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檢查預習,認識林肯
1.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一位偉大的人物。他雖然出生于社會底層,但他勤勞智慧,幽默謙虛,被公認為美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tǒng),他的名字叫林肯,但他是鞋匠的兒子。(板書課題,同時出示林肯頭像)
2. 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林肯的資料。
【設計意圖】 有了解才有認識,有感知才有感悟。課外的探索,為課堂上的思考打下了基礎。
二、 尋找線索,把握全篇
1. 林肯當選美國總統(tǒng)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鬧翻了,所有的議員們震驚了,隨之而來的是議員們態(tài)度戲劇化的改變。
2. 默讀課文,思考:出身優(yōu)越的參議員對待出身卑微的林肯態(tài)度發(fā)生著什么樣的變化呢?請找出相關的詞語,說說這種變化。(尷尬、羞辱、大笑、靜默、贊嘆)
【設計意圖】 突破一點,盤活全文。這條議員們態(tài)度變化的線索不僅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更是林肯高尚品質的見證。
三、 品讀文本,探求變化的根源
1. 尋找尷尬的原因
(1) 你有沒有遇見過尷尬的事情?說一說。
(2) 文中參議員為何尷尬?
(3) 交流理解:理解“名門望族”和“卑微”的意思。
(4) 再思考:結合剛才了解的資料以及課文的內容,參議員的尷尬正是因為他們眼里只看到了什么?而沒有看到什么?(只看到了門第、金錢、出身……沒有看到人的品質、本領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5) 小結: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但是人的目光卻有長短之分。尷尬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一些人思想上的偏見。
【設計意圖】尷尬的背后正是人世間的偏見,正是不公平的社會的折射。一個詞洞悉了人心人性,一個詞看到了社會不公的縮影,文字因而富有深意。
2. 再現(xiàn)羞辱的片段
(1) 因為尷尬,所以想要在首次演說之前羞辱林肯。誰來讀出那個參議員的話?
(2) 從他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蔑視、嘲笑、不可一世、傲慢、不屑一顧、不甘心、嫉妒、氣憤……)
(3) 要想充分表達句子的含義,不僅可以通過語氣的掌控表達,還可以加進表情或者動作。誰愿意再來讀?
(4) 如此的猖狂無禮,如此的傲慢輕視,一般人哪會受得了?假如是你,你又將如何面對?(預設:要么是不屑一顧地沉默; 要么言辭犀利地反擊; 要么是無能的落荒而逃 ;或者是難受而自卑地低頭……)
(5) 可是這樣一來,局面又將如何?(一片混亂,不會被尊重,失敗而告終,演講無法進行……)
(6) 在最短的時間內,林肯如何應對?(大笑聲停止后,開始演講)
【設計意圖】 朗讀是情感體驗的基礎和起點。學生通過讀,尤其是通過沉浸其中的讀,會對文章的內容理解得更深,對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感情體悟得更透。而面對冷嘲熱諷,聯(lián)系實際的對比思考,將林肯的形象烘托得更為鮮明。
3. 感受靜默的內涵
(1) (出示林肯的第一段話)從這句話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林肯?你從哪個詞或者哪個句子體會到的?(著重抓住“非常感激”,三個“永遠”來體會林肯的寬容、謙虛、不卑不亢、對父親的尊敬……)
(2) 除此以外還體會到什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這樣惡意的嘲諷中,一連串說出那么感人的話語的。(智慧的人)
(3) 用寬廣的胸襟來面對嘲笑,用智慧的語言來感動他人,這就是林肯。這樣的話語讓在場的每一個人深深震撼,參議院一片靜默。此時靜默的氛圍中,有怎樣的情緒在飄蕩?(不安、內疚、慚愧、不解、崇拜……)
(4) 在參議員們的眼里鞋匠被認為是卑微的,但在林肯的眼里,鞋匠卻被稱為”偉大“,你體會到了什么?(不卑不亢,人人平等的思想)
(5) ”偉大“不由地位、出身決定。一個人一輩子精益求精,在自己的領域里做得最好,這就是”偉大“。這就是林肯和參議員的不同,這就是林肯深受人民愛戴的原因。人人平等,不卑不亢,巧妙地將做鞋與做總統(tǒng)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多么出類拔萃的才華,多么獨特的精神、高尚的品質。
【設計意圖】 一個“感激”,三個“永遠”讓參議院靜默了,靜默的是氣氛,震撼的卻是內心。卑微和偉大的對撞,顯示的是認識的不同,展現(xiàn)的卻是人物才華和人格的區(qū)別。只要將同學們引進課文,領悟語言文字,每個人都會有獨特的體驗,每個人都能從平淡的語言中琢磨出精彩,品味出瓊漿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