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第一
詩歌第二
大江健三郎說,“他的第一本詩集充滿了我的回憶。那時,我想當個詩人,但讀了他的詩以后我放棄了,因為我知道自己寫不出他那么好的詩。”荒木經(jīng)惟說,“如果我是天才,他就更是天才。他在日本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我走訪過的很多國家也有不少他詩歌的熱愛者?!边@個他,就是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
編輯:歐陽婷 撰文:本刊記者 倪敏 美編:齊旋
就像我們從小讀魯迅一樣,在日本從小學到大學的教科書里,一定躲不過的是詩人谷川俊太郎。但這位“教科書詩人”卻時常心存疑惑:在學校經(jīng)過解釋、說明學到的詩,是否能真正深入那些人的生活?他說自己寫的詩,是給“從0歲到100歲的男女老少”,事實上,在日本他確實是被廣泛閱讀的“國民詩人”。
谷川曾這樣說:“我和別的詩人不一樣的是,從開始詩歌寫作,我從來也沒相信過詩歌?!?7歲寫作《二十億光年的孤獨》,21歲時父親出資,半自費的形式幫他出版了同名詩集,卻不想因此成名而走上了寫詩的人生。如今82歲的谷川,出版了80多部詩集。寫詩的谷川是抱著懷疑態(tài)度的,他寫的動力在于:“這真的是好詩嗎?”
剛剛寫詩的時候,谷川幾乎沒有讀過什么詩,那時候的他更喜歡聽古典音樂,至今他仍然覺得音樂比詩歌更容易令人感動。谷川寫詩,開始的目的很簡單,為了生活。如今,靠版稅生活的詩人寥寥無幾,而谷川便是其一,甚至也許是唯一一個。當然,這并不是他的偉大之處。谷川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寫于20世紀60年代的詩,至今仍在不斷再版被人反復閱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谷川戰(zhàn)勝了時間。
或許正因為如此,和很多靠華麗的辭藻來玩技術的詩人不一樣,谷川總能把最復雜的東西用最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有人覺得他很像中國的“詩仙”李白。谷川的詩歌,講自然、天空、小鳥、水、空氣,也講愛、講生死,都是生活中的事情。他用虛構的詩歌,揭示真實生活里的沉默、孤獨和悲傷,他筆下是一個巨大的宇宙。
在谷川的訪談中,他經(jīng)常提起自己父親的離世、母親的愛和三位前妻的生活。在他看來,或許這些情感糾葛,讓他更好的抓住了語言的本質(zhì)。經(jīng)常有人問他最看重的是什么?年輕時候的谷川覺得答不上來這個問題,現(xiàn)在他終于可以毫無疑問的回答:“是愛?!?/p>
在第一本詩集里,年輕的谷川尚沒有寫出愛的詩句,后來經(jīng)歷的戀愛、結婚、生子和親人生老病死的過程,他開始考慮什么是愛,詩歌里出現(xiàn)愛的次數(shù)也越來越多。第三次離婚之后,谷川有六七年時間不再寫詩,他決定遠離詩歌,去反省是不是詩歌給自己帶來了這些生活的痛苦。
為了生活,谷川寫詩一寫就是六十年。也為了生活,谷川曾經(jīng)遠離詩歌。還是為了生活,谷川為荒木經(jīng)惟的寫真集配詩,給手冢治蟲的《鐵臂阿童木》作詞,跟寺山修司合作廣播劇,還替大阪世博會做文案策劃。谷川說過:“我相信的是生活,生活是第一位的,而詩歌是第二位的,是次要的?!?/p>
谷川詩歌節(jié)選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萬有引力
是相互吸引孤獨的力
宇宙正在傾斜
所以大家渴望相識
宇宙漸漸膨脹
所以大家感到不安
向著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我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噴嚏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靜靜地涌淌眼淚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無知地繼續(xù)歌唱
《自我介紹》
我是一位矮個子的禿老頭
在半個多世紀之間
與名詞、動詞、助詞、形容詞和問號等一起
磨煉語言生活到了今天
說起來我還是喜歡沉默
阿勒泰的精靈
編輯:歐陽婷 撰文:張艾茵 美編:齊旋
當代以來,中國非虛構類作家以散文見長的出類拔萃者實在不多,而說起諸如王小波、北島、野夫等這些廣受贊譽的作家,他們的作品其實更加偏重于雜文體,精神訴求遠高于情感訴求,不以狀物為主,思想介入感較強。而那種純粹以文風、情感取勝又言之有物的散文家,臺灣要遠勝于內(nèi)地,席慕容、林清玄、簡媜等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此類作家,雖然創(chuàng)作文風上不乏細節(jié)上的差異,但是本質(zhì)上還是以生活本身為載體,更關注萬物之心性。而李娟的出現(xiàn)無疑是對內(nèi)地此類散文作家最大的補遺。閱讀時,有余味回旋其間。
李娟無疑是一個用生活本身在創(chuàng)作的作家。她出生在新疆,祖籍四川,雖為漢人,卻與少數(shù)民族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我們這些城市人只能通過書籍去了解游牧民族的生活景觀時,李娟卻身體力行地感受著漂泊所帶來的艱辛,但是,她選擇用明亮的文字回饋生活的給予,即使那是苦難與流離。李娟的文字里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味道,她說她“活在一個奇妙無比的世界上,這里大、靜、近,真的真實,又那么直接?!笨赡苷沁@樣的環(huán)境造就了她別致的文風,真實得如鄰家女孩,直接得無需修飾,反而自成一派。
1998年至2003年,在新疆阿勒泰游牧地區(qū)生活的那些歲月里,李娟默默感受著生命的本真,并將之付諸文字,進而成了我們眼前的《阿勒泰的角落》。這里面充斥著李娟私密的生活:她無疾而終的小小戀愛,與哈薩克牧民家女孩百般糾結的友誼,女漢子般的母親和頑童般的外婆。那里面也填滿了大自然的無情:飄蕩顛簸的遷徙,生活中的平淡乏味,冬日的種種艱苦,可是李娟卻用幽默與明亮照射出了生命的頑強與喜悅。她直白地抒寫歲月流逝中的點滴,卻并不過多介入價值的評判,她的用詞與句式別具一格又極富律動。在描寫一個專門生產(chǎn)刀子的村莊時,她說“那里的冬天又是另外的一種陌生,從十一月到次年四月的漫長時光全靜默在刀尖輕微的明亮中。”這樣的文字讓人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另一方空間。
在《阿勒泰的角落》里還能讀到一種“零落”。雖然全書以喀吾圖、巴拉爾茨、沙依橫布拉克、橋頭、紅土地為界分為五部分,但是顯然是出版時的“刻意而為”,李娟在創(chuàng)作上的隨意與松散處處透露出其不受制于創(chuàng)作技巧束縛的隨性,于是總有一種錯覺,即這些文字原是李娟與自己的對視。當然可能也正是為此,《阿勒泰的角落》才比她后期應邀而寫的作品更加耀眼,更具有獨一無二性。
《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
作者:松浦彌太郎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我們總是對未來感到不安,害怕孤獨和失去,但會感到恐懼的并不只有你一個人,松浦認為,這正是生而為人的宿命,也是人活著的證據(jù)。甚至也可以說,就是這兩種情緒在策動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這本書是松浦彌太郎給所有內(nèi)心懷抱“不安”與“寂寞”的朋友的19封關乎人生的信,松浦不講大道理,而是把你當成一個朋友,和你傾訴他如何面對自己的孤獨和脆弱,如何與自己相處的經(jīng)驗。
《沒有夢想,何必遠方》
作者:易術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07年,熱愛寫作、風頭無倆的80后作家易術突然對外宣布封筆,出人意料。沉寂的六年,他選擇了一條異常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在另一個戰(zhàn)場上成功開疆辟土。2013年,易術再度提筆,他完成長篇書稿《沒有夢想,何必遠方》,記錄了自己在長達十年的夢想旅程中,經(jīng)歷過的背叛、欺騙,經(jīng)歷過的親人離世、友人陷害,以及讓人瞠目結舌、極具特色的“中國式困境”。但他依然秉持一顆赤子之心,以一種倔強、溫暖的方式生活,因為“要么戰(zhàn)死沙場,要么狼狽回鄉(xiāng)”。
《北美崔哥:中國人來了》
作者:北美崔哥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3年,有一篇神段子《老外含淚哭訴:娶中國太太的下場》,揭秘了洋婚生活中的中外文化沖突,被網(wǎng)友瘋轉(zhuǎn)700萬余次;另一篇《“世界末日”就是中國人來了》也被轉(zhuǎn)發(fā)了300萬余次;他的博客點擊量在2013年7月突破所有名博量級,直沖800萬次,微博上更是大量涌現(xiàn)“崔哥神文,先轉(zhuǎn)后讀”的網(wǎng)友評論?!侗泵来薷纾褐袊藖砹恕贩譃閮刹糠謨?nèi)容:北美崔哥的最火、最熱的段子集,另外一部分是令人爆笑的、未曝光的段子集,內(nèi)容包括“崔哥教你混美國”“崔哥教你做營銷”等,蘊含了中國式思維與美國式幽默,內(nèi)容包羅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