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1933—2004)是美國當代文學家、藝術評論家,被美國國民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她的文藝評論在國際上有極大的影響力,然而,人們卻很少關注她的文學作品。其實桑塔格本人非常注重文學創(chuàng)作,其中《火山戀人》就是她的著名文學作品,也是她最為滿意的作品。這是一部以史實為內(nèi)容的歷史小說,描寫的是18世紀末期駐那不勒斯英國公使威廉·漢密爾頓與他的兩任妻子凱瑟琳和?,斠约坝\娚蠈ⅰ,?shù)那槿思{爾遜之間的情感糾葛,并且還描寫了法國大革命時期那不勒斯共和派的革命活動以及民眾的暴動?!痘鹕綉偃恕烦霭婧罅⒓磿充N全球并引起了評論界的紛爭。本文將用熱奈特的時間理論分析《火山戀人》,以求解讀桑塔格如何運用無時性和時間倒錯來連接形式與意義的世界。
一、 倒敘的表現(xiàn)方式
對前面發(fā)生的事件,站在現(xiàn)階段的立場去進行敘述則為倒敘。熱奈特根據(jù)追述的第一敘事時間不同和時間跨度的差異,將倒敘分成三種形式,一是將全部的敘事時間都放在第一敘事時間的起點外,稱為“外倒敘”?!痘鹕綉偃恕肥堑湫偷摹巴獾箶ⅰ毙问健?992年,一群衣衫襤褸的人擁擠在某個跳蚤市場的入口,“我”出現(xiàn)在作者刻意營造的歷史景觀中。在這個歷史的入口,“我”試圖從遙遠的過去“淘寶”。也許對于別人來說并不是什么寶貝,但是對于“我”來說卻非常珍貴。作者采用敘述者的口吻從小說的開始就提出了時間問題。穿越220年,敘述者來到倫敦,在那場拍賣會上,小說的主人公出現(xiàn)了,爵士與他外甥查爾斯這一老一少的出現(xiàn)代表了追述的展開。
在熱奈特的理論中,還有一種“內(nèi)倒敘”的倒敘形式。這種倒敘的時間起點是在第一敘事時間起點內(nèi)的,整個敘述時間都屬于第一敘事時間范圍。這種追述手法在《火山戀人》的第一部分幾次被用到。第一部分的第一章將時間設置在爵士與夫人準備啟程回航的時候,然后對爵士及夫人回到倫敦后的生活進行追述。初回倫敦,很多人認為爵士變得蒼老:“他走親訪友,并且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與查爾斯呆在一起的,他覺得那是他在倫敦最美好的時光之一……他受到國王的熱情接見,并且非常榮幸與國王共進晚餐……那場倫敦的拍賣會他也參加了,而且還認真選擇購買了一些寶貝?!痹谶@里,敘述者不僅是回到過去,而且是過去的過去,這就是內(nèi)倒敘。另外,熱奈特的時間理論中還有第三種倒敘形式,那就是“混合倒敘”,也就是跨度斷與幅度點分別在第一敘事時間點的前后,在第一敘事開始前就開始追述,一直追溯到第一敘事時間起點之后。這種敘事方式在小說文學創(chuàng)作中并不多見,但是在桑塔格的《火山戀人》中卻幾次被用到。這也體現(xiàn)了桑塔格高超的文學藝術水平,如作品第一部分的第二章,開篇就追述爵士婚后十六年但沒有子嗣,然后筆鋒一轉(zhuǎn),桑塔格濃墨重彩地追述了爵士和他夫人婚姻剛剛開始時的那段時光,并詳細交代了他們初到那不勒斯的經(jīng)歷。這些是發(fā)生在他們第一次探親假之前的事,但是一直延續(xù)到回到那不勒斯之后,甚至讓我們不能確定這種倒敘終止在哪個時刻,因為桑塔格巧妙地將所有時間都混合在一起,我們也無從發(fā)現(xiàn)時間的痕跡。
從文學創(chuàng)作與小說的敘事需求來講,倒敘可以讓一定時間內(nèi)的敘述容量急劇增加,經(jīng)常用一句話交代,然后就可以牽連出很長時間的事情。例如第一次探親假結(jié)束后,敘事者只用了一句話就開始了很長的追述:“他們結(jié)婚十六年了,一直沒有孩子?!比缓缶o接著追述了這十六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內(nèi)容。通過倒敘的敘述方式,可以將過去的時間和內(nèi)容高度濃縮,然后通過當前的感覺與記憶的關聯(lián)去追尋已經(jīng)逝去的時間。這種方式也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敘事者敘述的歷史并不一定是完全真實的歷史,這種帶有強烈個人主觀情感的追述歷史能帶給讀者更多的回味與體驗。
二、 預敘的表現(xiàn)
在敘事方式中,時間倒錯不僅有倒敘的形式,還有一種被稱為預敘的形式。預敘是一種事先講述事件發(fā)展方向,通過暗示或者預示對未來的事件進行提及。預敘也分為兩種形式,即外預敘和內(nèi)預敘。最后一個非預敘場面指出第一敘事事件的界限,就是外預敘,在外預敘中,預示的事件是發(fā)生在最后一個非預敘場面之后的。《火山戀人》中有一個場景:爵士在那不勒斯收藏了許多奇珍異寶,正要裝船運往英國的時候,桑塔格突然讓敘事者脫身事外,并通過敘事者對藏品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這是一段經(jīng)典的評論,評論中提及了許多出現(xiàn)在100多年后的東西,如電影、激光唱碟、汽車甚至還有美國的各州首府名稱,簡直像一部科幻片的片段。后來又有內(nèi)容提及將軍、爵士及其夫人參觀收藏品,好像是專門為了回應前面的預敘,這時,作者又開始對40年后爵士的收藏進行預敘,提及了那個40多年后出現(xiàn)的“波特蘭花瓶”。事情最早發(fā)生在1945年,這個花瓶因無人看護被一個19歲的小伙子摔成碎片。后來,專家對這個瓶子復原并再次展出,而這個修復則是在1989年發(fā)生的。敘事者站在故事之外發(fā)表評論: “這個瓶子至少幾百年都不會壞了?!弊髡咦寯⑹抡哒驹诠适轮馊ヮA見自己不可能看到的景象,這就是預敘的藝術效果。
與外預敘相對的是內(nèi)預敘,預先講述的故事處于整個故事最后一個非預敘的場景前面。在作品中,作者在第二部分第六章講述了一年以后將要發(fā)生的事件,爵士夫人與將軍回到那不勒斯后,正值大革命爆發(fā)時期。爵士夫人瞞著眾人偷偷化妝進城,結(jié)果被?;逝傻木焖箍ㄆ喿R破身份。這個警察頭目于是誘惑爵士夫人,在遭到她拒絕后出于報復,預先講述了夫人的情人安吉羅蒂被捕之事。作者在這里用預敘的方式講述了以后安吉羅蒂越獄和再被捕的整個經(jīng)過。
在《火山戀人》中,桑塔格不僅將兩種預敘方式都巧妙地加以運用,而且還加入了一則女巫的語言來敘述爵士的人生經(jīng)歷。人們無法再去考證這段歷史,但是女巫語言的形式讓整個故事更有可讀性和真實性。爵士是個沉迷于近代科技的科學家,按理說,一個迷戀近代科技的科學家應該是不相信神靈的,是個唯物主義者,但是他卻不斷與女巫發(fā)生著種種聯(lián)系。在女巫那里他看到了很多,比如大革命爆發(fā)前他逃亡海外的經(jīng)歷;比如那些開口的箱子里裝著他心愛的收藏品,而這些箱子在海上不慎丟失了。作者給書中的人物提前定了命運,但是這并不曾讓故事缺乏了懸疑感,而是通過這種前定的命運讓人們有著宿命的無奈,也充分展現(xiàn)了爵士憂郁的性格。
三、無時性的表現(xiàn)
其實無論是倒敘、預敘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因為只要仔細分析,事件的時間、跨度、方向和幅度都是可以確定的。但是在敘事時,還有一種事件的方向和位置基本無法確定的時間結(jié)構(gòu),這種時間順序更為復雜,讓人難以確定到底屬于哪種敘述,這就是敘事的無時性。其中“共時性”是無時性敘述中比較突出的方式,這種敘事方式所敘述的事件時間平面是相同的,只是讓空間性更為突出。在《火山戀人》中,作者多次運用了這種敘事方式,這些事件的安排都與特定時間無關。例如,維蘇威火山的噴發(fā)讓那不勒斯變成了旅游勝地,而所有游客都希望能跟隨爵士去一探死亡之城的究竟。本來這段描述是倒敘形式的,但是作者在這里加入了與這個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完全無關的一段敘述,這就使事件的時間性大大削弱了,而給共時性的事件敘述留下了極大的空間。事件空間不再受制于時間,讓作品有了更大的發(fā)揮余地。
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還有一種無時性的敘述,那就是評論。在熱奈特的時間理論中,無時性的結(jié)構(gòu)分為三種,前面講述的是第一種,現(xiàn)在所說的評論是第二種,這種無時性敘述,事件的時間順序和故事敘述順序基本無關,或者很少有關。更多時候是作者站在故事之外借敘述者的口吻將自己的一些看法或者評論加入進去。這些評論與故事發(fā)生的時間順序是無關的。在《火山戀人》中,作者隨心所欲地在故事時間和敘事時間中游走,穿行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對歷史進行著評述。這種無時性的評論讓故事的含義更加深刻。
無時性的第三種表現(xiàn)形式是小說中故事情節(jié)的片段。作者將某個整體事件截取了一部分在作品中插入,它可以充分吸引讀者的目光,透過片段,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整個事件的發(fā)展過程?!痘鹕綉偃恕分?,作者在第三部分就用到這樣的方式,整個部分都是爵士彌留之際的幻覺和自語。爵士在生命的盡頭去重溫那些生活的記憶,就像是做夢一樣,地點隨意識而變換,噴發(fā)中的維蘇威火山、雄偉壯觀的戰(zhàn)艦以及充滿迷幻色彩的那不勒斯。納爾遜、凱瑟琳、?,斁拖袷且欢味斡洃浀乃槠?,再也無法重組組合到一起。這里正是作者高超技藝的一種體現(xiàn),作者將這些意識的碎片隨意轉(zhuǎn)換,讓讀者明白,在作品中有著強大的滲透力,它可以穿越時間,穿越空間,讓創(chuàng)作前后的事件聯(lián)系起來,將故事的空間與讀者的空間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作者通過這種意識片段的方式,讓讀者更清晰地了解到故事主人公的過去。然后將從過去到未來的所有事件壓縮在一起進行表達。
四、結(jié) 語
《火山戀人》是蘇珊·桑塔格的著名歷史小說,它以歷史故事為背景,表現(xiàn)了自然與社會的相互隱喻。由于桑塔格最為出名的是她的藝術評論,所以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同樣有藝術評論的色彩。整部作品都重理念而輕情節(jié),豐富的時間關系將小說的內(nèi)涵表現(xiàn)得更為充實。在《火山戀人》中,作者跨越了生命的界限,用新的敘事方式打破了時間對敘事的限制。事情已經(jīng)過去很久,但是人們還是無法走出當年的世界。在《火山戀人》中,桑塔格巧妙地處理了時間問題,展現(xiàn)了她獨特的藝術才華。
[參考文獻]
[1] 朱紅梅,盧曉敏,歐梅.人與自然的互喻:《火山戀人》中的審美、激情與毀滅[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08).
[2] 王予霞.蘇珊·桑塔格的《火山情人》[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3(04).
[3] 柯英.穿越時空的對話——論《火山戀人》的作者型敘述聲音[J].當代外語研究,2010(11).
[4] 王秋海.重構(gòu)現(xiàn)實主義——解讀桑塔格的《火山情人》[J].外國文學,2005(01).
[作者簡介]
趙玉娟(1974— ),女,江蘇徐州人,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