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社會而言,“閱讀缺失”也許有種種原因;但對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來說,“閱讀缺失”則是不可容忍的。
由權(quán)威教育機構(gòu)聯(lián)合編撰的《中學生閱讀行動指南》一書,分初中、高中兩部分,涉及文學、歷史、哲學、科學、社科、藝術(shù)、博物七個領(lǐng)域,每個領(lǐng)域又分基本書目和拓展書目。雖然《中學生閱讀行動指南》提供的書目有一些值得商榷,但是這份薄薄的書單卻遭遇了尷尬:中學教師直言,《指南》中除了所列的一些文學書目外,2/3的書都沒讀過。
曾幾何時,人們對“閱讀”這件事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在一個文明時代,特別是在教育、文化飛速發(fā)展的社會,閱讀本來是伴隨著孩子成長、陪伴著成人生活的事,就像我們的家常便飯一樣,成為一種慣常的生活方式。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國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一本都不到。
那些平時忙工作、忙事業(yè)的人們沒時間閱讀,雖然不該,但還情有可原??墒牵切┳x書的、教書的人們的閱讀狀況如此堪憂,實在不該。而今中學生的書包越來越重,可是打開書包看看,里面除了教科書就是教輔書,即便是課外讀物,也多是日本動漫之類的流行讀物,那些中外經(jīng)典名著很少能進入孩子們的“法眼”。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指出,和以往相比,現(xiàn)今中學生的閱讀趨向已大不相同,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可能是當下的流行讀物,比如某些靠商業(yè)運作包裝起來的明星作家的著作。流行讀物大都像是冰淇淋,給人娛樂和刺激,適當讀一些是可以的,但是冰淇淋代替不了主食,流行時尚的閱讀不能代替經(jīng)典閱讀。
對于一個社會而言,“閱讀缺失”也許有種種原因;但對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來說,不論什么理由、什么借口,“閱讀缺失”都是不可容忍的。正如一位校長所說:我們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是聰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學業(yè),正在使他們喪失更多的能力,有可能使他們成為愚蠢的一代。
“閱讀缺失”難道不值得我們警醒嗎?
(選自《人民日報》2013年4月25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