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針對中職教育管理難、教學難的問題,分析學生的“情感缺失”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誘因。從學生的情感缺失主要表現(xiàn)到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實施情感教育的途徑,找出能促使學生成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發(fā)展的人。
關鍵詞:情感教育 情緒自控 和諧社會 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210-02
近年來,我國中等職業(yè)教育無論是在學生的生源數(shù)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趨勢,經(jīng)常聽到老師們在一起議論:“課越來越難上了、書越來越難教了、學生越來越難管了、學生一失意就出走,一批評就逃學,真拿他們沒辦法、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等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這些中職學生不愛學習,越來越難管難教呢?筆者認為,關鍵原因在于這些學生的情感沒有確立。作為教育者,當務之急就是要重新樹立受教育者的情感。實施智力教育與情感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
什么叫情感教育?所謂情感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學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將它看成是一種特殊的獨立的教育形式。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使他們成為品德、智力、體質、情感、美感、勞動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下面,筆者就對中職學生情感教育問題的現(xiàn)狀與教育途徑作一個淺析。
1 現(xiàn)狀分析
1.1 社會情感表現(xiàn)冷漠
由于我國招生體制的改變,讀職業(yè)中專的一般都是上不了重點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在中學時大部分是中差生,有的可能在原中學享受不到老師們的陽光雨露、得不到老師的稱贊與表揚,榮譽與他們更是無緣。在學校,看到的經(jīng)常是老師的冷眼、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在家里,聽到的是父母經(jīng)常的嘮叨或者是埋怨,有的可能是父母溺愛或者是不管不問。久而久之,學習沒有興趣,整天無精打采。大錯沒有,但小錯經(jīng)常有,從而使他們這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成為一種常態(tài)。長期得不到重視、關心與愛護,他們的情感世界也變得越來越冷漠,對學習、家人、朋友漠不關心,不愿與老師、同學們交流,以自我為中心,整天就擺著一張毫不在乎、面無表情的臉,用冷眼看周圍的人和事。對他人懷有戒心或敵意,有時近乎冷酷無情。對集體活動冷眼旁觀,置身事外,一幅看破紅塵的樣子。無動于衷、缺乏活力、漠不關心、自私自利是相當一部分中職學生的真實寫照。
1.2 情緒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中職校園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學生的暴力,甚至有的暴力還非常血腥,手段也比較殘忍。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學生缺少法律意識,很多情況下是自我控制能力差。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情緒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兩極性,一點小事就容易出現(xiàn)高度的興奮、激動;或者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會表現(xiàn)出極端的憤怒、悲觀。其情緒變化非常的快,常常是稍微刺激,立即爆發(fā),出現(xiàn)偏激和極端情緒的行為方式。許多校園暴力并不是學生一點法都不懂,而是一遇到事后頭腦一熱,法律意識蕩然無存,產(chǎn)生的一些過激行為。易沖動,自控力差、報復心強是一部分中職生的常態(tài)。
2 中專學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2.1 情感教育是建設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需要
所謂和諧社會,指的是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都得到了有效的協(xié)調,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創(chuàng)新和健全、穩(wěn)定而有序的社會,具體來講,就是一種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社會。要維護校園和社會的穩(wěn)定,就要糾正和消除影響和諧的因素,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減少不良行為對社會和校園的影響。我們也看到,有些學生人格存在缺陷,情感難以溝通,不能與人和諧相處,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用拳頭和武力,給學校和社會帶來惡劣的影響。和諧社會呼喚真情和友愛,需要和諧與穩(wěn)定。因此,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是教育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2.2 情感教育是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發(fā)展需要
現(xiàn)代教育提倡以人為本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所謂教育“以人為本”,從內涵上說就是為了師生、尊重師生、依靠師生。確立以師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將其貫穿到教育的方方面面。
21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是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情感、注重學生完整人格、個性充分發(fā)展。才能使學校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各種崗位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這就要求教育者不僅僅只是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重視學生的內心需求和發(fā)展需要,教學生悅納自我、情緒自控,善待挫折、感恩親情、珍惜友情。
3 實施情感教育的途徑
3.1 老師在學習上和生活上要多給予學生關愛
問題學生也有情感,他們并不是生來就是冷血動物,他們曾經(jīng)也是快樂的,只不過長期在一種壓抑的、不被重視的環(huán)境中生活,久而久之,他們認為是多余的、可有可無的。因此,老師要多給予這些學生關愛,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體會到親情、友情、師生情的可貴。學生生病了,要把問候與關心送到;情感受挫了,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失敗了,要幫助他們正確分析失敗的原因,勉勵他們繼續(xù)努力;成績即使是進進步一點點,也應當給予肯定和表揚。因此,教育者只有用心去關懷被教育者,用善良、美好、溫暖、正面、積極的引導方式去引導學生,而不是用消極、辱罵、負面的方式教育。給學生在心靈上、道德層面上給予指導和幫助。對學生要一視同仁,給學生一個健全、正確、正面、積極的道德情感和思維方式。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豐富的情感,懂得體恤他人、不自私、不驕傲、有禮貌、有修養(yǎng)的積極向上的人。
3.2 在學科教學中實施道德與守法教育
課程改革后,職業(yè)學校的思想政治課中,其中的一門是《職業(yè)道德與法律》,這門課是入校新生的德育必修課,從培養(yǎng)目標——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要求,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規(guī)范,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指導學生體會和掌握與日常生活和職業(yè)活動最密切相關的道德與法律常識,將理論性的道德要求和法律知識融入在一起。因此,這門課是政治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最好的教科書。在教學中,將理論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給學生更多參與、體驗、感悟、思考和內化的機會,樹立道德,增強法律意識,使學生知、信、行相統(tǒng)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優(yōu)美的范文啟發(fā)、熏陶學生,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在其他學科中,老師們也可以在教學中根據(jù)本學科的特點,通過言傳身教,以身作責,為人師表,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
3.3 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
傳統(tǒng)教育中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新課程改革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分析解決問題、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優(yōu)良的品質和人文素養(yǎng)。許多課程標準也突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重視學生的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但是有的學校在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諸多誤區(qū):比如,有的老師簡單的把“以人為本”理解為迎合學生的天性,不能對學生說“不”、不能批評學生,這種沒有原則的尊重會模糊學生的認知,使學生是非不分。有的老師理解為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自由和個性,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喝水、插嘴、上廁所,甚至可以在課堂上有權拒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課堂紀律得不到遵守,就不能保證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耙匀藶楸尽睉幸?guī)則、紀律和制度的約束。有的把“以人為本”曲解為無條件滿足學生的愿望,遷就和順從學生,而教師的合理權益、發(fā)展愿望得不到尊重和保護等。因此,學校應把師生的發(fā)展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只有在實踐中來不斷促進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斷完善,學生才能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3.4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現(xiàn)在有相當部分學生,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如,抑郁、恐懼、焦慮、緊張、憂慮、說謊、打架及其他的一些不良行為,這些問題最終影響到學生的情感。因此,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僅應包括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人格培養(yǎng)、情緒情感訓練、意志力的培養(yǎng)、自我覺察與認識、生存訓練、潛能開發(fā)等主題內容,還包括與之相關的心理測驗、咨詢輔導、課程安排、活動訓練等各項工作。另外,學校還應設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門的心理咨詢師,專門面向少數(shù)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據(jù)我了解,很多學校都沒有心理咨詢室,即使有的,心理咨詢室也只是個擺設,沒有真正發(fā)揮作用。因此,學校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心理咨詢室落到實處,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5 將情感教育融入到學校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學??梢岳冒鄷⒊繒?、國旗下的講話,使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也可以利用廣播站和板報等宣傳工具進行以“感恩教育”為專題的事例教育,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冷漠。還可以利用不同的節(jié)日,如,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讓學生通過節(jié)日,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體諒父母的艱辛,從內心感謝父母,感恩親情,樹立學習信心。還可以通過“成人宣誓”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應具有的素質。通過咨詢熱線、學生信箱、進行心理測量或調查等方式收集學生在情感方面的信息。利用講座、報告會、討論會等活動集中解答他們在情感方面所面臨的問題,促使學生產(chǎn)生良性健康的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中職生的情感教育是一個不該忽視也不容忽視的大問題,時代在變,學生在變,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維也應相應的變化。情感教育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全體教育者都要行動起來,探索實現(xiàn)教育目標“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新途徑。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課程設置、教學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的各項教學、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有學生的地方就有情感教育。全體教育工作者只要奉獻給學生愛、真誠、善良、敬業(yè),才會與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回歸,真情得以流露。
參考文獻
[1]何希江.探討中專生自律性的培養(yǎng)[j].云南醫(yī)學教育,2012(4).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途徑[EB/OL].233網(wǎng)校,2010(1).
[3]朱曉曼.情感教育論綱[M].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