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刊理由:時下,人們往往用“富二代”和“窮二代”來劃分年輕人,其實自改革開放至今,不過30余年,中國的貧富分化已十分嚴重,無需回溯多少年,大家都是窮二代。我們應該學習任正非、俞敏洪、劉永好等這些富起來的人,勇敢一些,努力一些,靈活一些,堅韌一些!
今天成功的商人,商界巨擘們都曾窮過,都曾傷過,都曾敗過,都曾哭過,都曾難過,都曾迷茫過,都曾怨過,但面對艱難,他們都曾踏實地干,艱難地闖,認真地聽,努力地學,反復地問。
任正非:曾經(jīng)吃不飽穿不暖
華為總裁任正非在《我的父親母親》一文中曾寫到:
我與父母相處的青少年時代,印象最深的就是度過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今天想來還歷歷在目。我那時十四五歲,在家里是最大的孩子,其他弟弟妹妹一個比一個小,而且不懂事。父親有時還有機會參加會議適當改善一下生活。而母親卻那么辛苦,不僅要同別的人一樣工作,而且還要承擔七個孩子的教育、生活問題。家里的煮飯、洗衣、修煤灶……什么都干,母親體力消耗巨大,自己卻舍不得多吃一口。我們家當時是每餐飯實行嚴格分飯制,目的就是讓每個人都有飯吃,保證每個人都能活下來。如果不這樣,總會有一兩個弟弟妹妹吃不飽。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1967年我所在的城市發(fā)生武斗時,我扒火車回家,深夜回到家,父母見我回來了,還來不及心疼,讓我第二天一早就走,怕人知道受牽連,影響我的前途。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臨走,爸爸脫下他的一雙舊皮鞋給我。我當年穿走爸爸的皮鞋,沒念及爸爸那時是做苦工的,泥里水里,冰冷潮濕,他更需要鞋子。現(xiàn)在回憶起來,感覺自己太自私了。那時,我家的經(jīng)濟狀況陷入了比自然災害時期還困難的境地。
華為的前幾年是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這時父母、侄子與我住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房里,在陽臺上做飯。他們處處為我擔心,生活也十分節(jié)省。攢一些錢說是為了將來救我(聽妹妹說,母親去世前兩個月,還與妹妹說,她存有幾萬元,以后留著救你哥哥,他總不會永遠都好。母親在被車撞時,她身上只裝了幾十元錢,又未帶任何證件,是作為無名氏被110搶救的。中午吃飯時,妹妹、妹夫發(fā)現(xiàn)她未回來,四處尋找,才知道出了車禍??蓱z天下父母心,一個母親的心永遠是為孩子考慮的)。當時廣東賣魚蝦的攤販將死魚非常便宜地處理掉,父母專門買死魚死蝦吃,說這些比內(nèi)地還新鮮!晚上出去買菜與西瓜,因為這時便宜一些。
也許是由于青少年時期的那種貧困鍛造了任正非堅毅的性格,成就了華為今日的傳奇,任正非曾經(jīng)窮過。
俞敏洪:有死魚肯定不買活魚
俞敏洪,新東方的創(chuàng)始人,號稱“全中國最富裕的老師”。1978年,俞敏洪首次高考失利,在家喂豬、種地、開拖拉機,不甘心種一輩子地的他決定重新來考,然而次年又名落孫山,1980年第三次參加高考的俞敏洪終于考上了北京大學西語系,后來俞敏洪在博客中寫到:“生命總是向前走的,我們要走一輩子,你惟一能做的就是堅持下去,所以我非常驕傲地從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走到北大,最后走到了今天?!?/p>
大學畢業(yè)在北大任教的俞敏洪生活依然貧困。他曾感慨:“……誰不想有錢啊,我以前每天都想著有錢,我在北大的時候,連一條活魚都買不起,不可能不想錢,生命最大的改變不是從100萬元變成1000萬元,生命最大的改變是我在市場上買魚從買死魚變成買活魚(我沒出息的時候是我做飯,我老婆上班的地方更遠,下班要晚上7點鐘了。)當時農(nóng)貿(mào)市場的活魚是5元/斤,死魚只要1元/斤,我肯定只買死魚不買活魚。”后來,中國興起留學熱,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國留學的想法,但由于上學時成績并不優(yōu)秀,和美國對華留學政策緊縮,他的留學夢付諸東流,一起逝去的還有四年的光陰和所有的積蓄,為了謀生和自費留學,他開始在外面兼職授課,一段時間后又約了幾個同學在外面打著學校的名頭自辦了培訓班,被校方得知后,用他自己的話說:“北大踹了我一腳,當時我充滿怨恨,現(xiàn)在我充滿感激?!薄叭绻乙恢被煜氯?,現(xiàn)在可能是北大英語系的一個副教授?!?/p>
俞敏洪說,當初成立新東方,只是為了使自己能夠活下去,為了每天多掙一點錢。“我沒想到新東方能從培訓13個學生,到現(xiàn)在變成175萬名學生。其實你都不一定要去想,只要堅持往前走就行了?!?/p>
俞敏洪成功了,大學考了3年,被北大踢出去,到新東方的成功,他的成功源于堅持。
劉永好:一筐雞蛋害得我哭了
人生不過幾十年,年輕不闖幾時闖?這是促使劉永好、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兄弟四人脫下“公服”,變成專業(yè)戶的原因。
辭職干個體戶換來周圍人的不理解,但兄弟四人破釜沉舟,賣掉自己值錢的家當硬是湊足了1000元錢,那是1982年!
由于資金有限,四兄弟決定從農(nóng)村最常見的養(yǎng)殖業(yè)入手,為了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他們能省就省,能自己造的就不花錢賣,就這樣蓋起了廠房。
劉永好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那時候沒有多少團隊,一千元錢請了幾個兄弟,請了幾個農(nóng)民當幫工,錢很少,住房又沒有,福利待遇什么都沒有,就幫我們做,我既當董事長又當總經(jīng)理又當財務會計,又當駕駛員,當然是自行車的駕駛員。騎著我的自行車收雞蛋,到晚上11點收了一筐,結(jié)果走到一個店有一個狗追我,咬了我一口了,車翻了,掉進了泥田里,全身上下除了眼珠是白的,其余都是黑的。我身上濕了不要緊,要緊的是我車里的雞蛋只有一個是好的。我哭了,這是我的全部家當,我發(fā)現(xiàn)旁觀有一個磚頭,就向狗砍去,但狗比我跑的快,倒把自己的腳給扭了。
任正非、俞敏洪、劉永好以及更多的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第一代企業(yè)家用自己的實干、自己的汗水和淚水、自己的堅持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商業(yè)傳奇;而今改革開放在深入,市場經(jīng)濟形式更趨多樣,大浪淘沙,英雄逐勢,時代為更多的人成為“富一代”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可能!
責任編輯:韓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