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只要有花草樹木的地方就會有美麗的風景,生活中因為它們的存在而到處洋溢著生命的氣息。植物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贈品,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因為有了植物,我們的生活才生動和諧,才充滿生機,充滿希望……
選文1
廣玉蘭贊
□荒 煤
在南京中山陵附近住了短短五天,我就愛上了廣玉蘭。
好多年來,我沒有在這么安靜的廣闊的林園里住過。第一天晚上臨睡前,我獨自散步在林叢中,漸漸發(fā)現(xiàn)總有一股淡淡的幽香在清新的空氣中蕩漾,又似乎圍繞著我的身邊飄浮不定。
開始,我以為,可能是林叢中有些不知名的野花所散布的氣息。但是我在明亮的月光下搜尋,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有多少野花。有幾處小小的野花,也不可能有這么大的能量,發(fā)出凈化夜空的幽香。
我繼續(xù)搜尋,認為附近一定有一個很大的花壇,正在百花齊放,因而芬芳四溢,在夜空彌漫。可是我也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花壇。我簡直有些迷惑了,我愈是搜尋,愈是感覺到這股淡淡的幽香似乎漸漸變得更加濃郁起來,滲透了我的心靈。
我在林蔭道上徘徊,才發(fā)現(xiàn)兩旁的樹林里有許多開著潔白花朵的樹木。問了一下園丁,這些樹木就叫廣玉蘭,是從廣東一帶傳過來的玉蘭花。有些廣玉蘭樹四五米高,有的才不過是一二米高?,F(xiàn)在正是玉蘭花盛開的季節(jié),抬頭看,樹枝頭上,在綠油油的葉叢中,有的玉蘭花正在綻放。在朝陽的照耀中,我覺得我笨拙的文字無法來形容那花瓣潔白的色彩:說它純白吧,又似乎有一種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說是雪白的吧,它又顯得那么厚實,沒有任何顆粒感,總之,沽白兩個字又不能概括它潔白的全部內(nèi)涵。
清晨、傍晚、深夜,我在散步中所感覺到的一陣陣幽香,就是這些潔白的玉蘭花綻放時候傳送給人們的信息。
一連幾天,成了我的習(xí)慣,每天散步的時候都要觀察與欣賞一下廣玉蘭。
花朵還未成苞,最早萌芽在枝頭的時候,只是一根淡綠色的嫩芽,然后逐漸結(jié)成花苞,又從淡綠色成為碧玉色的花苞脫穎而出,堅實挺立的身上還披著一頁已經(jīng)萎黃的外殼,證明一個新的生命開始了。這個花苞約摸有三四寸高,到這時候,它開放了。剛開的花朵里往往鉆進去六七只蜜蜂,圍繞著花蕊飛來飛去。這個橢圓形的花蕊有一寸左右長,像是一顆夾雜著淡黃青綠色的白嫩白嫩的小玉米。
當玉蘭花大開之后,有手掌心那么大的花瓣。便潔白鮮嫩像嬰兒的笑臉、少女的掌心,顯得那么溫柔、純潔,幾乎使人不禁要伸手去撫摩一下。然而,它們悄悄地逐漸萎黃了,終于變?yōu)橐黄稚砥鹂蔹S的葉兒飄落在泥土野草之中,流散在樹腳下。盡管在一棵廣玉蘭樹上,新的、大大小小的花苞不斷聳立,有的玉蘭苞剛剛開放,有的正處在盛開的時節(jié),然而在碧綠的密集的樹葉中,即使只有少數(shù)枯黃的玉蘭花的殘片,也覺得特別顯眼,不免使人感到十分惋惜和遺憾。
可是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當玉蘭花枯萎凋落之后,它的花蕊卻變成了近兩寸長的鮮麗的近乎紫紅色的顆粒如細珠的圓莖,還毅然獨自挺立在枝頭!而且還在它的根部又冒出一枝新的嫩芽來,似乎證明潔白的玉蘭花雖然花開花落,從生到死,然而它還有一顆紅心依然聳立,還在孕育著新芽??上乙吡?,我來不及看到這棵嫩芽生長起來之后,到底是一棵新的樹葉還是一個新的花苞!
花開花落,生生死死,當然是永恒的現(xiàn)象,但是我卻由此聯(lián)想到,對于作家、藝術(shù)家來講,一顆紅心不死,在作品里能夠發(fā)射出強烈的時代的光和熱,點燃人們心靈的希望之火,照亮了廣大人民前進的道路,才能獲得真正的永恒。
因此,短短的幾天里,我愛上了廣玉蘭。
我愛廣玉蘭的嫩芽、花苞、盛開的幽香和潔白的花朵,但是更加使我敬愛的是玉蘭花那棵挺立在枝頭上不斷哺育出新芽的紅心!
(選自《當代美文百篇賞析》,有刪改)
選文
草之情
□[日本]薄田泣堇
暴雨即將降臨的天氣,原野的道路上沙塵飛揚。我看到一個農(nóng)夫急急忙忙將割下的草收集起來,濃郁的青草氣息向四方飄散。聞到草香,我的腳步自然放慢了。我盡力翕動著牡牛一般的鼻孔,深深吸了一口氣。
這無法言狀的草的芳馨。站到草堆前的一瞬間,我的胸中驀然浮現(xiàn)出一系列那些被割下的草的名稱:蓬艾、萱草、野菊、犬蓼、杉菜、露草、酸葉……我不但感知到它們那種不怕踐踏、不畏蹂躪的生命之魂,而且切實品嘗到了這些雜草可人的清香。我有著天生如牛一般愚鈍、正直和堅韌的性格,也有著牛一般的嗅覺。我若也有牛一般的胃袋,我將同牛們一樣,變成一個極端的素食主義者。我對此確信無疑。
我對草的這種深情來自何處?
在我看來,草不論多么渺小,多么細弱,都是鑲嵌在大地上的生命之眼。它們有觸覺,它們知冷熱。所謂“生命”,不管采取多么飄忽不定和徒然無為的表現(xiàn)方式,其內(nèi)里總是積聚著美、力量和光輝。萬物之中再也找不到比草的生命更加謙恭、素樸、正直和堅毅的東西了。對于我,草就是“語言”,它是一種一刻也不能安靜的奇異的存在。草沒有蹄爪,它是一直佇立于同一地方的小獸。草沒有聲帶,它是永遠保持沉默的小鳥。
然而,我對于草的親情并不僅限于此。
孩童時代,我是在草叢中長大的,更確切地說,我和草一起成長。我生在鄉(xiāng)野寒村,我只有幾個小伙伴,我同這幾個僅有的小伙伴玩耍,總是選擇草地。當我和伙伴們不在一起時,就一個人在草叢里跌打滾爬。因為小草已經(jīng)開花,結(jié)籽,我可以同它們一道玩了。朝鮮牽?;ㄎ皆谑种干?,稍一接觸,便會發(fā)出蟈蟈般的鳴聲,同時從莢里彈出一顆酸漿果來,使得還是小孩子的我甚感驚異,更促使我玩得天昏地暗,忘了時間。
草地里隱藏著各種各樣的小蟲,有紡織娘,土蜘蛛,屁股掛劍、儼然軍人模樣的蟋蟀,生著長長的觸角的螽斯,裝模作樣的螳螂,花花公子般的放屁蟲,還有螻蛄,蚯蚓……這里有著神話之國的君主和小百姓們忙碌而又悠閑的生活。撥開草葉,壓彎草莖,向里邊一看,這些演員們正上演一幕幕好戲,對我發(fā)出一陣陣難以抵擋的誘惑。蟲的亮相,蟲的情戀,蟲的對打,蟲的舞蹈,蟲的謀反……一場一景,頗為動人。它們一發(fā)現(xiàn)我在盯著,大吃一驚,立即收斂一切動作和表演,草草退場,落荒而逃。于是,這些氣急敗壞的小冤家們,便來咬我的手指,用長滿細毛的雙腿,抓蹬我的額頭。
那是什么時候,我和上田敏先生一起在京都御苑散步。苑內(nèi)的草地上嫩芽新萌,在陽光里耀目爭輝。上田喜歡法國,他看到這副景色,立即若有所思地說:
“日本的草,大多手感粗硬,法國草原上的青草既柔軟又很少生蟲,看上去十分舒服。”
我聽了,不由感到,這位長在大都市的學(xué)者和我這個鄉(xiāng)巴佬之間,對于草和昆蟲的感觸真是相差萬里。蟲雖然咬我的手指,螫我的肌膚,然而它們始終是和我嬉戲的伙伴。
不光是蟲,草偶爾也向人露出白牙。萱草有剃刀般的葉子,數(shù)度割傷我的指頭。薊草的針好幾次刺傷我的掌心。但是,無論在什么場合,我一看見草就滿含親情,真想叫一聲:“啊,我的兄弟!”哪怕它們沾滿沙塵,哪怕它們被牛尿濡濕,我都毫不在乎。
同樂共飲,相輔相成——我和草的關(guān)系須臾不可分離。正因為如此,我今天站在暴雨襲來前的田野道路上,一聞到草的清香就不由停下了腳步。
碩大的雨點描畫著飛箭般的銀線,噼噼啪啪打落下來。那農(nóng)夫慌忙背起草捆兒跑了,我緊緊跟在他的后頭。
[選自《文苑(經(jīng)典美文)》2009年第4期,有刪改]
選文3
黃山絕壁松
□馮驥才
黃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黃山,最給我以震動的是黃山松。
黃山之松布滿黃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頂,無處無松??墒俏艺f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氣的松樹頗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連理松等等,都是游客們爭相拍照的對象。但我說的不是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極頂和絕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黃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側(cè)立千仞,光禿禿沒有土壤,尤其那些極高的地方,天寒風疾,草木不生,蒼鷹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樹卻破石而出,伸展著優(yōu)美而碧綠的長臂,顯示其獨具的氣質(zhì)。世人贊嘆它們獨絕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終年的烈日下或寒風中,它們是怎樣存活和生長的。
一位本地人告訴我,這些生長在石縫里的松樹,根部能夠分泌一種酸性的物質(zhì)腐蝕石頭的表面,使其化為養(yǎng)分被自己吸收。為了從石頭里尋覓生機,也為了牢牢抓住絕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風的撕扯與摧折,它們的根日日夜夜與石頭搏斗著,最終不可思議地穿入堅如鋼鐵的石體。細心便能看到,這些松根在生長和壯大時常常把石頭從中掙裂!還有什么樹木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邊的山崖上仰望一處絕壁,看到一條長長的石縫里生著一株幼小的松樹。它高不及一米,卻旺盛而又有活力;顯然曾有一顆松子飛落到這里,在這冰冷的石縫間,什么養(yǎng)料也沒有,它卻奇跡般生根發(fā)芽,生長起來。如此幼小的樹也能這般頑強?這力量是來自物種本身,還是在一代代松樹坎坷的命運中磨礪出來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發(fā)現(xiàn),山上之松與山下之松很不一樣。那些密密實實擁擠在溫暖的山谷中的松樹,干直枝肥,針葉鮮碧,慵懶而富態(tài);而這些山頂上的絕壁松卻是枝干瘦硬,樹葉黑綠,矯健而強悍。這絕壁之松,是被惡劣與兇險的環(huán)境強化出來的。它強勁和富于彈性的樹干,是長期與風雨搏斗的結(jié)果;它遠遠地伸出的枝葉,是為了更多地吸取陽光……這一代代艱辛的生存記憶,已經(jīng)化為一種個性的基因,潛入絕壁松的骨頭里。因此,它們才有著如此非凡的性格與精神。
于是,在大雪紛飛中,在夕陽殘照里,在風狂雨驟間,在云煙明滅時,這些絕壁松都像一個個活著的人:像站立在船頭鎮(zhèn)定又從容地與激浪搏斗的艄公,戰(zhàn)場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靜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風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襯下,它們的身影就如同用濃墨畫上去的一樣。
但是,別以為它們?nèi)癞嬛械乃蓸淠敲雌痢K鼈冇械闹Ω杀豢耧L吹折,暴露著斷枝殘干,但另一些枝葉仍很蒼郁;有的被酷熱與冰寒打敗,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卻依舊尊嚴地挺立在絕壁之上。于是,一個強者應(yīng)當有的品質(zhì)——剛強、豎韌、適應(yīng)、忍耐、奮取與自信,它全都具備。
現(xiàn)在可以說了,在黃山這些名絕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體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絕壁之松是山的靈魂。
(選自《讀者》2006年第17期,有刪改)
閱讀賞析
上面三篇文章在寫作手法上各具特點:
《廣玉蘭贊》一文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蓄勢:開篇寫尋花之艱難,給人“云深不知處”之感;待尋到花后,便極盡筆墨書寫廣玉蘭之美;接著行文進行轉(zhuǎn)折,對花的凋謝感到惋惜和遺憾,卻又因看到枝頭的花苞而生發(fā)出“一顆紅心不死”之慨嘆,全文至此達到高潮;最后以愛上廣玉蘭作結(jié),使文章余韻悠長。全文亦花亦人,亦虛亦實,獨具風味。
《草之情》中,作者突出運用了擬人手法,草的各種狀態(tài)和表現(xiàn)都被賦予了人的思想和情感,從而增加了散文的美感和生動性。文章結(jié)尾兩段的內(nèi)容既是對開頭的呼應(yīng)關(guān)照,又是對文章中心思想的強調(diào)深化,給讀者完整深刻的印象。
多處運用對比,是《黃山絕壁松》的一大特色。比如絕壁松與草木、蒼鷹的對比,突出了絕壁松頑強的生命力;絕壁松與山谷松的對比,突出了絕壁松非凡的性格與精神;絕壁松漂亮的樹形與斷枝、殘干、枯骸對比,突出了絕壁松進取、自信和永不言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