞史觀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批評意見。首先,關(guān)于胡適《詞選》后序的詞的起源問題,謝先生認為:“從整齊的聲詩演變?yōu)殚L短句歌詞的過程,胡適所作的理論推測是較宋以來的各種假設(shè)要合理得多,他對詞調(diào)起源時間的考定也是很有根據(jù)的。在他寫《詞的起源》時,唐人的敦煌曲子詞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了,為探討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資料依據(jù)。他未能注意這一線索,致使其推論的依據(jù)僅局限于文人詞的范圍,而難以作出更為科學的論斷?!逼浯?,關(guān)于胡適在《詞選》序中提出的唐宋詞三段論分法,謝先生認為,這一分法“確能體現(xiàn)詞體文學發(fā)展的某種規(guī)律性,但是以文體演進作為根據(jù)去評定每個時期的文學價值則陷入極主觀的藝術(shù)偏見之中。而且胡適‘詞匠的詞’的簡單否定,實際上表現(xiàn)了批評者對南宋詞缺乏深入的研究,因而其意見很難為詞學界所接受。”謝桃坊先生對胡適《詞選》的評價無疑是客觀的、理性的。
與謝先生對胡適詞學觀的評價不同,朱慧國在《胡適詞史觀探論中》主要探討的是胡適詞史觀形成的原因。他提出:“胡適詞學觀主要有兩點: 一是文學進化論;一是推崇蘇辛,強調(diào)詞的社會功能?!彼J為胡適詞史觀的形成受到了西方的社會進化論和中國傳統(tǒng)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思想的影響,并且后者影響更大。他還認為胡適推崇蘇辛,除了個人的偏愛以外,還與中國當時內(nèi)外交困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guān)。另外,朱慧國在他的另一篇論文《論胡適對蘇辛詞的偏愛》中,詳細論述了胡適推崇蘇辛詞的原因。他認為原因有二,一是新文學運動的需要,即反對文言、提倡白話。但胡適又不惟白話為上,他還注重詞人和詞作本身的品位。因此,內(nèi)容充實、詞品頗高且語言也相對通俗易懂的蘇辛詞很容易得到胡適的青睞。二是胡適論詞注重詞的社會功能,而蘇辛詞,尤其是辛棄疾的詞社會功能較強。與朱慧國一樣持文學進化論觀點的還有聶安福,他在《胡適的詞學研究與新詩運動》中,也提出胡適關(guān)于詞的起原和發(fā)展的觀點,體現(xiàn)了胡適在文學革命中強調(diào)的歷史進化文學觀。
付繼國的《重評胡適的唐宋詞分期“三段論”》,則著重論述了胡適《詞選》序中提出的唐宋詞三段論的詞學觀點。他認為:“胡適的“三段論”雖然在表述上有過于絕對化的地方,對“詞匠的詞”的評價有些偏頗,但并非都是“謬見”。他對唐宋詞史的宏觀把握是相當準確的,所概括的“歌者的詞”、“詩人的詞”、“詞匠的詞”這三種類型以及對其嬗遞軌跡的描述,大體上能夠反映唐宋詞的演變過程。當今詞學研究雖已比較深入,但在詞史分期方面迄無定論,且有越來越瑣碎化的趨勢,因此胡適的“三段論”未始不可以作為一種有益的補充。”
二、詞體改革的研究
胡適的《詞選》對詞的形式進行了改革,在排印形式上摒棄了詞的書寫不分行、句讀以音律為準的傳統(tǒng),采用了現(xiàn)代白話詩分行排列的形式,并用新式標點,依從說話的口吻分行斷句。劉興暉在《從胡適<詞選>看民初詞體革新的新詩化傾向》一文中指出,胡適在《詞選》中各種標點的使用,雖然使詞更加明白易懂,但是也使得詞體之幽隱盱愉的曲婉顯豁無遺,詞體的美感也在這種明白易懂的標點中消失大半。劉興暉還認為,胡適仿照新詩的形式將五、七字句的詞分為三、四句式或二、三句式割裂了詞特有的婉約曼妙語氣??傊J為胡適的新式標點和新體詩的分行,凸顯了意向群,但也破壞了詞的完整意境。他更是進一步的指出,胡適這種詞體革新思想,表現(xiàn)出在新體詩嘗試之初期詩詞合流中詞的詩化特征。關(guān)于胡適《詞選》中標點和分行的使用,聶安福在他的《胡適的詞學研究與新詩運動》中做了更為具體的舉例論述,并且他也認為胡適的詞體改革與他的新詩化傾向是一致的。
三、《詞選》影響研究
胡適的《詞選》從出版至今,對詞壇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陳水云在《胡適與20世紀的中國詞學》一文中,對胡適《詞選》在各個時代的影響做了概括論述。首先指出,胡適的詞學思想是對王國維思想的發(fā)展和對“清末四大家”的批評。其次指出,在二三十年代既有反對者即以胡先骕、錢基博為代表的“體制內(nèi)派”,也有擁護者即以陳子展為代表的“體制外派”。胡適與“體制內(nèi)派”爭議的焦點是關(guān)于詞史的分期標準和對“清末四大家”的評價兩個話題。而他的擁護者并非對胡適的詞學觀一味因襲,而是將胡適的詞學觀進一步完善,從而構(gòu)建一套“體制外派”的詞史。到了五十年代,作者認為,胡適雖然被作為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代表而大加批判,但是胡適《詞選》對詞學界仍然有著潛在的影響力。作者認為八十年代以后,學術(shù)界對胡適《詞選》開始重新關(guān)注,并且對其評價更客觀、更理性化。
雖然,關(guān)于胡適《詞選》研究,各學者已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見解,但是仍然有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地開拓和深化。比如,胡適《詞選》編選背景和編選過程的研究,以及詞的起源和詞人小傳有關(guān)問題的探討等。因此,關(guān)于胡適《詞選》的研究仍然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謝桃坊:“評胡適的詞學觀點與方法”,《學術(shù)界》,1992,3
[2]陳水云:“胡適與20世紀的中國詞學”,《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4(5)
[3]朱慧國:“胡適詞史觀探論”,《廣州大學學報》,2004,4(11)
[4]付繼成:“重評胡適的唐宋詞分期‘三段論’”,《文學遺產(chǎn)》,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