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還是詛咒
1973年4月3日,美國紐約曼哈頓。
摩托羅拉公司發(fā)布會上,馬?。繋扃甑靡獾嘏e著一個十幾厘米見方、一公斤重的大號塑料“磚頭”DynaTAC向四周的人群展示。雖然有美國通訊委員會的認證,可圍觀的人怎么也不能相信,這個粗笨的家伙居然是一部沒有電話線的電話。“這東西能打出去嗎?”已經有性急的人開始大聲質疑了?!爱斎?,我現(xiàn)在就打給你們看?!睂τ谑种羞@個外形嚇人、由30塊集成電路板組成的家伙,馬???庫珀信心十足:三個月的不眠不休,就是為了趕在競爭對手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之前推出這個世界上第一部移動蜂窩電話,也就是手機的樣機。
為了讓觀看的人明白移動電話的意義,馬???庫珀故意拿著手機走到了街上。在開啟電源之后,他只想了幾秒鐘就按下了他的競爭對手——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蜂窩電話項目主管喬爾?恩格爾的座機號碼。電話很快就接通了,聽著手中的DynaTAC里傳來老對手那熟悉的聲音,馬?。繋扃甑穆曇舨蛔杂X地帶出了一絲炫耀:“喬爾,我現(xiàn)在用一部蜂窩電話給你打電話,一部真正的蜂窩電話,一部手提、便攜的真正蜂窩電話?!甭犞姴沁呴L時間的沉默、看著周圍路人對自己這個邊走邊說話的“怪人”投來的驚異目光,馬???庫珀的心中充滿了勝利者的快意。
雖然在這部電話之后,摩托羅拉和馬?。繋扃暧昧耸甑臅r間和一億美元的巨額投資才最終讓那個大塊頭的樣機變成了量產的正式產品DynaTAC 8000x,但是當40年前世界上第一部手機打出的第一個電話之后,我們的生活就已經注定要發(fā)生巨大的轉變了。
用了10年才誕生的手機價格高達4000美元,卻只能通話不到半個小時。在初期,它只是在華爾街那幫最需要即時通訊的金融玩家們手中傳遞著價值以億記的消息?!叭藗兿胍c其他人交流,而不是與房子、辦公室或者是汽車。假如能夠選擇,他們希望不管身處何地都能自由地交流,而不受臭名昭著的庫伯電線的約束。”馬?。繋扃赀@樣總結人們對于手機的渴求,于是短短30年后,它就幾乎進化成為人們最不可缺少的外置“器官”。這個變化對于手機之父馬???庫珀來說也過于劇烈了。要知道當時馬???庫珀還和同事開玩笑,說他之所以把第一部手機設計成只能通話不到半小時不是因為電池不行,而是“體貼”地照顧人們的感受,誰能舉著一個1公斤重的玩意在耳邊煲電話粥呢?“我們當時就知道,有朝一日,每個人都會有一部(移動)電話,卻難以想象這在我的有生之年就能實現(xiàn)……現(xiàn)在,全世界幾乎已經有50億部移動電話,令人驚異?!奔幢闶鞘謾C之父,還是低估了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手機對人類世界帶來的沖擊。
今年4月3日手機誕生40周年時,美國有線新聞網(wǎng)(CNN)在一篇紀念文章中這樣評價馬???庫珀:“那時候,沒有人想過可以在他們的手機上看電影、打游戲或者是在手機上寫信并且能夠穿越空間到達另一個人的手機。但是庫伯知道最大的特技在于把手機變小變輕。他當年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他將使私人手機不僅便于攜帶,而且貼近你的皮膚……可是庫伯以及他在那天所打通的電話是一個無情的本能需要,是對人們不想被找到的想法的廢除……感激他,還是詛咒他?”
是的,馬???庫珀創(chuàng)造的手機在30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改變了太多的東西,正面的、負面的……可不管你現(xiàn)在是想感激他還是詛咒他,他都已經讓這一切發(fā)生了,而且你也幾乎再也無法擺脫了。
改變一切的手機
尼日利亞,拉各斯。
布萊特?西蒙斯在這個西非第一大城市的街道上卻無心享受這里燦爛的陽光和濕潤的海風,他更關心的是街旁的各個藥店。2009年,這個假藥橫行的國家曾經爆出非常嚴重的事件,近百名嬰兒在服了一種用于緩解兒童長牙時的不適感、叫MyPikin的口服液之后死亡,原因是藥廠使用了低價的二甘醇來做口服液中的溶劑。而布萊特?西蒙斯正是聽到這個消息之后,開始關注這里的藥品問題。經過調查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計供應給發(fā)展中國家的藥品近30%都是假冒的。為了幫助發(fā)展中國家解決假藥盛行的問題,他想了無數(shù)的辦法效果卻都不好,最終他把目光投向了在非洲開始流行起來的手機上。布萊特?西蒙斯發(fā)明了一種方法,將一段唯一的代碼印在每個藥物的包裝上,人們在購買時只需要用手機發(fā)送這段代碼給一個授權存儲了所有藥品代碼的服務商,就能辨別出藥品的真假。這個簡單易行的方法馬上被很多非洲國家采用,實踐證明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相比于輕松地在手機上定個餐館、擴展自己的社交、搜索等我們習以為常的應用,手機所引發(fā)的改變其實遠比我們手中那點便利更為實用和重要。普華永道2013年發(fā)布的《未來五年移動互聯(lián)將如何改變生活》中列出了令人吃驚的預測數(shù)字:在發(fā)達國家,2017年移動健康應用將為發(fā)達國家節(jié)省4000億美元醫(yī)療開支,幫助180萬學生完成學業(yè),將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10%,每年減少27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發(fā)展中國家,移動應用將能拯救撒哈拉周邊地區(qū)上百萬條生命,向超過1.8億學生提供教育資源,節(jié)省2500萬噸食物,讓超過2000萬路人用上公共交通。移動教育將覆蓋1.8億失學兒童,其中2000萬兒童有望完成學業(yè)并進入中學。而在現(xiàn)在,尼日利亞的自帶課本e-Learning項目已經將學生成績提高了30%,同時將輟學率降低了7%,諾基亞的MoMath移動教學工具成功地將南非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提高了14%……
扎克伯格在2012年擲地有聲地說:“移動就是一切!”紐約的銷售總監(jiān)可以通過黑莓手機隨時掌控公司的銷售情況;北京的中學生能用iPhone偷偷看中國好聲音的直播;倫敦18個月的嬰兒在iPad上利用多點觸控學習以前要幾歲才會接觸的內容;烏干達的非政府組織與移動公司已經開始用移動數(shù)據(jù)來幫助難民尋找失散的親人……
40年前,馬???庫珀手中那個沉重的大“磚頭”,正在以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速度和范圍,改變著這個世界。
迷失在掌中
“互聯(lián)網(wǎng)正在把我變成一個高速數(shù)據(jù)處理機一樣的機器人,失去了以前的大腦。而智能手機在多任務方面使我們更方便,但傷害我們自控的能力。”《哈佛商業(yè)評論》原執(zhí)行主編尼古拉斯?卡爾在他的暢銷書《淺薄》中如此評價互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手機。
當喬納森?薩福蘭?弗爾讀到這本書之后,這個美國新生代作家腦中突然浮現(xiàn)出幾天前他一邊給孩子洗澡一邊用手機查看郵件,漫不經心之下居然把沐浴露擦到孩子眼中的恐怖場景。嚇出一身汗的他扔掉了手中的智能手機,用起了功能簡單的手機?!氨3致?lián)系固然是好事,然而我們聯(lián)系的對象卻成了毫無意義之事,比如,不斷刷新郵箱,刪除陌生人的郵件。我現(xiàn)在寫作的時候注意力集中多了?!彼趨⒓恿艘粋€由作家發(fā)起的反智能手機小組之后,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迷失在智能手機的那段歲月。
根據(jù)皮尤研究中心發(fā)布的調查報告,截至2011年5月,美國人的智能手機擁有率已達35%,在25至34歲的人群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8%。美國歷史學家邁克爾?塞勒說,智能手機的多點觸控是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力量之一。他認為多點觸控能方便地縮放、旋轉、滑動手機屏幕上的界面,將信息從符號處理變成了圖像處理。圖像處理是一項古老而基本的功能,從無腦的龍蝦到人類都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之一,而符號處理卻是高級生物的特權,特別是閱讀。我們開始閱讀不過5000年,因此大腦并沒有劃定區(qū)域專門用于讀寫,閱讀功能在大腦的各個地方亂放,結果造成了相當一部分人有閱讀障礙。而圖像化的處理則出現(xiàn)在生命的更早階段,持續(xù)時間更長,18個月大的嬰兒就能使用多點觸控,而大多數(shù)孩子要用傳統(tǒng)方式使用電腦往往需要到7歲。于是在簡化了獲取信息的方式之后,一方面降低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難度,另一方面卻也在消解著我們處理信息的能力。
迷失在掌中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智能手機與互聯(lián)網(wǎng)一起形成的碎片和多線程閱讀。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一名美國人平均每天要接收約34G信息,是11萬個英文單詞的信息量,相當于電腦硬盤存儲量的1/5。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大腦一生僅能處理1730億個字節(jié)的信息,約等同于173G。按照這一推算,現(xiàn)在美國人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已達到一生能處理的1/6。換言之,大量信息是無用的。而尼古拉斯?卡爾引用美國圣何塞州立大學的研究指出,信息過載的結果是我們不得不加大掃描和略讀的比重。8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更多的時間是瀏覽和掃描;85%的讀者表示,他們更多地進行了“非線性閱讀”。在當代圖書館,最主要的聲音來自敲擊鍵盤而不是翻動書頁。淺閱讀在強化我們的反射反應、視覺處理能力的同時,損失了我們深度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羅索爾?保德雅克還發(fā)現(xiàn),當人們專心在一件事情上時,新的信息能夠很好地存儲到大腦和記憶有關的海馬區(qū),但當人們進行多任務時,大腦的紋狀體而非海馬會參與到新信息的處理中,這樣的處理方式會顯著減慢思考的過程。與此同時,人們對自己大腦的自控能力也會直線下降。
尼古拉斯?卡爾認為:“智能手機讓我們所有的來自于自然、單獨與我們的思想對話的機會都暫停。作為個人,我們可以選擇使用技術的方式,或是選擇不使用。我并沒有鼓勵人們舍棄他們的計算機或是和互聯(lián)網(wǎng)隔離。我鼓勵人們在使用數(shù)字媒體時更加嚴格控制自己。有規(guī)律地關掉電腦、練習深度思考很重要——如果你珍視深度思考的話?!?/p>
手機改變世界,并非是沒有代價的。
越無聊越無聊
你無聊時怎么辦?玩手機。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所有手機用戶中,42%的人稱他們無聊時專門用手機娛樂。阿拉巴馬的人類學教授克里斯托弗?林恩通過比較,認為使用智能手機和吸煙都是一種轉換型行為——可以讓我們從日常的單調迅速進入娛樂狀態(tài),但是也會更快再次進入無聊的狀態(tài),從而形成一個越無聊越無聊的怪循環(huán)。他認為,由于智能手機里有游戲、音樂、視頻、社交媒體和短信,這強烈激發(fā)了人們打發(fā)無聊的欲望。然而和克里斯托弗?林恩類比的吸煙一樣,利用手機打發(fā)無聊是會上癮的。
在世界頂級咨詢公司思緯的一項調查中,11個國家8000多名受訪者中60%的人表示,他們睡覺的時候也不會關機,會時刻讓手機在自己的身旁。他們害怕關機會錯過電話或者重要的信息。超過3成的受訪者說自己離開手機將無法生活。
思緯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手機使人上癮的原因有兩大方面,一是過度依賴社交網(wǎng)絡,要不斷利用手機發(fā)短信、上Facebook等方式鞏固他們的社交圈子。接近一半的受訪者用手機談情說愛,1/5的人通過發(fā)短信來安排初次約會,也有1/5的人用同樣的方法來結束他們的戀情。英格蘭大學心理學家大衛(wèi)?謝菲爾德的研究結果顯示,7%的青少年說自己曾因為手機丟了工作或是影響了他們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則是青少年把手機當做必不可少的“炫耀品”,迫于同輩的壓力,他們必須擁有手機。長期的使用讓他們越來越難以離開手機,雖然這不像酗酒和毒品對人的影響那樣惡劣,也因此很容易被人們忽略。
除了自控能力本來就較弱的青少年之外,成人也愈來愈難從手機配制出的毒品中逃脫。牛津英國社會事務研究中心的研究者認為:“從四面八方涌來的過量信息,意味著我們幾乎沒有時間思考、感覺甚至簡單地分類。有了經常開著的手機和其中超級多的娛樂來吸引眼球,有些人覺得很難厭煩它就很容易理解了?!逼放茽I銷專家馬丁?林斯特龍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想找出十種對人影響最大的聲音。他發(fā)現(xiàn),手機震動排名第三,僅次于英特爾的廣告樂曲和嬰兒的笑聲。
如何擺脫讓人沉迷的手機之毒?像反智能手機小組那樣拋開智能手機,用一部只能打電話和發(fā)短信的手機來控制自己?其實中毒的最核心問題并不是智能手機,而是愈來愈浮躁的心靈。就算讓全世界的手機都停產,還有谷歌眼鏡和蘋果的智能手表在等著人類,它們可是比手機更難放下的“毒品”。將問題完全歸結于新技術上,只能讓自己逐漸被排擠到淘汰的邊緣。其實任何工具最終都是由人來操控,學會自我控制和監(jiān)督,永遠保持思維的獨立和清醒,你才能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不讓自己成為科技的奴隸。
別讓你的手機成了永遠停不了的、越無聊越無聊的莫比烏斯帶
學會關掉手機
你的手機有多久沒關機了?《時代周刊》的一項針對5000人的調查顯示,50%的人表示睡覺時會將手機放在床邊,這就意味著他們不會關機。而在18至24歲調查者中這一比例高達80%。
手機滿足了人們的諸多基本需求:推特、微博、微信讓你的社交從不間斷;導航、點評軟件讓你在迷路或是不知該去哪兒娛樂時有了一份依賴和安全感;隨時隨地的娛樂讓人似乎不再有難以打發(fā)的無聊時間……可是當人們習慣了手機的經常性刺激,缺少時就會有點不知所措。這種不習慣會引發(fā)焦慮??刹魂P機的快樂,真的快樂嗎?
美國哈佛商學院過去3年間對波士頓顧問公司的1400名員工進行研究調查,要求該公司員工下午6點過后就關機,每周施行一個晚上。結果讓人很驚訝:遵行關機計劃者中有59%的人表示,他們早上會抱著興奮的心情迎接工作。沒施行該計劃的人中只有27%有同樣的感覺。遵行計劃者有78%對工作“感到滿意”,拒絕關機者中只有49%的人滿意他們的工作。研究發(fā)現(xiàn),每周關機一晚的人會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并開始為社交生活制定計劃,不會不停地取消計劃……每周只需要一個晚上關掉智能手機,人就會更快樂更有效率。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里說: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而在這個移動的時代,愈來愈多的人陷在了手機制造的“無所不能”的烏托邦之中,享受著連綿不斷的碎片化快感,漸漸地連痛苦是什么都體會不到了。
只有學會在某些時候關掉手機,才能找回思考和快樂權力,關機24小時,你想試一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