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剛是誰
張紹剛,知名電視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教師。
盡管憑借主持人的身份成名,張紹剛在內心深處卻對這一角色認可度很低,他覺得自己始終只是一名老師,一個有點兒老派、是非觀鮮明、要求學生令行禁止的老師。在當班主任帶的第一個本科班畢業(yè)的時候,張紹剛做了一個數(shù)據(jù)統(tǒng)計:4年過去,班上60人,被罵過的有60個,被罵哭過的超過4/5,不分男女。4/5里的最后一個是班上心理最脆弱的一個女生,他憋了4年硬是沒動真格地罵她。
考研結束后第二天,女生接到了張紹剛的電話。這通以“你知道你的人格缺陷在哪兒嗎?”作為開頭的電話持續(xù)了一個小時。張紹剛說,女生用光了所有的勇氣才沒掛電話,挺不容易,他說的話每一句都在死穴上。同寢室的學生后來告訴他,女生哭了一夜,“是嚎啕大哭的那種哭”。
張紹剛喜歡講這個故事的后續(xù),女生進了電視臺,“發(fā)展得非常好”,她的父母專程來感謝班主任,而當年的羞辱成了如今師生見面的問候語:“張老師好,是我,是的我知道我的人格缺陷在哪兒。”
張紹剛相信第一我為你好,第二我比你老,所以你必須聽我的。當這樣一種自我身份認知投射到其他領域時,比如《非你莫屬》的電視平臺,角色錯位和由此帶來的爭議也就變得容易理解。
當上班主任時,張紹剛很年輕,26歲,剛剛研究生畢業(yè),在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舊稱)電視系留校任教。他那會兒相信“一切問題都可以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事無巨細一律開班會,會上就干一件事兒,罵人。1人犯錯,60人開會,犯錯的那個挨罵, 沒犯錯的59個圍觀,不許安慰,安慰者連坐。
常見的對話是這樣的。“服不服?”“服?!薄靶姆€是口服?”“心服?!薄板e了,心要服,口也要服?!薄胺]服?”“服了?!薄按舐曊f,服沒服?”“服了!”“擦鼻涕滾蛋!”
被罵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瞎解釋,窮有理。他嚴禁學生辯解,“電視只看結果,不問過程,你瞎解釋什么呀?”幾乎不會有學生反抗?!胺纯??反抗會激起我的斗志?!?/p>
每堂課下課前,張紹剛列出本周要看的書和節(jié)目,第二周上課先提問,1個人沒看,罵;2個人沒看,罵……5個人沒看,掉頭就走。班長王劼硬著頭皮,代表不懂事的全體同學追出去道歉,回來轉達“張老師本周罷課!”全班炸鍋。
學生怕張紹剛,是從心里怕,張紹剛說班里有學生留校和他成了同事,直到現(xiàn)在遠遠看見他還繞著走。而班長王劼是西北人,高高大大,一臉絡腮胡子,至今跟他說話哆哆嗦嗦。
學生趙龍飛說,“張老師是用詆毀的方式表達感情”。因此,張紹剛罵人是真狠,但幫起自己人也絕不含糊。王劼強調,自己不是張紹剛偏愛的學生,但張老師還是為他和后來成為他妻子的同班同學孫慶解決了讀研選導師等實際問題。王劼去年連買房帶裝修,錢不夠,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給已經兩年沒聯(lián)系過的張紹剛打電話,問他借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兩天后,錢到賬了。多年后,趙龍飛成了真人秀節(jié)目編導,工作上看不慣就直說,不怕得罪人。采訪中他回憶往事,說,這是張老師對我的影響。同樣成了主持人的王晚語速飛快,她一面回憶一面感嘆,哎呀你提醒了我,我和張老師有一個毛病,說話有時候夸張、戲劇性。
張紹剛沒有不對的時候
幾天前,張紹剛剛在家門口解決完一場爭斗。兩個賣盒飯的大媽,互相都覺得對方搶了自己地盤,揪著頭發(fā),廝打成一團。張紹剛帶兒子路過,想都沒想就沖上去,“我數(shù)三二一,都給我松手,聽見沒有,我開始數(shù)了,三!二!一!松手!”
大媽松手了,她們雙雙盯著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小眼睛圓臉胖子,陷入困惑。他向記者復述這件事,頗有成就感?!澳愀齻兿怪v道理有什么用???直接拉開,告訴她們怎么做是對的——明天開始倆人的盒飯統(tǒng)一漲價五毛,這不完了嗎?”
張紹剛很享受自己在市井生活中的形象。張紹剛有駕照,家里也有車,他不開,覺得又沒勁又不方便,“靠汽車證明身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酷愛地鐵,對每一個換乘站了若指掌,他知道從哪根柱子旁邊下樓,哪個消防栓挨著的車門上車,能確保第一個沖上站臺,并領先于全車人刷卡出站。他像享受一個秘密一樣享受這場只有他知道的勝利。為了坐地鐵,他得先騎上一陣自行車到地鐵站,再在出地鐵后花8塊錢打一輛“蹦蹦”,“蹦蹦”師傅不怕逆行,踩足油門左突右超,準時把他送進教室。
對一個一度被傳言身價達8位數(shù)的一線男主持人來說,這實在有點不像樣。朋友,《今日說法》主編孫震博覺得,張紹剛的精髓都在這上面呢。“我相信他在擠地鐵的時候,對國計民生的體驗,絕不是每天開豪車的人能體會的。你想啊,他天天這么擠,跟普羅大眾擠在一起!”
在孫震博眼中,張紹剛就是個小市民,長相不突出,節(jié)儉到有點摳門,理發(fā)理6塊錢那種,對朋友要求苛刻到事兒逼的程度,忍不了“笨得像腳后跟一樣的人”,酒量厲害,喝開了沒見醉過,走到哪兒都是侃神。
侃神過了40歲,去年剛過。很多人不理解,一個過了40歲的人怎么還能如此憤怒。2012年,他在節(jié)目《非你莫屬》中形容海歸女孩劉俐俐,“笑容非??窭恕?,“經常眼神出現(xiàn)蔑視和恨”,“聽得我渾身一陣一陣犯冷”;不久后,另一名求職者郭杰被他質疑學歷造假,在節(jié)目現(xiàn)場暈倒,他上前冷冷地問,“你不是在演吧?”視頻在網上瘋傳,同時傳播的還有要求張紹剛下崗的大型主題投票活動,企業(yè)家李開復發(fā)動了對《非你莫屬》和張紹剛“仇恨值”的網絡統(tǒng)計調查,超過25萬人實名抵制。
張紹剛沒有就此公開回應一句,還勸退了自愿為他組織反擊戰(zhàn)的學生。采訪中,他說自己對憤怒的人民表示理解。他將辱罵和抵制視為人們在社會壓力下的發(fā)泄出口,他自己起到了減壓閥的作用?!巴玫?,只要你不造謠?!?/p>
他常說“我是一個直接的人”?,F(xiàn)在他在后邊加了一句,“我不是一個二百五”。不分場合往回罵,那是二百五。
張紹剛把他的憤怒保留在更私人的領域,比如他的小朋友圈子。朋友們知道他的性子,形成默契,假裝沒聽見過任何非議。有時朋友楊建波故意惹他,問他知不知道又被罵慘了,張紹剛回答,不知道,不看,你去死吧!
在這個私人領域中他也依舊苛刻。另一個朋友在微信小組里承諾出國幫大家代購東西,先后說了幾次,最后說有事,不去了。張紹剛把他從自己的朋友名單里劃掉。張紹剛信誓旦旦地說,他的真朋友都是極其靠譜的人,約好6點30到,準時6點30到,風雨無阻。
《非你莫屬》制片人劉爽是張紹剛認可的真朋友,當記者談到他對張紹剛主持風格的寬容時,他馬上打斷,“我對張紹剛沒有任何寬容,我對他就是支持,在《非你莫屬》三年,張紹剛沒有任何不對的時候?!?/p>
他更愿意將爭議解釋為價值觀沖突,“各種各樣的選手,代表不同的社會階層,帶來不同的價值觀,跟張紹剛的主流價值觀沖突的選手,就會受到他的批判和抨擊。從體制內或主流上說,我們一直是受到100%肯定的。經常會有一個主管部門有一個表揚信來,說張紹剛在某個某個時候導向引導好,這都是主流價值觀對我們節(jié)目的肯定。”
節(jié)目嘉賓、通靈珠寶CEO沈東軍對記者說,“中國傳統(tǒng)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張紹剛其實是很愛惜求職者的,但這種愛惜是不是被觀眾接受、被求職者接受,那是另一回事?!?/p>
而張紹剛的另一位好朋友、主持人秋微在一小時的采訪里說了36次“三觀”,其中16次用于形容張紹剛,“他三觀太正了!”
“什么是三觀正?”
“三觀正是有明確的價值觀。比方美國電影那種,in God we trust?!?/p>
在舞臺上,張紹剛也會基于三觀保護弱勢的一方?!拔以谒墓?jié)目里,常常被一些所謂的公知欺負,男公知有一個特點,心里不接受女的跟他平起平坐,知識分子要欺負你,吞了你都不吐骨頭,這種時候紹剛會用他的方式幫我,他扮演一個俠士。在他的場上沒有人被欺負””秋微說。
師父的話是永遠要聽的
王劼他們班被張紹剛叫做“我的親學生”,他們是他最信任的人。風波最兇的時候,他在不同場合說過,問他的學生怎么看待他是愚蠢的,“我的親學生百分之百永遠支持我,無條件。根本不需要問?!?/p>
他也真的沒有問過。
“不是我們班所有學生都愛張紹剛。我怕他傷心,他可能想不到是這樣。”對于讓不讓張紹剛知道學生對他的真實評價,王劼顯得有點憂郁。
張紹剛有他的師父。如果對他的師父了解更多,學生們也許會更理解他。
1990年9月,張紹剛18歲,從包頭來到北京上大學。開學第一天,系主任任金州(現(xiàn)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黨總支書記)給他們放紀錄片《大學第一課》,講的是1989年秋天的新生軍訓,帶訓戰(zhàn)士訓學生,認真、粗暴、嚴厲。
張紹剛特別喜歡這個片子。屬于他的軍訓很快開始,教官一腳踹過來,“站好了!想干不想干,不想干滾!”兩個膝蓋很快磨破,沒幾天,大腿內側也破了。
軍人連吼帶罵營造出緊張的氛圍。任金州坐在咖啡桌邊示范口令,“一二一”,聲音在大廳里回蕩?!翱诹钜兂蛇@種力度,才能顯示威嚴,產生一種特殊的力量。”
張紹剛讀攝影專業(yè),攝影是一門手藝,那時候,學手藝都是作坊式的,師父帶徒弟。師父永遠是對的,師父的話是永遠要聽的。除了黑板那面墻外,教室三面釘著鐵絲,像晾衣繩掛滿所有學生的作業(yè)。每天早8點前,所有學生要把作業(yè)夾好。8點老師走進教室,看見不好的一下子就撕了。
“噩夢一樣”,張紹剛回憶,他的構圖作業(yè)被撕過很多次。撕了不能問,問會迎來更嚴重的羞辱。他在暗房沖洗照片,暗房老師邊洗邊說,就你這照片,別洗了,出去吧!別交了,肯定不合格,出去吧!
盡管如今關系如同父子,張紹剛上學時并不喜歡任金州,他不是最好的學生,任總是羞辱他。但他服從。任金州說張紹剛是被他們看著成長起來的,他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會看錯的,他們是一樣的人,“觀點一致、人格一致、性格一致”。
在任眼里,現(xiàn)在學校不少人對學生放任自流,毫無規(guī)矩,張紹剛卻憑著自己的一己之力在頂。“辦事就應該一是一二是二,別來那么多方法、說服、誘惑、哄騙。社會環(huán)境變了,許多老師跟著環(huán)境走了,但張紹剛堅守下來,把這種職責延續(xù)下來了。在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這種做法多數(shù)人不認同、不理解,但這正是紹剛的價值所在。”
張紹剛說自己的價值觀相當大一部分是上大學時造就的,建立起規(guī)則,譬如撕作業(yè),就是規(guī)則。他還不知道7年后他也會有自己的學生,而他將一再告訴他們,“我今天對你們的侮辱,是你們成長的養(yǎng)料?!?/p>
我小時候才殘酷
第三次采訪這天,張紹剛在課上抽了煙,一節(jié)課一根,煙灰磕進空粉筆盒里。下了課,走出教室把煙灰倒掉。
他教育5歲的兒子,別的都不管,但必須給我人格健全,教養(yǎng)完備。教養(yǎng)完備什么意思,第一條就是講禮貌?!案腿苏f話得看著人的眼睛,送客人走得送到小區(qū)門口?!?/p>
他不許兒子看動畫片《熊出沒》,嫌里面的兩只熊長得肥而丑,熊弟弟還是個結巴。他認為動畫片主角長什么樣子非常重要,“審美不能搞亂”。每天晚上,他給兒子講一個睡前故事,不講王子與公主,講《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鐵道游擊隊》等,他相信對男孩來講,戰(zhàn)爭是永恒的美麗。他還帶兒子去看《紅色娘子軍》的音樂劇,邊看邊解說,那是壞人,這是好人,壞人老欺負好人,好人現(xiàn)在要反抗。
他甚至沒有一般中產階層讓子女出國留學的愿望,在他的規(guī)劃中,至少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要在國內上。他相信傳統(tǒng)應試教育可以讓他的老師成材,讓他成材,讓他的學生成材,一定也能讓兒子成材。
2013年9月1日,張紹剛的兒子第一天上小學。那天早上的出租車廣播里都是如何安撫甚至恐嚇孩子出門的故事。
張紹剛驕傲地說,他兒子不討厭上學,而且很高興。他用一整個夏天比正式課業(yè)還緊的家庭小課,克服了兒子對上學的抵觸。他表揚兒子比同齡小孩“內心強大”,這一點最像他。他堅持抗擊打能力要從小培養(yǎng),令行禁止要從小培養(yǎng),如果今天是“不許買玩具日”,朋友帶兒子去玩,買了玩具,兒子不會敢要。
兒子在世界上最害怕的人就是爸爸。
“寬嚴并濟,賞罰分明,這就是規(guī)則。他必須怕。怕是讓他知道,世界上有紅線,紅線不能碰?!?/p>
“會不會有點殘酷?”記者問。
“哪里殘酷了?我小時候才殘酷,必須考上大學,上不了就得當工人。我的小學同學,有的現(xiàn)在在廠里,經濟不景氣,工資拿到手800塊錢?!?/p>
張紹剛追隨法家,欣賞韓非子和克倫威爾。他主張治亂世用重典,對貪官污吏,“挖祖墳也不為過”。量刑按最高的,7年以上,15年以下,按15年。張紹剛說,公正是他唯一的準則。
時過境遷,曾讓張紹剛陷入巨大爭議的事件主角劉俐俐對記者說,25萬人為她吵架,但她其實從沒怨恨過張紹剛,相反,她欣賞他的真性情,“不是我們每天都看到的道貌岸然的那些人”。倆人在場上吵是因為性格太像,“真的我們兩個人太像了,我們都好為人師。”
(摘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