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術學院教師、青年藝術家陳卓近年來致力于通過雕塑、陶藝等藝術樣式的創(chuàng)作,對公共藝術形態(tài)與藝術本體進行深入地探尋,并在自身研究領域呈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風格樣式。作為一名“80后”的新銳藝術家,陳卓既具備“80后”共有的經驗與敏銳,也有著同齡人鮮有的成熟與內省。藝術家在美院系統(tǒng)所受的專業(yè)教育與多年的專業(yè)從教經歷塑造的“學院派”,與其隨性、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所歷練的“生活態(tài)”之間自由穿行。這種“張弛之道”在其作品中清晰呈現(xiàn)。陳卓的作品主要運用陶瓷材質進行表現(xiàn),但不同于一般陶藝的工藝特征,更強調的是在觀念層面的“雕”與“塑”,陶瓷的質感作為結果服從于雕塑造型的本質。在此,陳卓的藝術似是運用一種公共藝術媒材傳遞一種自我的思維判斷。其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個范疇:“回憶系列”與“寓言系列”,前者關乎“尋找”,后者凸顯“判斷”。陳卓正是在這兩個維度中傳遞著她對“人如何存在于時間與世界中”的藝術審思。
《80真·空》系列作品表現(xiàn)的是物體在固定空間被抽離空氣、真空擠壓后的形態(tài)。此時物體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一種模糊和清晰的臨界點,真空帶來的模糊感吻合于記憶的流逝感,時空的不可逆和記憶的回溯相向而行,而他們的交匯點在于藝術家精心選擇的載體—兒時的玩具,如木手槍、小汽車、機器貓、布老虎等。在作品展示上藝術家將這些作品擺放在用亞克力制做的等大的80年代的家具(五斗櫥、樟木箱子、兩頭沉、多用柜)中,家具透明的材質沒有阻隔地把我們曾經的記憶和故事召喚了出來。記憶是人腦對經歷的反映,是當信號作用已經停止后對信息的儲存。這些經歷過的事物都會在頭腦中留下痕跡,并在一定條件下呈現(xiàn)出來。因此,記憶是人們保存和積累個體經驗的過程,是對過去經驗的表征或重構。米蘭·昆德拉認為“人腦中大約有一塊我們稱之為詩情記憶的區(qū)域,那里記下了我們生活中誘人而動人的一幕,使我們的生命具有美感?!标愖坑糜洃浵到y(tǒng)這種獨特的語言詮釋著生活,使得那些曾引起我們興奮的刺激物消逝之后,讓這些“痕跡”再次勾起我們曾經的興奮神經。記憶作為時間軸的真實存在,就在于它維系著人類精神生活的心理秩序。就像柏拉圖所說的“回憶就是用一種新的觀念接續(xù)過去的觀念,這樣就把前后的知識維系住,使它看起來好像始終如一?!痹陉愖康淖髌分校瑢τ洃浀淖鹬嘏c表達并不是要用人的歷史性來代替現(xiàn)實性,而是將通往過去之路與未來之路同時敞開,讓人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建立一種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誠如陳卓所言,“回憶是一種思緒,是‘空’的,也是‘滿’的,回憶那種不可重復、不可穿越時空再現(xiàn)的抽象狀態(tài),是一種體察過去進行自我對比、修正的審視態(tài)度,是通向自由,涅槃的過程。”在她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回憶不僅僅起到懷舊的作用,更是一種連接過往的整體認知。
相較于《80真·空》系列作品的溫和敘事,《寓言》系列作品則顯得更具某種魔幻與荒誕意味。在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中,“80后”藝術家對“異質同構”式的藝術表現(xiàn)似乎有著某種集體經驗式的認同。在造型藝術中,人與物的結合便是一個典型的創(chuàng)作現(xiàn)象。顯然,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與文學中的“傳奇”與“志異”體裁“幻覺現(xiàn)實”的獨特方法,有著某種共通性,而在視覺藝術層面突出的體現(xiàn)便是象征與寓意的表達。陳卓的作品亦在此一方面展開其特有的思考。其作品《寓言》系列中出現(xiàn)諸多“人首鳥身”、“人獸同體”的形象,以寓言與諷喻式的觀看角度,以想象與超現(xiàn)實的思維張力來揭示和反襯現(xiàn)實世界中的荒誕無稽,陳卓認為“人總是活在虛假的個性之中,無法徹底了解自己的本性和本質,外在的表現(xiàn)和內心的真實總是存在著差異。只有清楚內心,放松個性的束縛、真誠地尊重內心,才能照亮生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放松?!睆闹形覀儾浑y看出,現(xiàn)實存在與人性本質的悖逆促成陳卓藝術思考與創(chuàng)作的初衷。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過于“現(xiàn)實”,而導致正向書寫的現(xiàn)實主義表達起來顯得無能為力,而逆向的思維與表現(xiàn)卻總能恰如其分的指向事物的本質。緣于此,陳卓找回了藝術寓言這種久違的超現(xiàn)實態(tài)度來正話反說,以異化的軀體作為直觀主題來觀照真實的世界,用隱喻與諷喻的修辭來呈現(xiàn)客觀的現(xiàn)實。正像本雅明認為那樣“藝術內在的寓言式屬性賦予其思辨能力,它清除對客觀世界的最后幻覺,完全用自己的手法,不是在世俗世界上嬉戲地而是在天堂的注視下嚴肅地中心發(fā)現(xiàn)自身?!币舱窃诖藢用嫔希愖克囆g作品的寓言性表達呈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視覺力量與理性品格。
顯然,這位思維敏銳、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藝術家沒有停下探索的步伐。近期,陳卓開始以陶瓷、金屬等為主要材料進行雕塑和裝置的創(chuàng)作與嘗試,將完整地呈現(xiàn)于本次展覽當中。
此次個展—“過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名為《沉淀》的陶質裝置作品名稱;第二部分《愛蓬說》以瓷質作品,裝置和單獨架作品為主;第三部分展現(xiàn)銅質的雕塑作品分別是《56公斤》、《向昔日致禮》、《再生》 。本次展出作品均已“蓮蓬”作為表達的母題,通過蓮蓬不同存在狀態(tài)的表達來呈現(xiàn)藝術家眼中的引申涵義,豐富的材質選擇也體現(xiàn)了藝術家的苦心孤詣,如從金碧輝煌的陶瓷到飽經滄桑的鑄銅充分強調了質感與主觀情感間的比附關系,與個體經驗相關的情緒在作品表現(xiàn)中直接而充沛。誠如斯言:作品集中呈現(xiàn)出在虛實真假、沉淀漂浮、奮斗掙扎、輝煌和低沉中靜心沉淀、過濾,回歸如是如初的本我的過程。在藝術家看來,“過濾”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生存的狀態(tài)。
綜之,在展覽“過濾”中,藝術家再次將“喻體”式創(chuàng)作進一步延展與縱深,是藝術家對生命從孕育生長到涅槃再生的輪回性思考的表現(xiàn)。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探尋篤信的信仰和堅持的意念與認知事物本質之間的關系,是陳卓當下藝術思考的核心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