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是一種古代文化教育內容,在當今語文教學中占據較大的比重。學習文言文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而且可以使學生從文言文的學習中吸取豐厚的人文精神。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部分,加強我國古詩詞的教學已經勢在必行。本文立足文言文教學的價值所在,論述了文言文教學方法探究,在不斷挖掘文言文的重要內涵及創(chuàng)新文言文學習的課堂模式、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文言文教學中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為文言文的學習提供重要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文言文 傳統(tǒng)文化 教學方法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059-02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涵蓋豐厚的人文精神,鮮明地體現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對于我國人民的文化心態(tài)塑造,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要弘揚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文言文是最佳載體之一。在現今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我國的中職教育正逐步加重對文言文學習的比重,讓學生從文言文中領略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并得以良好的熏陶,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1 文言文的教學價值
文言文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漢語的根基。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讀懂歷史,可加強文言文的閱讀和學習,來促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文言文教學作為文化宣傳的重要方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文言文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文言文作品中積累了豐厚的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起到巨大的作用。文言文是一種定式的書面語言,集合了從先秦到明清的思想精髓。文言文的文化涵蓋面很廣,蘊含著無盡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我國人文價值研究的一座瑰寶。對于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由于其悠久的歷史和具有鮮明的特色價值,在世界文化中一直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并延續(xù)至今。而且,文言文作品作為我國古代的精英文化,大多出自古代的優(yōu)秀才子之手,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精髓,為我國的輝煌歷史和為人處事提供了眾多的指導。文言文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中國文化的重要價值。以文言文教學的方式能使學生加深對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了解和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提升文化素養(yǎng)。
同時,文言文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要途徑。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首先需要加強學生的寫字、閱讀以及交際的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要加強對學生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健全的人格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在新課程的語文素養(yǎng)中指出:個人發(fā)揮自己的語文言語活動的能力,需要知識、思維、情感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淀做保障。而文言文作為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文言文的積累,可以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可以陶冶學生的文學情操和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谖难晕膶W習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加強文言文的教學,充分發(fā)揮文言文的教學價值。
2 文言文的文化教學思路
對于文言文的文化教學,旨在從文言文的學習角度來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解讀,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在文言文的學習中,需要理清教學的思路,堅持科學的教學理念和原則,選準文學的切入點,從而把握好對文言文的教學。
文言文的學習,作為一種文本語言的學習,具有其內在的生命價值。在文學教育中,任何文學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思想指導,要明確文言文教學的目的和價值。在葉圣陶的文學觀念中,語文是一種應付生活的工具,這種思想的最直接體現就是現在的應試教育。過分地以考試的要求壓迫學生學習文言文,而不是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這種現象視為現在的文言文學習難點。一般而言,語文是一種學習工具,不能陷入被動適應學習的誤區(qū)。因為語文的學習,不僅為了應對物質生活的需要,更要講求對人的內在精神的培養(yǎng),加強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的塑造。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文言文的個性解讀,盡可能地與學生交流經驗和情緒,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
對于文言的解說,需要體會其中的民族精神和內涵,充分吸取其中的民族智慧。所以,在文言文教學中,要還原文言文的應有價值,解密文言文的文化精華,促進當下個體的精神世界的塑造和發(fā)展。將文和言進行融合,將兩者放置于同一平臺進行研究。所以,只有把握好文言文學習的切入點,才能加強對文言文教材的解讀。對于不同時期的文學,需要結合相應的時代背景進行理解。在不斷的拓展學習中,擴大學生的文學視野,從而提高學生的全方法思維能力,將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一般來講,文言文總體包括兩個方面,以詩歌和散文為主,在學習文言文時進行分類解讀,有助于教學方法的突破。
例如,對于《秋水》的文化解讀,教學目標就是進行多層次的解讀,重點把握教學難點:理解寓言中的河伯形象,從而深入理解莊子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將孔子和莊子的思想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介紹莊子相關的信息,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和深遠影響。在《秋水》教學中,教師可以重點講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思想,從而使學生接受良好的思想熏陶。
3 文言文的教學方法探究
在現代社會,由于競爭的加大,人們普遍處于一種焦躁和壓力之下,精神空虛成為一種社會通病。因而,人們急切的呼喚人文教育,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所以對語文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文言文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其豐富的人文精神正是時代所需要的,因而加強文言文教具有必然性。
3.1 基礎性教學法
在文言文的學習中,需要從閱讀短小精煉的古代文學作品入手。由于文言文不同白話文,其中涵蓋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句式不易理解,需要一定的閱讀量的積累??梢宰寣W生先閱讀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神話傳說和短片文言小說等,從這些作品中獲得一些精神愉悅,從而提高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但文言文的短小精煉也存在詞句拗口的難題,這就需要從朗讀開始學習,通過對文言文的熟讀和背誦,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和感知,加強情感熏陶。同時,在文言文學習中,通過正確的誦讀,加強文言文音樂美的把握,盡可能地把握文章的文勢,處理文言文的長短句和音節(jié)的抑揚,使學生在朗讀中享受古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在進行文言文的閱讀和朗讀中,可以適當地采用讀演的方式,根據一定的情景在朗誦中進行表演。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理解,在講臺上進行表演。通過情景設計和表演,加強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細節(jié)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理解。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語的學習多來自一些文學典故,因而將成語的學習和文言文教學相結合,也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的文言文學習。在成語的學習中,教師指導學生查閱相關的工具書,熟悉成語的出處,當積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識的同時,也增長了相關的歷史人文知識。而且,在學習成語的來龍去脈中,還可以加深對文言文的準確理解和翻譯。
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可以嘗試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寫作。通過朗讀,在深入理解文言文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文言文的寫作也是加強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有些簡短的問題,通過對文言文的寫作或是將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可以加深學生對古文的特殊語法的理解,加深對實虛詞的理解,體會寫作中的言簡意賅的意義。
3.2 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法
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我國教學體系中應該樹立學生主體的觀念。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師生需要進行換位思考,將課堂交付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發(fā),吸引學生的課堂興趣。在進行角色互換中,教師應遵循基本的教學規(guī)則,首先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文章、作者的多個方面的信息進行搜集,解讀文言文的寫作背景,激發(fā)學生的認識情感;其次,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工具進行知識結構的構建,利用古漢語字詞典自主進行文言文中的生字詞的理解,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同時,在反復的文言文朗讀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探討,借助工具書和網絡資源進行問題的解答。
最后,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延展思維。學生延展思維的挖掘,需要進行自主評析,在實際的生活中加以應用。而且,語言的學習是將讀和寫相結合的。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滲透“寫”的訓練,激發(fā)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再度創(chuàng)作。例如,描寫文章的意境、寫文章的解說詞、評論以及讀后感等??梢赃m當地設計一個寫作專題,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賞析。
總之,師生角色換位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同時也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4 結語
在我國的教育領域,文言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意義非常深遠。文言文的學習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而且還可以加強對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的宣傳。文言文的教學價值很豐厚,其豐富的人文精神可以指導現代人的思想文化建設,對于提高現代人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加強文言文教學是現代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可促進現代教學的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高永艷.高職文言文教學方法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2):106-107.
[2]羅婕.高中文言文傳統(tǒng)文化教學的方法研究[D].西南大學,2009.
[3]陳浩淵.新課程環(huán)境下的高中文言文傳統(tǒng)文化教學[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