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常為“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所感,一定要這樣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薄扒哦碇?,樂亦在其中矣?!逼鋵崳藗兇罂刹槐匦羷谝簧?,奔波一生,只為了金錢、權(quán)力、名聲,應(yīng)該學(xué)會笑對生活,享受生活,做一個有思想的快樂的人。
選文1
到這個世上干什么來
□流 沙
有位朋友在杭州一家外貿(mào)公司做業(yè)務(wù)員,怎么形容他的拼命呢?
看看在他租住的居室里,到處是方便面的袋子。他說除了應(yīng)酬,要么吃快餐,要么吃方便面。因為天天跑工廠,下單子,和客商談判,時間是以分計算的。他又在老家開了一家批發(fā)店,每周還需要進貨,實在太忙了。
杭州房價貴,他的目標無非要“拼”下一套房,買下一輛車,然后與女朋友體面地結(jié)婚。
得到他的噩耗是在前年秋天。他得了直腸癌,而且是晚期。因為工作太忙,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我去看望,他精神尚好,已知去日不多。他躺在床上,床前堆滿了藥瓶。我坐在他身邊,不知怎樣與他交談,我努力尋找些輕松的話題。
他卻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看來是老天讓我休息?!蔽蚁乱庾R地說:“是啊,你平時太忙了,病了,倒是應(yīng)該好好休息一下了。”
話剛出口,我覺得不妥。再看朋友,他的眼角突然滑出了兩滴淚,他的頭一側(cè),淚水從臉頰上滾落了下來。
他說:“我賺了不少錢,才發(fā)現(xiàn)這不是快樂?,F(xiàn)在總是想起以前我與你們在一起讀書、打球,違反校規(guī)去看電影的日子,那些日子真是快樂。”
一個月后,他去世了。
朋友的離去,讓我知道生命的無常。每當為自己設(shè)定的目標勞作得腰酸背痛時,每當為爭強好勝欲罷不能時,我就會突然想起這位已在天堂的朋友。我要的難道是這種感官上的快樂嗎?自己想要的東西,真的是傳說中的快樂嗎?
有位小學(xué)老師,從業(yè)三十多年了。她對我說了一句令人驚訝的話:“對孩子要求不要太高,建議你不要讓他爭第一,成績保持在中等就可以了?!?/p>
一個有三十多年教齡的老師,她的工作,就是為了讓孩子提高學(xué)習(xí)成績,何出此言?
她說:“成績和快樂比起來,哪個更重要?”
我頓悟。
我一直在教育兒子要比別人優(yōu)秀,學(xué)書法、學(xué)鋼琴、學(xué)唱歌……每每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就責(zé)備他,懲罰他。一到考試,兒子就怕,生怕自己考不好,小小年紀就有了很大的壓力。
記得在幼兒園時,他最怕吃蘿卜。但有一次他卻因為吃蘿卜得到了老師獎勵給他的小紅花。他為了得到那朵小紅花,吃了自己不情愿吃的東西。
傳統(tǒng)教育從來不會考慮個性教育,它的目標就是先把人培養(yǎng)成一個“服從集體”、可以忍辱負重的人,然后告訴他們只有比別人好,才會有出息。為什么那么多人失去了快樂?就是從最初的教育理念開始的。從孩子出生開始,我們就在教育孩子要掌握更多的知識,但從來不會教給孩子該如何快樂地生活。
白巖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從小就接受爭先教育的孩子,長大之后是可怕的,他的成長過程不僅失去了歡笑,而且他在走入社會后,假如成為領(lǐng)導(dǎo),他不會考慮員工自身感受,而會把員工看做是一種簡單勞動力來使用;如果是一個普通人,那么他就會苛求自己,讓自己在所謂的“奮斗”中窮其一生,至死也不明白,他到這個世上是干什么來的,他笑過了沒有,他有沒有享受過快樂。
在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并不是最成功的人,而是那些有趣的和有思想的人。
(選自《意林》2011年第22期)
對比欣賞
這兩篇文章都從放下重負,快樂生活的層面揭示了人生的意義,但角度有所不同。
《到這個世上干什么來》一文從成年人創(chuàng)業(yè)的角度,強調(diào)快樂的人不是最成功的人,而是有趣和有思想的人。作者否定了拼命掙錢事事爭先的人,也否定了在傳統(tǒng)教育中失去個性忍辱負重的人,因為他們托起的都是讓自己失去快樂的東西。這些人奮斗一生,也許權(quán)和錢到手了,可是幸福不見了;也許名聲到手了,可是快樂不見了,到頭來只剩下煩惱、痛苦以及疲倦至極的身心。所以,作者說那些爭強好勝欲罷不能的人,至死也不明白,他到這個世上是干什么來的。
《中等生》一文從教育孩子的角度,強調(diào)不能把孩子綁架在學(xué)習(xí)成績上,而應(yīng)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成績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快樂幸福更為重要。所以,作者面對不想成為英雄卻被全班同學(xué)欣賞的女兒時,感慨萬分。英雄常有,但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英雄。每個人都應(yīng)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快樂,不要在紛紛擾擾的大千世界中失去自我,失去方向。
《到這個世上干什么來》一文充滿了作者冷靜理性的思考,語言平淡而又犀利。作者平靜地敘述朋友短暫一生的無限遺憾和老師出人意料的教學(xué)理念,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笑對生活,應(yīng)該學(xué)會享受快樂。在不動聲色的講述中,作者又不失時機地進行著強有力的反問。首先題目就能獲得廣泛的關(guān)注,而“有的人在所謂的‘奮斗’中窮其一生,至死也不明白,他到這個世上是干什么來的,他笑過了沒有,他有沒有享受過快樂”這一觀點的提出,筆鋒犀利,劈開了有些人死水一樣的生活狀態(tài),可謂發(fā)人深省。
《中等生》一文,作者飽含感情,敘事生動,結(jié)尾處語言含蓄蘊藉。作者擷取女兒經(jīng)典的語言進行描寫,生動地再現(xiàn)了孩子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也含蓄地表現(xiàn)出孩子的快樂在于自由自在的釋放個性這一主題。結(jié)尾處飽含情感的解讀,以溫馨從容的氛圍,淡定悠然的意境,凸顯出對主題的釋然情懷。
點擊
成績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尺,善良、熱情、樂觀、幽默,都可以成為一個孩子的優(yōu)秀個性特征,都可以成為他成功的條件。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吧,不要讓成績絆住快樂的笑容!同樣,評價一個成年人的標準不是只有事業(yè)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快樂指數(shù)。
選文2
中等生
□劉繼榮
女兒的班里總共有五十個人,每每考試,女兒都排中間,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則九歲孩子上大學(xué)的報道,很受傷地問女兒:“孩子,你怎么就不是個神童呢?”女兒說:“因為你不是神父啊?!闭煞驘o言以對,我不禁笑出聲來。
中秋節(jié),親友相聚,眾人的話題漸漸轉(zhuǎn)向各家的兒女。趁著酒興,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么。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連那個四歲半的女孩,也說將來要做央視的主持人,贏得一陣贊嘆。十二歲的女兒,正為身邊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剝蝦,盛湯揩嘴,忙得不亦樂乎。在眾人的催促下,她認真地回答:“我想做媽媽,穿上印著叮當貓的圍裙,在廚房里做晚餐,然后,給我的孩子講故事,領(lǐng)著他在陽臺上看星星?!?/p>
為提高她的學(xué)習(xí)成績,請家教、報輔導(dǎo)班、買各種各樣的資料。孩子像一只疲憊的小鳥,從一個班趕到另一個班,卷子、練習(xí)冊,一沓沓地做。沒多久,孩子就病倒了。我和丈夫悄無聲息地放棄了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擅鎸λ某煽?,又有說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結(jié)伴郊游。一路上笑語盈盈,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兒沒什么看家本領(lǐng),只是開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時跑到后面,照看著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個細心的小管家。
回來的路上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女兒的笑話一個接一個,全車人都被逗樂了。她手底下也沒閑著,用裝食品的彩色紙盒,剪出許多小動物,引得這群孩子贊嘆不已。下車時,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紙。聽到孩子們連連道謝,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試后,我接到了女兒班主任的電話。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不過,他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訴我,他從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見這種事。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里的哪位同學(xué),請說出理由。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xué),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xué)建議,由她來擔(dān)任班長。他感嘆道: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一般,可為人,實在很優(yōu)秀啊。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著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我說,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她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蔽颐偷匾徽?,默默地打量著她。她安靜地織著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里,吐出星星點點的花蕾。我心里,竟是驀地一暖,以往的一切不理解全都釋然。
那一刻,我忽然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又何妨。長大成人后,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甚至,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在那些漫長的歲月里,她都能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作為父母,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
(選自《讀者》2008年第8期,有刪改)
美文連連播
你就在天堂
□馬 德
一
當你喝不了冷飲,才開始懷念年輕時候那個能生吃猛喝的胃;當你吹不了冷風(fēng),才開始羨慕當初那個沖冷水澡睡涼炕的身體;當你被欲望迷亂,陷于泥淖,才開始仰望起先那顆無邊寧靜的心。然而,回不去了。人生的好多東西,就這樣回不去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都有過天堂一樣的生活,也都曾在天堂待過。但我們待的時候,不懂得,不珍惜,也從未想過,天堂,原來就是這般模樣。
生命的天堂永遠都在只能回望,而無法回去的地方。
二
活得體面不是滋潤,活得光鮮也不是滋潤。體面和光鮮,都叫活得風(fēng)光,是給外人看的。滋潤,是心底的熨帖和舒展。
端著,裝著,或者繃著,都會讓一個人活得很累。塵世中,大凡眾人追逐的東西,起初都是奔著幸福去的,但到手的時候,大都成了痛苦。你追到了,就意味著,從此你得為追到的東西付出另一種東西。這種付出,其實就是要努力讓自己做出一種姿態(tài)——擁有者的姿態(tài)。
什么姿態(tài)呢?就是犧牲心靈,做臉面的奴隸。換一種說法就是,心累死,也得裝著很快樂。
三
一個人的欲望可以走多遠?
先看一種食蟲植物,它的名字叫捕蠅草。捕蠅草的葉片打開的時候,就像相對的兩個手掌張開一樣。葉片上,滿布著分泌出的誘人蜜汁。
時常有蒼蠅為蜜汁而來,這時,災(zāi)難也就來了。捕蠅草的葉片上,除了有蜜汁,還有幾根類似觸須的細毛,當蒼蠅忘情地吮吸蜜汁而兩次觸動細毛的時候,張開的葉片就會像手掌一樣迅速地合攏起來。這樣,蒼蠅就被縛在其中,成了捕蠅草的口中餐。
蒼蠅是不是可以這樣去理解規(guī)則呢?它可以去吮吸蜜汁,甚至還可以觸碰一次細毛、不等再次觸到細毛,就一抹嘴,飛走。
但,蒼蠅終究是蒼蠅,它把持不住。
那么,人呢?其實,人也一樣。只要貪婪不止息,欲望的盡頭是自取滅亡。
四
煩惱時,可選餐館面街臨窗的一角坐。
窗外,行人眉頭緊鎖;窗內(nèi),食客面色沉郁。窗外有遛狗的,狗在歡鬧;窗內(nèi)有帶小孩的,小孩在歡笑。
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唯有不懂人事的,才在蹦跳,才在歡樂。無論是一條狗,還是一個孩子。
懂人事,是煩惱的淵藪。眼中有了得失,心中有了愛恨,靈魂里有了欲望,煩惱也就來了。且懂得越多,煩惱就越大。
(選自《雜文報》2012年8月17日)
美文點讀:
本文四個片段似乎可以各自獨立成篇。文章從不同側(cè)面闡明,要想躋身“天堂”,最輕松、最幸福其實也是最實際的活法應(yīng)當是:心中少一些愛與恨的糾結(jié),靈魂里少一些欲與貪的糾纏。
【王淦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