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教師節(jié),校園內又到了鮮花、賀卡滿天飛的時候,同樣是教師,但教師節(jié)的待遇卻是天差地別:語文、英語、數學等主科的老師和班主任在鮮花、禮物、祝福、贊美中享受著作為教師的禮遇;而音樂、體育、美術等副科老師則“無人問津”,這是為什么?多年來,我們一次又一次呼吁“過一個純潔不送禮的教師節(jié)”,但每年的教師節(jié)相同的“戲”總是重復上演,年復一年,周而復始。
在很多城市中,每年的教師節(jié)都是一些家長拉近與諸位任課老師關系的好機會,也是一些學生彰顯其豐厚家底的良機,更是一些教師的“豐收季”。沒有哪個節(jié)假日比教師節(jié)更適合向老師表示心意了,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也沒有哪個節(jié)假日比教師節(jié)更適宜收取學生和家長的“貢品”。
家長們準備的禮物,包括茶葉、水果、特產、電子產品等多種類型,各式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當然“送什么”也是讓家長們頭疼的問題,先不提諸位老師會不會喜歡,就連會不會收,也不確定。
送禮這一行為,作為禮尚往來本無可厚非,很多學生和家長在送禮的背后本著很大的功利性或目的性,希望老師能夠“額外照顧”,抱著這種心態(tài)的絕大多數是家長,孩子成績優(yōu)秀的希望老師再關照關照,孩子成績一般的希望老師多幫助幫助,孩子成績差強人意的希望老師不要放棄。
但是送禮的對象也是有嚴格的區(qū)分,并經過了慎重的挑選,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有“資格”被列入學生和家長送禮的名單,通常情況下,只有“主科”教師才會被列入名單,而一些重要的“副科”有時也會得到部分家長的青睞,但是還有一部分“副科”是無論如何也登不上家長們的“送禮排行榜”。
在尊師重教的節(jié)日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教育專家表示,“分數至上”的應試教育是病根。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傳統(tǒng)認識中,中小學的班主任都是由語、數、外等主科老師擔任。一方面是由于語、數、外每學期的課時要多于音、體、美,班主任有更多機會接觸、了解班上學生的情況。殊不知,這種思維造就了學生、家長、學校領導和社會上大多數人“分數至上”的應試思維,認為應該根據相關的考試將科目分為“主科”與“副科”。這種劃分方式,不僅使基礎教育進入了應試怪圈而無法自拔,更是將學生的興趣打壓在“主科”分數下。
個人以為,“教師節(jié)送禮”帶來了不少弊端:很多學生家長將校園外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帶到了學校里,不僅玷污了校園文化,也污染了學子們純真的心。很多家長一廂情愿地將一切進入視線的事物劃分了等級,包括自己孩子的老師。語文、數學、英語老師被劃為一級,稱為“主科”;地理、歷史、政治、生物、物理、化學老師是下一級,美術、音樂、體育老師是最末一級,后兩級雖統(tǒng)分為“副科”,但又有區(qū)別。家長們在這些不同的級別中挑選有利于學生的對象,選擇性地送出各式各樣的節(jié)日“慰問”,以確保自己的孩子在學??梢允艿降葍r或者不小于這些“慰問”價值的關懷。
所以,這樣送禮的行為不是尊師重教,而是人情買賣,用送給老師們的禮物換得孩子在學校能受到一些“額外照顧”。
責任編輯:梁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