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道路是最常見的,每天來來往往,上班上學(xué),我們走的都是大街小巷。無論是寬闊的馬路,還是狹窄的小巷;無論是平坦的公路,還是彎曲的山路,都在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學(xué)習(xí),一路向前……
而在習(xí)作中,我們也經(jīng)常會寫到道路,無論是路上那些美麗的景色,還是在路上發(fā)生的點點滴滴的故事,都記錄著我們的每一個瞬間……
課文中的道路描寫
畫上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著各種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tài)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dān),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推著獨輪車,有的悠閑地走在街上溜達。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
——《香港,璀璨的明珠》
北京有許多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道路兩旁,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北京新建了許多立交橋。立交橋的四圍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各種車輛在橋上橋下來來往往,川流不息。
——《北京》
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jié)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dāng)年,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北京的春節(jié)》
正月十五日,上元佳節(jié),好生晴朗,黃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花放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六回
描寫道路的常用詞語
泥濘的小路 美麗的小路 坑坑洼洼的小路 熱鬧的馬路
筆直的公路 寬闊的馬路 狹窄的小巷 平坦的大路 彎曲的山路
大街小巷 街頭巷尾 四通八達 綠樹成蔭 車水馬龍 川流不息 門庭若市
萬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井然有序 布局巧妙 錯落有致 寬闊平坦 曲徑通幽
擁擠不堪 暢通無阻 街頭巷尾 坑坑洼洼 縱橫交錯 左拐右彎 十里長街
羊腸小道 柏油馬路 林間小道 蜿蜒崎嶇 彎彎曲曲 金光大道 康莊大道
描寫道路的句段
記得十七年前離開小鎮(zhèn)的時候,那時小鎮(zhèn)上的小街雖不繁華,但卻是不乏些許熱鬧的。早上起來,小街上做生意的人便會陸陸續(xù)續(xù)地打開店鋪,張羅著一天的買賣。
人群開始緩緩移動,漸漸加快,一會兒,小街又暢通無阻。街上,又響起了小溪的歡歌。
這山路,路面是磚砌的,路徑是曲折的,路景是變幻無窮的。路,有的貼著湖邊,有的折進山塢。枯樹密生的枝條和常年不凋的嫩葉,頭碰頭,手挽手,搭成一條綿延無盡的林蔭道。任何城市的街道,任何城市的公園,都尋不到這么長這么曲折而又這么令人百走不厭的林蔭道。
老街像一條準(zhǔn)備冬眠的蛇,懶洋洋地蟄伏在小鎮(zhèn)中心腹地,貫穿東西。老街有一千多米長,四五米寬,曲曲折折。整條街用鵝卵石鋪成,形態(tài)各異,石頭光滑清潔,異常美麗。街面中間隆起,兩邊低凹(āo),下雨時,水流向兩邊,人走在街上鞋也不會濕。兩邊是單檐二層木板小樓,建于清代,仿造宋代民居樣式,十分古樸。
這街道在平常本來是很清靜的,但現(xiàn)在忽然熱鬧起來了,街中間聚集了一大群人,具有各樣的身材,穿著各種的衣服,有著各樣的面孔,層層密密地圍成了一個大圈子。
一盞盞玉蘭球型組合燈,將柏油路面照得水霧蒙蒙,行人稀少,偶爾有輛出租小汽車沙沙地駛過。
水淋淋的馬路,像一條閃閃發(fā)光的綢帶,在初夏的綠蔭中輕輕地飄向前方。
被大雨洗過的路面,映著銀色的路燈,仿佛是一片透明的水晶世界。
遠遠近近的街燈都已經(jīng)亮了,起先像一個個暗紅色的水果盤,漸漸變成了明晃晃的大銀球。
夜晚,站在高樓上遠眺,南京路好像一望無際的、被珍珠琥珀裝飾起來的燈海。
街道兩旁,槐樹枝繁葉茂,仿佛撐開了一把把綠色的大傘,搭成一個連綿不斷的遮陽棚,使行人走在林蔭道上,舒適涼爽。
那些在綠蔭遮掩下的街燈,像淡綠的葡萄,放著柔和誘人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