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俄漢語顏色形容詞固定組配類詞組語義對比分析,可以使讀者了解中俄兩國顏色形容詞的文化象征含義,從而更深層次的了解中俄兩國的國情,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帶來的困難和誤解。
關(guān)鍵詞:顏色形容詞;固定組配類詞組:對比分析;文化象征含義
作者簡介:馬徽(1982-),女,山東省臨邑縣人,講師,齊齊哈爾大學文學學士,主要從事俄語語言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2013)-10--01
各種語言中的顏色詞除了可以表示顏色本身意義以外,還具有自己的文化象征意義。例如:聯(lián)合國的旗幟以藍色為底,藍色象征和平;和平鴿是白色的,象征著世界和平;“紅十字”象征著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國際奧委會會旗上的五種不同的顏色象征著世界上的五大洲。還有,國際足球比賽中裁判員出示“黃牌”表示警告,出示“紅牌”表示罰下賽場等。交通信號燈的綠燈表示可以通行,紅燈表示禁止通行。此外,很多詞的顏色象征意義也是具有民族性的,同一顏色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可能表示完全不同的意義。例如:在歐洲地區(qū),“黑色”象征惡、卑鄙、謊言,而在赤道非洲各民族文化當中黑色卻沒有這樣的意義。不少民族的人對某種顏色有忌諱,比如在商品裝潢當中,歐美人忌諱黑色,土耳其人忌諱花色,比利時人忌諱藍色,泰國人忌諱紅色,日本人則忌諱黃色。以上內(nèi)容充分說明了顏色詞的重要文化語義。
下面我們將闡述俄漢語固定組配類詞組中的顏色詞在表示本義之外,還有哪些文化語義。
(一)表示黑顏色詞的文化語義對比
俄漢語中表示黑色固定組配類詞組的文化語義有相同點有不同點,但異大于同,相同的是都有“像煤那樣的顏色”的意義,例如:黑色的眼睛,黑衣服等等。不同的是“黑色”在俄文化里有“不贊”、“不愉快”、“沉痛”、“痛苦”的意義,如:“令人不快的消息”,“心情沉重”,“令人痛苦的想法”等,這些詞組中都用到了“黑色的”這個形容詞來表示。有些國家法西斯黨徒的旗幟、衣服為黑色,如意大利的黑衫黨徒,因其衣衫為黑色而得名。法西斯分子所進行的恐怖活動被稱之為黑色恐怖。黑色這一詞在俄語中表示“社會下層的人”、“粗工粗活”。在當今的俄羅斯文化中,黑色象征“悲痛”、“喪事”。 漢語中則未發(fā)現(xiàn)其他的文化象征意義。
(二)表示白顏色詞的文化語義對比
俄漢語中表示白色固定組配類詞組的文化語義有相同點有不同點,但異大于同,相同的是都有“像雪那樣的顏色”的意義,例如:“白色的衣服”,“白色的沙發(fā)”等等。還都象征“反動或者死亡”。 例如:“白色恐怖”,“白色暴動”,“白色覆蓋物”(即白色殮衣),這些詞組中可見白色這一形容詞的使用。不同的是白色在俄文化里表示“高貴的”。由于“白天”給人帶來的是明亮,是溫暖,是喜悅,是生的希望,這樣一來,“白色”就具有了象征高貴的意義。如:“高尚的工作”。隨著網(wǎng)絡在全世界的普及,在俄語中也出現(xiàn)了有關(guān)這方面的詞組。白色表示“歐洲或北美生產(chǎn)的電腦和家用電器,白色還表示“公開的、合法的、誠實的”。如:“歐美家用電器”,“歐美生產(chǎn)的電腦”,“歐美原裝”,上述詞組中都用到了“白色的'一詞。最近數(shù)十年來,在俄語中出現(xiàn)了\"陽光收入\",其中白色的表示“公開的”、“合法的”、“誠實的”。除此之外白色的這一詞還可表示“不合規(guī)定的”,“不合常情的”,如:“女方邀請男方跳的舞”,“不押韻的詩”。在漢語中,“白色”還有純潔之義。如“白璧無瑕”,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如美玉般潔凈無瑕,無缺點。
(三)表示紅顏色詞的文化語義對比
俄漢語中表示紅色固定組配類詞組的文化語義有相同有不同,但異大于同,相同的是均有“像鮮血那樣的顏色”的意義。如:“紅裙子”,“紅領(lǐng)巾”。不同的是蘇聯(lián)布爾什維克推翻沙皇政府,于是紅色開始象征革命、進步,紅色還有“最好的、上等的、質(zhì)量上乘的”意義,如:“上等野”,“貴重的野獸”。紅色還有“紅色的蘇維埃政權(quán)的中心”這個政治社會意義,紅色是“吉祥”、“喜慶”的象征。漢語中的“紅色”表示與女子有關(guān)的事物。女子是美麗的,故稱“紅粉”、“紅顏”引申指美貌的女子。如“紅顏薄命”,指美麗的少女,往往遭受不幸的命運。
綜上所述,了解顏色詞所表示的象征意義,不僅可以了解兩國的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而且在跨文化交際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祁國江.《俄漢語顏色形容詞固定詞組對比研究》.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11
2、Кайбияйнен А.А.Устойчивые атрибутивно-субстантивные сочетания с 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ми цвета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D],Каза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1995.
3、陳潔.俄漢語言對比與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