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我出生時,母親在滿懷希望和痛苦的掙扎之中分娩出的不是歡樂,而是串串淚花,只因為我是女孩。
我出生后,母親在我們這個大家庭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我更是無人問津。用我們家庭的統(tǒng)治者——奶奶的話來說:“是個丫頭,這輩子我也抱不上孫子了?!睔q月難熬,母親天天以淚洗面,以至于奶水不足,而我則被餓得哇哇大哭,這更增添了奶奶對我的煩感。就連父親也只是在屋里抱我、逗我玩,從不敢出門,要是稍有不慎讓奶奶看見,就得挨上一頓臭罵,說什么“沒有半點爺們兒氣!”總之,好像我本不該來到這個世界。
外婆再也看不下去了,要把我接到她家撫養(yǎng)。奶奶點頭稱贊,媽媽則淚流滿面,父親雖不忍心,但奶奶的話便是圣旨,不容任何人反抗,因此,對這件事他也無可奈何。就這樣,我被外婆抱到了她家。
光陰荏苒,被遺棄的“丑小鴨”漸漸長大了,母親也曾想把我接回去,但一回到家里,我就又哭又鬧,總是吵著要回外婆家,母親也只好作罷;只在過節(jié)時把我接回家小住幾天,那幾日對我而言就好像小鳥被抓進了籠子里,急切地盼望著飛回樹林的那一天。8歲那年,我被接回了家。我只記得奶奶看見我時說了句:這孩子俊多了。說完,便落了淚。而我卻毫無反應(yīng),只是傻愣愣地瞅著這位陌生人。平時總是躲著她,就連奶奶自己也時常說:“這孩子在我身邊怎么老發(fā)呆呢?”對此外婆是這樣說的,人們對小孩的態(tài)度不同,小孩對待她們的態(tài)度也會不同。
記得上學(xué)報名那天,老師問我:“你奶奶多大歲數(shù)了?”我很是納悶,說:“我哪有奶奶呀?”站在身邊的奶奶氣炸了,重重地賞給我兩巴掌,吼道:“連奶奶都忘了,都是叫你外婆慣的。”我并不加以辯駁,但她的話,在我憤怒地盯視下,顯得那樣蒼白無力。奶奶,在那時的我的心中還沒有印象,在一個近似陌生的人面前,我能怎樣說呢?俗話說得好:“腳上的泡,自己走的?!币粋€人在他人心中的地位,不是靠任何強權(quán)所樹立的,兩代人的感情,是靠一朝一夕的相處,靠長輩對晚輩的關(guān)心和愛護培養(yǎng)起來的。
現(xiàn)在,我已是一個高中生了。我終于明白:我童年被遺棄的真正原因,不是奶奶的無情,而是重男輕女這一封建思想在作祟。是它,把我們女孩打入地獄,把男孩捧上天堂;是它剝奪了我應(yīng)當享受的神圣而偉大的母愛的權(quán)利。長輩們,請把重男輕女這一封建思想拋得遠遠的吧,不要再在它的主宰下去折磨無辜的孩子!
點評
本文作者寫了自己在童年被“遺棄”的經(jīng)歷,描述了一個復(fù)雜而坎坷的生命歷程,但在寫作的過程中,作者不是單純地客觀性地呈現(xiàn)事件,而是融入了強烈的感情色彩,在生活瑣事的敘述中,融入了真摯而深沉的情感因素。更為重要的是,作者在敘事的過程中,處處不忘以議論和抒情去畫龍點睛,升華主旨。如開頭、結(jié)尾都以議論引起或總結(jié),敘事中也不忘議論,如文中對“奶奶地位”一處的議論就很有見地,發(fā)人深省。
【作者系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xué)學(xué)生,指導(dǎo)并置評:王學(xu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