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展示的是一部悲劇的命題,作者站在倫理道德的高度,對血緣、愛情做了深入的披露,讓人們對劇中人物的無奈與無情進行深刻的反思。本劇表現(xiàn)的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與殘忍的結局,揪著讀者的心。
在《雷雨》所設置的環(huán)境里,看似存在的愛情關系,在血緣與倫理的沖突中只能顯示悲劇的結局。在這一悲劇命題中,周樸園無疑是主謀。一切始于他,而又終于他,所有的一切在一場“雷雨”中走向了毀滅。
周萍是現(xiàn)代作家曹禺的作品《雷雨》中的主人公。周萍的倫理關系是最復雜的,周萍與繁漪是繼子與繼母的關系,周萍與四鳳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關系,然而他在她們身上卻都產生了愛情。這兩對愛情關系都是違背倫理道德的,但是這兩對關系之間的愛情是真真切切的。
周萍與繁漪相愛,這是典型的母子之戀,是嚴重違背倫理道德的。作為兒子的周萍和繼母私通,雖然在血緣上沒有關系,但在情理上卻絕對是大逆不道的。
從雙方關系來看,繁漪對周萍的愛是轟轟烈烈的,她為了這段感情不擇手段。繁漪的年齡與周萍的年齡相近,又沒有血緣關系,他們有的只是名義上的母子關系,產生這樣的愛情是可以理解的。從繁漪來說,與周萍私通并不違背自然倫理,如果周樸園不是周萍的父親,她甚至可以堂堂正正地嫁給周萍。
而周萍卻不像繁漪那樣愛得有力量,那樣勇敢。他愛繁漪,想愛卻又不敢愛,只因她是父親的妻子。他對所有的親人都有一種犯罪感,不僅后悔,而且痛苦。
周萍與四鳳的愛情是確切的亂倫,但他們的愛情也是真實的。因為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有真正的血緣關系,愛情與倫理在這里發(fā)生了沖突。愛情與倫理本來是不矛盾不沖突的,只是有一些錯誤致使愛情與倫理走到了一起。四鳳與周萍并非是故意想去沖破倫理的圍墻,而是被動地走到了一起。因為在產生愛情的時候,他們并不清楚相互之間的關系,他們在一起是愛情的結果,但卻撞在倫理的暗礁上,愛情的航船就這樣沉沒了。結局是四鳳和周萍的自殺,這也是在含蓄地表明,當愛情與倫理發(fā)生沖突時,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愛情永遠要為倫理讓路。這個問題不僅在那個時代是這樣,就是現(xiàn)在,也是如此。因此,我們要尊重愛情,但更得遵守倫理道德。
周萍與繁漪的相愛是可以理解的,他們的亂倫是人為所致;而周萍與四鳳卻是完全不可以,這是與血緣相悖的。問題根源在文化上,它違背了基本的社會倫理道德,在中國傳統(tǒng)“有序”的社會里,是絕不能容忍的。人倫是人性方面最重要的部分,它的本質是血緣。血緣是形成人倫的維系點。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是情感的升華,可是卻在不知不覺中淹沒在倫理的長河里,成為倫理的犧牲品。周樸園與侍萍的愛戀在這一形態(tài)下沒有結下碩果,卻布下了惡種。不僅讓自己,也讓后代吞下了苦果,錯的不是周樸園,而是幾千年的倫理道德。
在極重人倫的社會中發(fā)生了亂倫,這就是悲劇,“亂倫要遭雷劈”就是《雷雨》的題意。
周萍的痛苦不僅僅因為愛情,也因為亂倫,這是導致他自殺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