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陳 灰
□劉心武
父親猝然去世,蓉娜竟沒有馬上飛回中國奔喪。親友們?nèi)グ参克赣H時,有的就不免嘖有微詞。但母親卻非常曠達。母親理解并諒解她。適逢一家大公司約定蓉娜去面試,那是她實在不能放棄的機遇。父母含辛茹苦,滿懷期望,將她送到大洋那邊深造,好不容易獲得了學位,經(jīng)過幾番曲折,終于有被這家大公司錄用的可能,若放棄最后的面試,那就等于將那職位拱手讓給了另一位競爭者。她知道從最初的十幾個面試者中,最后篩得只剩下他們兩個,而那一位并沒有再被約會,只被告訴——“必要時還會聯(lián)系”,如果她回國奔喪,公司就必要那一位候補者了。
獲得了那薪酬待遇不錯的職位,給人家干出了個樣兒,父親辭世三個月后,有了假期,蓉娜這才回到北京。撲進母親懷里相擁大哭后,她問母親父親有什么遺言,母親告訴她,父親曾說,蓉娜先在那邊獲得工作經(jīng)驗是好的,但是過幾年還是應(yīng)該回中國來,為國效勞。她本來想跟母親說,父親既然已經(jīng)辭世,那等她買妥了房子,轉(zhuǎn)換好了身份,就立即把母親接過去,讓母親享享住單棟小樓帶草坪花壇的清福。母親捧著她的臉,看她的眼睛,她沒說什么,但是母親已經(jīng)看明白女兒想的是什么。她也望著母親的眼睛,她知道母親看穿她定居那邊求發(fā)展的心思,即使回來,也是以外籍身份在外國公司駐華機構(gòu)里做事;母親永遠不會認同她的這一選擇,但母親又深刻地意識到,她已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生命,必須尊重她,跟她做朋友。
蓉娜父母都是在各自崗位上奉獻了聰明才智做出豐厚成績的知識分子,經(jīng)歷過許多磨難,晚婚晚育,母親快40歲才剖腹生下她。20年前,她還沒上小學,那時候叫落實政策,父親所在機構(gòu)分了一套三室一廳的單元房給她家,結(jié)果其中兩間都成了書房,到她漂洋過海去留學時,家里就到處堆滿了書,現(xiàn)在回到家里,連原來她住的那間屋里也全是書,她更感覺是進入了一座圖書館。她對母親說,父親仙去,您退休多年,為什么不處理掉多余的書報雜志呢?母親說已經(jīng)分幾批贈給了郊區(qū)學校,現(xiàn)在你看到的,哪本也不是多余的了。
蓉娜去翻動父親的書架,有的書其實很多年都沒使用過了,上面有陳年老灰。母親的藏書也有這種陳灰。她問,為什么不雇小時工來清理清理?母親說請過的,他們大都也很愿出力,但從書里抖落出紙片,見發(fā)黃薄脆,立刻扔掉,你父親從垃圾袋里揀回來,已經(jīng)無法補救——母親說出那紙片文字的落款,一個文化史上永遠流芳的名字。她說,你們多囑咐,讓小時工處理任何東西前都問一聲,不就行了嗎?母親舉出更多例子,防不勝防,如用吸塵器吸壞了線裝書、用濕抹布擦臟了大畫冊……她又與母親對視。母親看穿她要問“那陳灰下的東西都留著給誰”,她看穿母親想說“除卻陳灰是金子,都留著等你接收”。母親嘆了口氣,仿佛也在替父親嘆息,嘆息的是她雖有了一個那樣的可融入西方社會的前程,卻很難再接續(xù)那些被陳灰覆蓋的本土文化遺產(chǎn)。她也嘆了口氣。她意識到自己心有余力不足,她所供職的跨國公司可以給她帶來很不錯的物質(zhì)生活,還有西方一般水平的文化享受,特別是旅游文化的樂趣,但是要想不僅從形式上、而且從實質(zhì)上接收父母想要她接續(xù)的那份本土文化卻很難——盡管雙親收藏的書籍里也有不少從西方翻譯過來的以及一些西文原版書,但就連那書上的陳灰也仿佛在告訴她,那到頭來還是中國本土的、在廣泛吸納中發(fā)展著的、需要下一代去承傳的文化。
蓉娜回那邊去了。她沒有告訴母親,也不想告訴任何其他人,她用小首飾盒裝去了一些父母藏書上的陳灰。哪一天,誰,會來非常小心而且不出紕漏地掃除那些陳灰,不是從形式上,而是從實質(zhì)上繼承下北京家里的那一份文化遺產(chǎn)?那天她選定了分期付款的單棟小樓,家具都還沒有運到,她將那只小盒鄭重地擱到壁爐上,望著那只小盒,透過淚水,對面仿佛就有父母的眼光射過來。
(選自《劉心武·感悟平常心》,有刪改)
文中第二自然段寫母女就家庭未來所作的溝通和交流,表現(xiàn)出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作者感情傾向的能力。要體味出作者在文中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需要我們自我感知與深沉思考,在答題過程中須立足文本,不能超出文本而隨意去答。答題時要根據(jù)具體的句子內(nèi)容去推知作者的感情傾向?!暗沁^幾年還是應(yīng)該回中國來,為國效勞”“買妥了房子,轉(zhuǎn)換好了身份,就立即把母親接過去,讓母親享享住單棟小樓帶草坪花壇的清?!薄八滥赣H看穿她定居那邊求發(fā)展的心思”等,只要細心尋找,對這些語句進行推敲,透過它文學性的語言,發(fā)掘作者隱含在字里行間的深層含意,進行合理的想象與聯(lián)想,然后結(jié)合文本,說出自己的觀點。
參考答案:(1)對堅守傳統(tǒng)文化的蓉娜父母的贊美。(2)對母女之間深厚的愛、理解與默契的認同。(3)對兩代人因價值觀的不同而導致文化傳承遭遇困境的擔憂。
【閱讀指導】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指作者對文中人與事的觀點與態(tài)度。評價作者的感情傾向,體現(xiàn)在文章中主要是指兩點:
一是文章所運用的材料。
二是作者運用這些材料所表達的觀點、見解、感受和思想傾向。
“評價”最大的特點是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主觀的表達,是在對文章的整體理解與賞析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主觀的理解,突破了單純的文字理解,進入了高層次的要求。
在對作者的感情傾向的概括鑒賞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尋找關(guān)鍵句。這些句子常常是文章的文眼,能很好地體現(xiàn)作者的感情傾向。比如在巴金的《小狗包弟》中,作者在文末點明“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者的感情傾向不言而喻。
二是深入揣摩語言的內(nèi)涵。理解、體味文中重要詞語、重要句子的語境意義、特殊含意、言外之意及其所傳達的感情,可以幫助我們對文章的內(nèi)容作更好的理解。對文章情感的品味,是離不開具體的語言載體的。有些話根本不需要說出,但是作者的感情傾向已很明顯。比如在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中,“我實在無話可說”“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說不出話”,無話可說,不是真的無話可說,而是憤怒!反動派的殺害人民的兇殘,文人的污蔑和惑眾的下劣,令作者說不出話來。尤其是后者,“尤使我覺得悲哀”。魯迅每次觸及走狗文人時,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鄙視和憤慨。
三是體會文中所述事情體現(xiàn)出的情感。一個人只有在做事的過程中才能實現(xiàn)他對對象的態(tài)度,他的好惡是通過具體的事來體現(xiàn)的。比如在巴金的《小狗包弟》中,“我”“聽見包弟尖聲吠叫,就膽戰(zhàn)心驚”“包弟向我作揖討東西吃,我卻暗暗地流淚?!睂懗隽俗髡咴凇拔母铩敝校恢绾伟才虐艿膽n慮心情。
四是整體感知。明確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是評價感情傾向的基礎(chǔ)。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寫作的主要意義和目的,認真閱讀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文章內(nèi)部的相互關(guān)系,獲得對作品的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就能很好地領(lǐng)會作者的感情傾向。
五是評價具體客觀。分析和評價都必須緊密結(jié)合寫人敘事散文的實際內(nèi)容,也就是說要立足文本,避免離開作品去分析,思想要客觀正確,結(jié)合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在具體評價時,要注意結(jié)合作者經(jīng)歷,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實際,等等,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考量,要用發(fā)展的眼光,辯證的角度,科學的思維來分析。
【閱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高堂在上
□王延輝
去冬至今冬,在鄉(xiāng)下待了一年。不得近侍母親,只匆忙回家望過幾番,除此唯于夢中相見相慰。而夢有吉兇,便吉夢怕反,兇夢疑真,好夢壞夢,總難釋懷。就常寄錢寄藥,常寄語,但內(nèi)心總難消停。
從鄉(xiāng)下返回不幾日,速速接了母親來。母親已近80歲,臉面上倒無多大變化,只是腿腳更加不利索,反應(yīng)愈發(fā)遲鈍。母親老了。我的心掠過一陣悲涼。
母親一輩子生了9個孩子,活了我們姊妹兄弟7個。如此不停地辛勤勞作,晚年就見了后果,尤其以腎為甚。攙母親去衛(wèi)生間時,母親怕摔倒,總用一只手將我的手腕攥得極緊。便想起那年我患“百日咳”,咳得一張臉成了大頭娃娃,是母親背著我往來醫(yī)院,兩只小腳顛簸著母子100多斤。那時,母親總用手將我勒得極緊,怕摔著我。
如果母親一時走不及,就得拿便盆來接尿。執(zhí)盆片刻,又想象兒時讓母親把尿的情景——母親現(xiàn)在再也無法在兒子面前諱忌自己的身體了。人生果真是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嗎?
為母親備水送藥之際,常想起有次放假回家,陪母親去醫(yī)院。一路上母親直說有個女醫(yī)生對她如何如何好,去了一定找她看。不料,到了醫(yī)院,母親的微笑卻遭到了一臉的冷漠。當時,我簡直不敢直視母親的尷尬,只一個心思地想殺了那個女醫(yī)生。如今想想,人家也沒大錯,也許人家對每個患者都有意無意地很和藹或很冷漠,也許這要看情緒。那位女醫(yī)生,若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給病人一個笑臉,該是何等的功德無量,尤其對母親這樣一個不忘別人半點好意的人。
20年前來濟南就職,家離車站太遠,母親只送我出家門。但在那之后的許多日子里,母親則總站在哪個位置上,盼我想我,恨不能我一步就能站到她的面前。如今,目睹母親日漸衰老,想到母親將永遠走出家門的那一天,想到那時盼母想母的位置只能畫在心里,所有的勞頓疲累遂全如輕煙散盡。
傳說羅貫中作《三國演義》,某天寫得正上勁,其母送飯,見他無暇回顧,就把飯擱在一邊悄悄離開了。母親去世后,他每憶及此事,輒悔恨難消,自責一生一世愧對母親,并把此心情寫進了《三國演義》的后記。初聽這個傳說時還年輕,品不出滋味兒。如今,才算體味了個中的悲苦。于是,我時時提醒自己:不管你做的是何等錦繡文章,與母親之于你的創(chuàng)造相比,都一錢不值。那么,為了母親,你當在任何時候放下所有的事。否則,你定將悔恨終生。
(選自《祝你幸?!罚?/p>
文章表現(xiàn)了兒子對母親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文章談?wù)勀愕目捶ā?/p>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