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新聞周刊》評選出美國的20大文化符號:華爾街、百老匯、好萊塢、麥當勞、NBA、可口可樂、希爾頓、萬寶路、迪斯尼、硅谷、哈佛大學、感恩節(jié)、超人、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白宮、橄欖球、爵士樂、星巴克、沃爾瑪。也有評論家把自由女神像、山姆大叔、美國哥特式、牛仔精神、快餐文化、迪士尼、硅谷、圣誕節(jié)、NBA、好萊塢、超人、奧斯卡等作為美國文化的象征。
不同的標準,但殊途同歸。美國文化的象征,基本都與自由、民主、平等這一主題及其延伸的主題相關。文化符號不論高雅還是通俗,除了能塑造地區(qū)形象以外,也是一種權勢,一種通過“吸引”而非“強制”別人走近它或作出某種選擇的能力——就本質而言,文化不是用來展覽給人看的,是要形成一種力量的。這些力量,這些符號或者由于發(fā)展的歷史,或者歸結于它的獨特理念、或者幾乎無法復制的生產過程和推廣手法,閃耀在歷史的邊沿,但無一不歷經半個世紀而不衰,承載了幾代人的夢想、見證了數(shù)十年的時代變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
文化符號之一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又稱“自由照耀世界”,是法國贈送給美國獨立100周年禮物,位於美國紐約市自由島上。
女神右手高舉長達12米的火炬,左手捧著《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她象征著自由、掙脫暴政的約束。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自由女神像表達了對美國新移民的歡迎,也已經成為美國和自由的標志。
文化符號之二
——華爾街
華爾街(Wall Street)是一條位于美國紐約市下曼哈頓的狹窄街道。西起百老匯大道,向東一路延伸至東河旁的南街,是橫跨紐約曼哈頓的金融中心。今日,“華爾街”一詞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qū)域的代稱,同時也可以借指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文化符號之三
——美國硅谷
硅谷是高科技公司云集的美國加州圣塔克拉拉谷地的詩意名稱。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灣區(qū)南部;一般包涵圣塔克拉拉縣和東舊金山灣區(qū)的費利蒙市。最早是研究和生產以硅為基礎的半導體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后來這個名詞引申為所有高技術企業(yè)聚集的地方?,F(xiàn)在是當今美國乃至全世界的資訊科技產業(yè)的先鋒。
文化符號之四
——迪士尼樂園
迪斯尼樂園堪稱“全世界最快樂的地方”,凡是到這個公園里來玩的人,一定會感覺自己到了快樂的天堂。美國加州迪斯尼樂園是全球首個迪斯尼樂園,1955年7月17日開業(yè)。
在主題公園中,人們一會兒退到幾千年前的古代社會,一會兒又走進想象中的未來世界;一會兒坐在美國的小酒店中,一會兒又來到埃及金字塔下;一會兒在海底世界漫游,一會兒又在太空中翱翔。這里有360度立體電影、白雪公主城堡、小小世界、恐怖鬼屋、非洲蠻荒探險、加勒比海海盜船、潛水艇、著名的立體電影以及刺激萬分的云霄飛車、太空山。新奇有趣,令人難忘。
文化符號之五
——山姆大叔
山姆大叔(U n c l e Sam)是美國的綽號和擬人化形象,一般被描繪成身穿星條旗紋樣的禮服,頭戴星條旗紋樣的高禮帽,身材高瘦,留著山羊胡子,鷹勾鼻,精神矍鑠的老人形象。這個漫畫形象是由著名畫家詹姆斯?蒙哥馬利?弗拉格依自己長相為公共資訊委員會而畫。一般認為“山姆大叔”一名是源于1812年美英戰(zhàn)爭時期,一位名叫撒米爾?威爾遜(Samuel Wilson,1766年-1854年)的美國人,他在戰(zhàn)爭中向美軍供應牛肉,桶上的牌子寫的是‘EA-US’。1961年,美國國會正式承認“山姆大叔”為美國的民族象征。后來山姆大叔被用來代指“美國”或“美國政府”,在新聞界廣泛應用。
文化符號之六
——哈佛大學
哈佛最初稱為“新學院”或“新市民學院”, 是一所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劍橋城的私立大學,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該機構在1639年3月13日以一名畢業(yè)于英格蘭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年輕的牧師約翰?哈佛之名,命名為哈佛學院,因為他捐贈了779英鎊(按每年6%、每12年翻倍的增長率計算,到2011年共翻番31次,相當于至少增長11億倍)以及400本書籍(這是他的一半財產)。哈佛大學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頂尖大學聲譽、財富和影響力的學校,被譽為美國政府的思想庫,其商學院案例教學也盛名遠播。在世界各研究機構的排行榜中,經常名列全球大學第一位。
文化符號之七
——好萊塢
好萊塢,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市區(qū)西北郊,是世界聞名的電影城?!昂萌R塢”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加州南部的電影工業(yè)。
好萊塢不僅是全球時尚的發(fā)源地,也是全球音樂電影產業(yè)的中心地帶,擁有世界頂級的娛樂產業(yè)和奢侈品牌,引領并代表著全球時尚的最高水平,夢工廠、迪士尼、20世紀福克斯、哥倫比亞公司、索尼公司、環(huán)球公司、WB(華納兄弟)等等這些電影巨頭,聚集著美國600多家影視公司,常被用作美國影視業(yè)的代稱“旅游地”。許多癡迷影星的男女從世界各地蜂擁而來,想親手抓住殘留好萊塢的一絲星光!
文化符號之八
——百老匯
百老匯(Broadway),原意為“寬闊的街”,指紐約市中以巴特里公園為起點,由南向北縱貫曼哈頓島,全長25公里的一條長街。百老匯大街兩旁分布著幾十家劇院,在百老匯大街44街至53街的劇院稱為內百老匯,而百老匯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劇院則稱為外百老匯。內百老匯上演的是經典的、熱門的、商業(yè)化的劇目,外百老匯演出的是一些沒有名氣的、低成本的劇目,但這種區(qū)分在近年來越來越淡化,于是又出現(xiàn)了“外外百老匯”,其觀點當然也就更新穎更先鋒了。
隨著歷史文化再次演進變遷,現(xiàn)今的 Broadway不僅是一條貫穿紐約曼哈頓島南北向的馬路,更是劇院或是欣賞戲劇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