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fù)其強(qiáng),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qiáng)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fù)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從這一片段中你認(rèn)識到一個怎樣的藺相如?試歸納藺相如的形象特點。
解析:分析藺相如這一形象就要抓住這一人物突出的特點。在這一片段中,司馬遷對藺相如這一形象運用了多種刻畫手法來體現(xiàn)他的特點:
1.動作描寫。(1)“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一個“視”字,刻畫出藺相如察言觀色的情態(tài),從容應(yīng)對的神色。(2)“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持”“卻”“倚”,顯示了他運籌于胸,表露于形,動作迅速,快而不慌的特點。(3)“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睨”字不但說明了相如是“倚柱”而立的,而且透露出頭“與璧俱碎于柱”的決心,顯示了他以死相拼的英勇之氣。
2.語言描寫。(1)“璧有瑕,請指示王”,出語平和,誠懇之意可見,機(jī)巧之心難明。(2)“秦貪,負(fù)其強(qiáng),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一針見血地指出秦王的欺詐行為,言語犀利。(3)“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qiáng)秦之歡,不可”,明為奉承秦王,實則諷刺秦王的言而無信,弛而后張,柔而后剛。
3.神態(tài)描寫?!芭l(fā)上沖冠”一句使其怒不可遏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
以上都是對人物的直接描寫。還有間接描寫,比如以秦王和群臣的言行來映襯藺相如。“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通過一個“嘻”字傳神地刻畫出了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覷、不知所措的詫異神態(tài),從側(cè)面烘托出藺相如能言善辯、智慧過人,充分顯示了他的智和勇。
參考答案:作者選用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一典型情節(jié),塑造了一位忠君愛國、不畏強(qiáng)暴、有勇有謀、能言善辯的外交家形象。
【閱讀指導(dǎo)】
閱讀古代敘事散文時,如何把握其中的人物形象是一大難點。古代敘事散文為凸顯人物,往往在作品所截取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歷史事件中,透過作者精當(dāng)?shù)目坍嫼图?xì)膩的描寫來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審視人物的一生。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人物形象。
一、緊扣典型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古代敘事散文為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往往會選取一些典型事件來凸顯人物,做到選材得體,剪裁有度,詳略得當(dāng)。因此緊扣古代敘事散文故事情節(jié)的解讀,有助于在真實的歷史人物活動的基礎(chǔ)上,還原“真實的歷史面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例如司馬遷在《項羽本紀(jì)》中突出寫了關(guān)于項羽的三件大事:巨鹿之戰(zhàn)、鴻門宴、垓下之圍。在巨鹿之戰(zhàn)中寫項羽叱咤風(fēng)云,摧毀秦軍主力,成為反秦斗爭中眾望所歸的英雄人物;在鴻門宴中寫項羽天真坦率,優(yōu)柔寡斷,以至輕視敵手,養(yǎng)虎貽患;在垓下之圍中寫項羽慷慨別姬、勇敢突圍、斬將刈旗、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和單憑個人之勇,陷入四面楚歌,因而不得不引劍自刎的悲劇結(jié)局。通過對這三件事的分析,我們不難分析出項羽勇武過人、直率磊落而又剛愎自用、善于斗力而不善斗智的特點。
二、緊扣人物間的矛盾和沖突分析人物形象
古代敘事散文往往通過矛盾沖突,使人物的形象與性格由“扁平”逐漸走向“圓潤”。作者寫人物活動時,將其置身于尖銳的矛盾沖突之中,從而使人物形象如雕似鏤,須眉畢現(xiàn)。例如《蘇武傳》中蘇武面對衛(wèi)律的逼降,厲聲斥責(zé),巋然不動。通過分析人物在矛盾沖突中的表現(xiàn),蘇武那不負(fù)國家重托、至死不屈的愛國情操凸顯無疑。
三、緊扣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性格特點是指在一定時代、社會、環(huán)境中人物所體現(xiàn)的獨有的思想、品質(zhì)、行為、習(xí)慣等方面的特征。概括人物性格特點,應(yīng)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進(jìn)行。因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言行是統(tǒng)一的,什么樣的性格決定什么樣的行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習(xí)慣。所以,從人物的言語行動入手,不難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例如《荊軻刺秦王》一文中,荊軻刺秦王未成,反被秦王刺傷,這時荊軻“倚柱而笑,箕踞以罵”,八個字活畫出一個俠義之士視死如歸、英勇不屈的悲壯形象。
除了從以上幾個方面來分析外,還要注意氣氛的渲染、陪襯映托以及呼應(yīng)勾連等。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表現(xiàn)藺相如的智勇,不只描寫了他的具體表現(xiàn),而且揭示了他這種品格形成的原因。藺相如的智勇不是天賦才能,而是由于實踐和他的愛國思想形成的。文中交代了藺相如出身卑微,原只是個宦官頭兒家的門客,但早先就有為繆賢出謀劃策的鍛煉。由于他有愛國心,所以在完璧歸趙一事上,他出使不辱國;在澠池會上,他相君不辱國;在廉藺交惡時,他忍讓為國,處處表現(xiàn)了他“先國家”的思想。
【閱讀思考】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柳 青
□紀(jì) 昀
親黨家有婢名柳青,七八歲時,主人即指與小奴益壽為婦。迨年十六七,合婚有日,益壽忽以博負(fù)逃,久而無耗。主人將以配他奴,誓死不肯。婢頗有姿,主人乘間挑之,許以側(cè)室,亦誓死不肯。乃使一媼說之曰:“汝既不肯負(fù)益壽,且暫從主人,當(dāng)多方覓益壽,仍以配汝。如不從,既鬻諸遠(yuǎn)方,無見益壽之期矣!”婢泣數(shù)日,竟俯首薦枕席,唯時時促覓益壽。
越三四載,益壽自投歸。主人如約為合巹。合巹之后,執(zhí)役如故,然不復(fù)與主人交一語。稍近之,輒避去;加以鞭笞,并賂益壽使逼脅,訖不肯從。無可如何,乃善遣之。臨行以小篋置主母前,叩拜而去。發(fā)之,皆主人數(shù)年所私給,纖毫不缺。
后益壽負(fù)販,婢縫紉,拮據(jù)自活,終無悔心。
余乙酉家居,益壽尚持銅瓷數(shù)事來售,頭已白矣。問其婦,云已死。異哉,此婢不貞不淫,亦貞亦淫,竟無可位置,錄以待君子論定之。
(選自《閱微草堂筆記》)
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柳青的形象特點。
答: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記王隱君
□龔自珍
于外王父段先生廢簏中見一詩,不能忘。于西湖僧經(jīng)箱中見書《心經(jīng)》,蠹且半,如遇簏中詩也,益不能忘。
春日出螺螄門,與轎夫戚貓語。貓指荒冢外曰:“此中有人家。段翁來杭州,必出城訪其處,歸不向人言。段不能步,我舁往。獨我與吳轎夫知之?!毖5媚緲?,遇九十許人,短褐曝日中。問路焉,告聾。予心動,揖而徐言:“先生真隱者。”答曰:“我無印章?!鄙w“隱者”與“印章”聲相近。日晡矣,貓促之,悵然歸。
明年冬,何布衣來談古刻,言:“吾有宋拓《李斯瑯琊石》。吾得心疾,醫(yī)不救。城外一翁至,言能活之,兩劑而愈,曰:‘為此拓本來也。’入室徑攜去?!?/p>
他日,見馬太常,述布衣言。太常俯而思,仰而掀髯曰:“是矣!是矣!吾甥鎖成嘗失步入一人家,從灶后湫戶出,忽有院宇,滿地皆松化石。循讀書聲速入室,四壁古錦囊,囊中貯金石文字。案有《謝朓集》,借之,不可,曰:‘寫一本贈汝。’越月,往視其書,類虞世南。曰:‘蓄書生乎?’曰:‘無之?!笁ο落z地者:‘是為我書?!鲩T遇梅一株,方作華,竊負(fù)松花化石一塊歸。若兩人所遇,其皆是歟?”
予不識鎖君,太常、布衣皆不言其姓,吳轎夫言仿佛姓王也。西湖僧之徒取《心經(jīng)》來,言是王老者寫。參互求之,姓王何疑焉。惜不得鋤地能書者姓。
橋外大小兩樹依倚立:一杏,一烏桕。
(選自《中華散文精粹·明清卷》)
1.文章是通過哪些故事情節(jié)來刻畫王隱君這一形象的?該人物形象有何特點?
答:
2.文章是從哪些角度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