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個小時的夏至
在香港機場登機時,正臨中國農歷夏至將至的節(jié)點。子丑相交時刻,我們乘坐的國泰CX888航班,從香港赤柱機場起飛,經停加拿大溫哥華,飛往美國紐約。18個小時后,準點抵達紐約肯尼迪機場。此時的紐約,清晨的陽光追著一路飛馳的車輪,開始了一年當中白晝最長、夜色最短的一天。而這一天,我們從東半球飛到西半球,竟然“偷得浮生”多半日,擁有了長達36個小時的夏至,這感覺就像古董商撿了個大漏,讓我們興奮不已。
很快,曼哈頓到了。雖然多年前來過,但總是團進團出,車來車往,形色匆匆,難得有空用雙腳實地丈量城市街道,更沒有閑暇去逛著名的中央公園。這次到美國,我們決定大部分時間留在紐約,近距離、慢節(jié)奏好好看看曼哈頓。
最昂貴的地段是公園
曼哈頓,這個17世紀時荷蘭人米努伊特僅用價值24美元的紐扣、別針、眼鏡等新奇小玩意兒就從印第安人手中換購的小島,南北長約20多公里,東西最寬處不過4公里。每天早上,我們隨著通勤車從近郊趕到聯(lián)合國總部,然后,以此為原點,或步行或地鐵或轉乘巴士,在上下城之間邊走邊看。
上城的中央公園,從59街一直延伸到110街,跨越51條橫街,縱貫四條大道,幾乎覆蓋了上東區(qū)百分之七十五的土地面積。從高空俯瞰中央公園,就像一張加長版的巨型桌球臺,擺放在曼哈頓島最核心的中心地帶。中央公園里有茂密的樹林,寬廣的湖泊,大片的草坪,壯觀的噴泉,還有動物園、博物館、運動場以及幾十座造型各異的小橋。夏日的公園里花草滿目,濃陰蔽日,小松鼠跳躍林間,小鳥兒歡聲一片。湖邊有人繞湖慢跑,湖中有人劃槳泛舟。沿途可見有人遛狗,有人漫步,有人在橋洞下拉小提琴。在高樓林立的曼哈頓,這個公園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城市綠洲,極大地凈化了城市空氣。靜好幽美的環(huán)境使得公園旁的公寓樓價即使在經濟低迷時也居高不降,上東區(qū)那些看得見風景的窗口每一個單元都要過千萬美元。然而,我們訝異的是這個占地3.41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園,在寸金寸土的曼哈頓,150年來居然沒有被逐利的資本集團蠶食開發(fā)成高檔公寓、豪華別墅,依然保留著大片的綠野濃陰,依然是一個向所有公眾免費開放的公共空間,依然是一個紐約市民與各地游人共享的樂園。所不同的是,富人們需要付出昂貴的價錢買下公寓在樓上看風景,平民百姓可以不花分文躺在公園草坪上曬太陽。
一分鐘穿行一個街區(qū)
曼哈頓城區(qū)的街道以方格路網規(guī)劃,東西橫向的是街(Street),南北縱向的是道(Avenue),全島除SOHO區(qū)以南的區(qū)域外,自南而北以數(shù)字1街依次排列到220街,每一個標準街區(qū)平均跨度70-80米,步行一分鐘就可以穿過一個街區(qū)。街面也不寬,一般只容兩車并行,所有的橫街都是單行線(one way),汽車只有在大道上可以雙向行駛。這些馬車時代留存下來的“窄而密”的矩形路網設計,宜居宜行,生活便利,不設圍墻,鄰里間守望相助,不僅非常人性化,而且在曼哈頓進入汽車時代后,繼續(xù)發(fā)揮著城區(qū)路網的微循環(huán)作用。由于單行線比雙行線能有效提高車輛通行量50%至70%,紐約近幾十年來大力發(fā)展單向交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國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早年在北京長安街規(guī)劃時曾主張這種體恤行人、適合居住的城區(qū)街道設計,希望街區(qū)小一點,道路窄一點,臨街的鋪面多一點,人們的日常生活便利一點,這樣,創(chuàng)造的就業(yè)機會也就多一點。
然而,傲慢的公權力總是偏愛寬廣的馬路、雄偉的政府大廈、畫地為牢的高大圍墻以及一眼望不到邊的廣場。西長安街一條馬路百米寬,比曼哈頓一個街區(qū)的跨度還要大,短跑也要十幾秒,行人一分鐘走不過對面街。行路難,不再是蜀道,而是大都市的常態(tài)現(xiàn)象。
摩天大樓夾縫中的口袋公園
炎炎夏日,行走在曼哈頓的摩天大樓之中,隔幾個街區(qū),總能看到一些供行人歇腳的小公園,小的只有幾條長椅擺在樹陰下,大的有噴泉有藝術雕塑。紐約人把這些因地制宜、見縫插針出現(xiàn)在城市夾縫中的小公園叫做口袋公園,其中以53街的佩雷公園最讓人印象深刻。這是一個私人擁有、私人修建和私人管理,對公眾免費開放的迷你公園。設計者在僅有390平方米的城市空間里,巧妙地以一面6米高的水幕墻瀑布,作為整個公園的背景。瀑布制造出來的流水聲音,掩蓋了城市的喧囂,為喧嘩的都市提供了一處安靜的公共沙龍。
佩雷公園不提供任何娛樂設施,僅在錯落有致的皂莢樹陣中擺放了一些白色的鐵藝椅和小圓桌,方便附近的寫字樓職員、購物者、行人進來小坐休息,聽幕墻疊水蕩滌心中的浮躁,任午后的陽光撫慰都市的情懷。很多年前,有人曾經做過統(tǒng)計,這個美麗的口袋公園,每年進來小憩的訪客超過50萬人次,平均每平方米至少接待128個客人,比附近著名的中央公園要高出28倍之多!在全球化的今天,這個數(shù)字只會越來越大。
最好的觀景臺是免費的
曼哈頓下城,布魯克林大橋附近的南街海港17號碼頭,是一個充滿昔日海港情調的漁港碼頭,附近大部分舊建筑,被翻新改造為商場、餐廳、咖啡館。你可以在17號碼頭三樓Cabana餐廳,找一個觀賞港口的座位,點一份拉美風味的炭燒牛排,再加一杯水果葡萄酒,人均20美元可以消磨一晌午。也可以在商場內擠擁的快餐店,花幾美元買一份漢堡薯條,邊吃邊看風景。當然,你也可以不吃不喝不花一分錢就享用17號碼頭東南面大平臺的最好景觀。這個擁有180度開闊視野的觀景臺,擺放著近30張木躺椅,免費供游人休憩。人們可以在這里眺望布魯克林大橋,放眼東河風景,坐看三桅古船揚帆出海,欣賞夏日碼頭上一朵朵炫麗的大陽傘下各種膚色的游人。
不到此地,誰能想到:南街海港,游覽勝地,這里的清風明月不用一毫錢買!這里最美最開闊的景觀竟然是免費的!
紐約免費的休閑場所很多,不少植物園、博物館都會有免費的時段,開放給有需要的公眾。這些免費時段,往往選在紐約市民周末休息日或下午4點后的工余時間,體現(xiàn)了經營管理者的真誠與善意。
不僅公共場館如此,一些大型企業(yè),如位于近郊的百事可樂總部也將占地168英畝的雕塑花園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走在總部花園碎木屑鋪就的路徑上,你能體會到植根于企業(yè)理念的環(huán)保意識;流連于綠茵花叢中,一座座造型各異的雕塑映入眼簾,你會贊賞公司血脈中的文化軟實力;駕車到停車場里,你會感動于總部把最好最近的停車位留給為公司效力25年以上的老員工。尊重人才,注重實效,反哺社會,一貫堅持“只有對社會有益的行為才是企業(yè)正當?shù)男袨椤?,百事可樂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就這樣一點一滴滲透在寸草寸心之間,于桃李不言中成就一個跨國公司的輝煌。
細節(jié)成就偉大。小小曼哈頓,方圓不足60平方公里,地下沒有任何礦產資源,建城歷史僅僅300多年,卻擁有全球排名前十的哥倫比亞大學,校區(qū)分布最廣、規(guī)模最大的紐約大學,還有各種數(shù)不清的大眾文化設施,公共藝術空間。那條500多米長的華爾街,集聚了全球最頂尖的各路英才,成為世界金融的中心。擁有人才,是曼哈頓迅速崛起的要素。但吸引人才、激發(fā)每個人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背后的價值觀和文化細節(jié),才是開啟曼哈頓財富傳奇的密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