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乘坐的法航班機即將降落在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機場,透過舷窗望去,盛夏陽光下馬德里四周是茫?;那?,黃色沙土中綴些翠綠,色彩單調,貌不驚人。當我們步出機場,進入馬德里作為旅游王國的都城,隨后的旅程讓我們感受到的,是這里深厚濃郁的人文歷史和七彩繽紛的異國風情。
歷史的色澤
西班牙這個曾經的全球性帝國,近年被列入“笨豬五國”。出發(fā)前總有朋友提醒,聽說有些亂,多加小心才是。我們走近馬德里,尋覓這座從前落日帝國都城的光澤。雖然色澤有些褪去,依然能夠發(fā)現歷史的斑點蹤跡。
馬德里王宮是我們參觀的第一站。這座西班牙宮殿,曾經是歐洲三大皇宮之一,和凡爾賽宮、維也納宮齊名。我們從東方廣場的地下停車場出來,走過林陰道,隨地可見樹下閑躺著的市民。一對貴族打扮的老年夫婦,正在一架老式相機前擺著各種姿態(tài),仿佛在追尋往日時光。我們從東側門房進入王宮廣場,純白色的主殿風格樸素,沒有豪華的裝飾,廣場除了不多的燈柱,并沒有任何園林雕琢。如今國王并不住在這里,只是作為外事活動和舉行典禮的場所。西邊廊房是值得一看的軍械庫,兩個大展廳,擺滿了國王和王子披戴過的鎧甲,用過的馬鞍兵器,鑲金嵌銀,工藝考究,令人嘆為觀止。主殿有20多個廳房向游客開放,不允許拍照,陪同人員一再提醒,要好好看看寶座廳和宴會廳,小教堂卻是最為富麗堂皇的,據說常在這里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令人驚訝的是有一個小廳,墻壁圖案裝飾是八仙過海,四個墻角各飾有兩位神仙,可以看出早年中華文化的對外影響。有一個展館陳列樂器,除了鋼琴,還有好幾把小提琴,應該都是皇室人員用過的精品。主殿正對的阿爾穆德納圣母院,巴洛克風格和灰白色外墻,大概是為了皇宮的色調設計的。廣場東側廂房,有一個皇家藥房,這個御醫(yī)房里擺放著各種像是中草藥的藥材,還有各種制藥器具??磥碓谖魉庍€沒問世之前,沒準西方人用的也是中草藥呢。
從王宮出來,是著名的東方廣場,為王宮東邊的一個大花園,中央矗立著菲利普四世雕像,據說這尊雕像原來是放在王宮屋頂的,周圍是其他時代的國王雕像。廣場一邊是一個弧形建筑群,臨街擺放整齊的桌椅,應該是人們吃喝休閑、打發(fā)時光的去處。
我們從廣場南邊走進馬約爾街,這是一條古老的街道,馬約爾廣場就在街邊。我們到達這里,早上的陽光灑在似乎剛剛蘇醒的廣場上,可見少數早起居民在遛狗。廣場四周為風格獨特的四層樓建筑,一樓是回廊通道,商販在擺攤買郵票、錢幣。被稱為“大廣場”(“Mayor”西班牙語為“大”,西班牙很多城市都有馬約爾廣場),從前是城市政治文化活動中心,市民這里觀看皇家儀式、斗牛、宗教火刑甚至足球賽,可以想象從前的熱鬧繁忙景象。
沿著馬約爾大街繼續(xù)前行,是城市的“零公里”太陽門廣場。在廣場一邊的地上,有一塊拱形地磚,西班牙地圖馬德里位置標有一個圓點,上面寫著“道路通往的起點”,旁邊就是太陽門地鐵站,站名下方懸掛一個小牌子“Vdafone Sol”,這是地鐵公司出賣冠名權。以廣場為中心,向外輻射連著十條大街,廣場中央是國王卡羅斯三世的騎馬銅像。廣場東側豎立著城市標志“小熊親吻草莓樹”,據說從前馬德里周圍有大量的草莓樹和熊,以此為城徽也許是要表明人類與動物植物共處。
從王宮往北走,經過西班牙廣場,我們的車子在格蘭維拉大道上行走。沿街的伊比利亞風情建筑,淺灰的外觀、典雅的廊柱和精致的陽臺,令人賞心悅目。這是西班牙鼎盛時期的杰作,見證落日帝國的強盛和繁華。都說穿行在露天餐廳咖啡廳之間,流連于各種商店集市,是感受馬德里風情的最佳方式,無奈到達當晚,團友們經受不了飛機延誤、轉機折騰的長途勞頓,邁不開腿,甚至抬不起眼,只好放棄逛逛這條熱鬧商業(yè)大街的念頭,改為“車觀”了。大道另一端的盡頭不遠,可以望見獨立廣場上的阿卡拉古城門,說是西班牙碩果僅存的幾座古城門之一,有意思的是五個門洞中,中間三個是半圓拱門,靠外邊的兩個是平頂門。車子從旁經過,可以看見上面滿是浮雕,堪稱杰作,留下了輝煌時期的歷史印記。
藝術的成色
馬德里有一條著名的藝術大道,名叫“普拉多大道”。這條大道一頭連著火車站前的查理五世皇帝廣場,一頭連著格蘭維拉大道的大地女神廣場。大道兩側樹木參天,林陰蔽日,“藝術金三角”普拉多美術館、蒂森美術館、索菲婭王妃藝術中心就在這里,在這條林陰大道上,你能夠真正看到西班牙藝術的十足成色。
參觀普拉多美術館是我們馬德里行程的重頭戲,這個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美術館之一,豈能錯過?早早來到這里,參觀者不是特別多,我們拿著中文示意圖,按圖索驥,只是中文翻譯有些蹩腳,把維隆內茲的《洗腳》譯成《洗衣房》,把委拉斯開茲的名畫《酒神》譯成《醉漢》,真有些嚴重誤導不知所云。
我們在一樓展廳看到了難得一見的歐洲繪畫大師的名作,丟勒的《自畫像》,拉裴爾的《紅衣主教像》,提香的《金雨下的達納額》,韋登的《圣殤》(“示意圖”譯為《耶穌下十字架》),魯本斯的《三美神》,件件都是稀世珍寶。
確定普拉多美術館世界藝術界極高地位的,是它豐富的西班牙繪畫藏品,包括三大畫家格列柯、委拉斯開茲和戈雅的許多畫作。陪同人員十分了解館藏作品,引導我們觀看了三位畫家的作品,重點講解,獲益匪淺。在二樓的中央展廳,看見了委拉斯開茲的《宮娥》,這幅巨作放在大廳的居中位置,被稱為鎮(zhèn)館之作。傳說畢加索最為著迷,畢生臨摹。陪同介紹說,國內前不久有一個美術家代表團前來參觀,向館方申請入內臨摹,獲準一周,多數畫家都停留在這幅巨作前。關于這位著名畫家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有他拜師帕切科的傳奇故事。說是路遇一位美麗少女,尾隨而去到了少女家,發(fā)現她父親是一位畫師,于是別有用心地拜師學畫,最終畫藝大長,同時捕獲少女芳心。故事真假無從考究,倒是由于師傅兼丈人的引薦,使得他認識喜愛藝術的伯爵,最終成為宮廷畫師,深得菲利普四世信任,取下其他畫作,只掛他一人的,從此畫作豐碩。
讓我們印象深刻的,還有戈雅的一批作品?!恶R德里1808五月二日》、《馬德里1808五月三日》,以廣場上的起義和夜殺起義者為題材,表現拿破侖入侵西班牙的重大事件,有一種說法,正是這兩幅作品的影響,西班牙后來確定了5月2日、3日全國放假,紀念這一事件。我們在他的《裸體的馬哈》、《穿衣的馬哈》畫前駐足,聽著關于這兩幅畫的故事,曾經因為《裸體的馬哈》印上郵票引發(fā)美國無知的指責,西班牙人后來拒絕畫展到美國展出。我們在展廳看見一幅《婚禮》的畫作,描繪鄉(xiāng)村結婚場面,悲戚的美麗新娘和高興的丑陋新郎形成對照,表達對買賣婚姻的不滿,據說正是這幅畫作,打動了國王,下令全國禁止買賣婚姻。畫家用作品表達見解,影響國王政見,體現藝術家的膽識和貢獻,也體現了西班牙藝術史上黃金時期的藝術價值。
走出美術館,大家紛紛和北側門外戈雅雕像合影,還特地走到展館正門廣場,拜謁偉大畫家委拉斯開茲的雕像。大家說,下午到托萊多古城,一定要參觀格列柯故居,看看那里的繪畫珍品。行程影響,小半天真是有些掛一漏萬。大家在一樓商店買些畫冊明信片,以補不全之憾。即便步履匆匆,也沒有時間看看蒂森美術館的珍貴藏品和蘇菲亞藝術中心的西班牙現代藝術,我們還是明白,3萬件藏品不足以和巴黎盧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比肩,這座藝術寶庫卻是最能體現西班牙藝術成色的所在。
文學的榮耀
以國家命名的西班牙廣場,矗立著一尊巨大的塞萬提斯雕像,用來紀念這位文學巨匠和他筆下的文學形象,這是西班牙給予文學的巨大榮耀。
我們那天從馬德里王宮出來,導游開始只是在車上介紹,指指公園的方向,大概以為就一尊雕像,沒多少看頭。大家態(tài)度堅決,一致要求下車參觀。西班牙廣場面積不大,和馬德里王宮北邊的薩巴蒂尼花園隔街相望。公園的東北邊是馬德里最早興建的摩天大廈西班牙大廈,據說日本財團高價位收購,現在仍然閉門整修。四周是不同時期的建筑物,正值周末,三五成群的市民在這里休憩,游人都忙于在紀念碑雕像前照相。高大的紀念碑是塞萬提斯誕辰300年之際興建的,正面有塞萬提斯的坐像,下面是他不朽名著《唐吉訶德》的兩個主人公雕像,騎著瘦馬手拿長矛的唐吉訶德和他的忠實隨從桑丘。
塞萬提斯堪稱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他的《唐吉訶德》成為不朽名篇,標志著歐洲長篇小說進入新階段,被稱為里程碑式的作品,塑造了兩個不朽的文學形象。還記得當年大學修外國文學課程,被他筆下的人物、情節(jié)所深深吸引,還有他“斷了左臂,右臂因此更加光榮了”的自豪和堅強。據說2007年全西班牙一次評選,評出“歷史上最重要的西班牙人”,塞萬提斯名列第二,可見他在西班牙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影響。
西班牙人對文學的尊重要超過許多國家。著名的“塞萬提斯獎”,就是西班牙文化部為表彰杰出的西班牙語作家而設立的,被稱為西班牙語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本獎影響巨大,從前獲得諾獎的不列入評獎,后來有了獲諾獎再拿塞獎的情形。這一獎項每年12月評出,次年的4月23日塞萬提斯的逝世日舉行頒獎,儀式在塞萬提斯故鄉(xiāng)阿卡拉大學舉行,國王親自頒授這一西班牙語世界的文學最高榮譽,足見該獎項的分量和對文學的重視程度。
第二天我們參觀太陽門廣場,走在一條大街上,偶然發(fā)現地面有鑲嵌幾行金字的地磚,經翻譯介紹,這是向人們介紹文學家的作品或生平,知道我們來到了有名的文學區(qū)。這里曾是文人墨客聚居的地方,《唐吉訶德》初版印刷發(fā)行也在這里,據介紹他的故居也在附近,現已不復存在,塞萬提斯逝世最初也是安葬在這里的修道院,這條街應該留有文學巨匠的不少痕跡,只是我們無從覓得,有些遺憾。
塞萬提斯形象在西班牙人心目中至高無上,他塑造的唐吉柯德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文學巨匠和作品人物的雕像西班牙很多,以此為標志的餐館、酒吧也隨處可見,更不用說用唐吉訶德形象制成的文化產品。這次沒有機會去離馬德里數十公里的阿卡拉,那里是塞萬提斯的故鄉(xiāng)。據說故居博物館展品十分豐富,他出生受洗禮的教堂,常年舉辦塞萬提斯的主題展覽。要是有機會重游,一定要去看看,在那里可以更真切地了解文學巨匠,感受西班牙人非同一般的文學情懷。
血紅的游戲
在馬德里旅程中最為難忘的,是在本塔斯斗牛場觀看的一場表演,血紅成了斗牛場上的主色調。
那天從托萊多古城匆匆趕回馬德里,是為了一睹西班牙國粹。每年3至10月是斗牛季節(jié),趕上周日,正好有斗牛表演。下午6點多來到斗牛場,陽光燦爛,西班牙的斗牛表演大多安排在陽光普照的下午。觀眾陸續(xù)趕來,場外聚集了男男女女,不少是一家老小,過節(jié)似的。西班牙斗牛場無數,本塔斯斗牛場是最具規(guī)模的一個,外形有點像羅馬圓形競技場,紅磚砌成的伊斯蘭風格建筑,烈日下格外耀眼。場外有一組斗牛士雕像,其中有脫帽致意的斗牛士雕像面向另一尊雕像,據說是感謝盤尼西林的發(fā)明者,有了抗生素藥物,無數受傷的斗牛士得以保全性命。
從正門進入經樓梯登上二樓,這座能容納3萬多人的斗牛場,過半坐上了觀眾,大多選擇陰影下的座位,只有少數的觀眾選擇陽光下的座席,因為廉價誘惑,或是特意享受陽光。開場儀式莊嚴而隨意,斗牛士和助手班子列隊入場,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意,也拉開了斗牛序幕。一開始,場地人員高舉參賽公牛體重牌子,鳴號奏樂,裁判臺一側大門推開,一頭公牛沖進場內,由兩名助手拿著紅色披風開始引逗,消耗銳氣,遇到追趕會躲進防護墻。一番引逗過后,兩名長矛手騎馬進場,馬穿著防護衣,被蒙上眼睛,據說以防止馬匹恐慌。長矛穿刺頗為驚險,刺中公牛脖子放血,遇到公牛憤怒回頂馬匹,長矛手東倒西歪的。當地人說最討厭長矛手,因為它欺負牛。隨后是花鏢手上場,把一對花鏢插在牛的脖子上,據說花鏢是帶鉤的,讓牛甩不掉煩躁起來,助手總會不時手持紅披風挑逗或引開公牛。
等到斗牛士上場,公牛有些筋疲力盡了,遠沒有剛進場時兇猛。這是最吸引觀眾的驚險表演,由于斗牛士需要近身引逗,躲閃轉身,遇上強壯的憤怒公牛,危險更大。斗牛士時而揚起斗篷引逗呼喊,時而揮劍轉身躲閃。幾個回合之后,對牛出劍,直刺心窩,牛應聲倒地,血流如注。全場歡呼“歐咧——”。遇上公牛沒有咽氣,再由助手用匕首刺向額頭的神經中樞,直至徹底死亡。這時兩頭騾子進場拉走,號樂再起,一回合結束。遇上花鏢手或斗牛士出手不利索沒有刺中,全場噓聲,表達不屑或不滿。有一位斗牛士表演精彩,除了“歐咧”“歐咧”的鼓勵外,表演結束時觀眾揮舞手中小白布,向裁判請求為斗牛士嘉獎牛耳朵、牛尾巴什么的。
兩個小時的表演,三位斗牛士輪番上場,每人兩回合,角斗六頭公牛。整個過程觀眾看得輕松,也許他們受到斗牛文化的長期熏陶,看慣了這種勇敢的游戲和華麗的殺戮,很是享受表演過程??粗活^頭牛在戲弄中血濺沙場,痛苦死去,我們都覺得游戲殘忍,場面血腥,有說不出的難受。心想這種被稱為國粹的表演,到底還能風靡多久?
我們后到的巴塞羅那,見到了空置的斗牛場,其中一個斗牛場已經改為娛樂和商業(yè)設施了,因為加泰羅尼亞地區(qū)已經于一年前通過了法案,禁止斗牛。就在我們離開歐羅巴踏上返程的當天,西班牙邊陲小鎮(zhèn)潘普洛納開始一年一度的奔牛節(jié),不知又會引來西班牙反斗牛組織和動物保護人士怎樣的抗議呢?
綠茵的皇冠
自從所在城市足球滑出中超跌入低谷之后,觀看足球已是多年以前的不堪回首了。這次造訪馬德里,卻有了觀看西甲的綠茵鏖戰(zhàn)、參觀皇家馬德里的沖動。
西甲比賽自然看不上了,因為賽季已經鳴鑼收兵,新賽季尚未開始。到了足球王國,頭頂皇冠的球隊主賽場還是要去看的。到達馬德里的當天,前去參觀皇馬的伯納烏球場。這個被稱為西班牙足球的“夢工廠”,是一座位于繁華鬧市區(qū)的龐然大物。我們來到這里,已近黃昏,無法入內,夕陽輝映下的足球圣殿,格外壯觀。俱樂部徽標高掛在墻上,球場四角有四座塔樓,據說是為了方便觀眾上下看臺加建的。適逢周末,一群群盛裝青年在球場外聚集,像是在參加周末大派對。
這座大名鼎鼎的球場,演繹了許多傳奇故事。球場1944年奠基興建,以當時球會主席的名字命名,當初興建時還是野外荒郊,能容納12萬人的球場,那時可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奠基3年后球場落成,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球場。在這片草地上,無數巔峰對決在這里上演,無數足球巨星在這里馳騁。球場按照歐洲足聯標準要求,不斷改造升級,減少座位,加蓋遮陽頂,伯納烏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五星級球場。有位著名球星曾經說過,這座近乎完美的球場,“能使上場比賽的球員怯場”。可惜沒有趕上球場開門迎客,不然在綠色草地球場上跑幾步開個球,那將會是一次十分美妙的試腳。
真正演繹傳奇故事的,是皇馬球隊。這支始建于上世紀初的著名球隊,自從1920年國王賜封“皇家”以后,徽章上加上了皇冠,由馬德里足球隊改名為皇家馬德里。頭頂皇冠,榮譽不斷,32次西甲聯賽冠軍的輝煌戰(zhàn)績,至今無人能及,先后被國際足球有關組織評為20世紀歐洲最佳俱樂部和 20世紀最偉大的球隊,是現今歐洲乃至世界足壇最成功的俱樂部之一。偶爾看見西甲轉播場面,場場爆滿,有些不解。導游告訴我們,俱樂部運作成功,大部分是固定的球迷觀眾,剩下的機動票不多的,臨時想看只能找“黃牛票”了。
在西甲能和皇馬一爭高下的只有巴薩。我們在巴塞羅那特地參觀了諾坎普,球場不在鬧市區(qū),外觀低調簡樸,沒有伯納烏的厚重和氣派。倒是球場邊上的紀念品商店顧客盈門,生意紅火,“西紅柿炒蛋”的紅黃球衣很受歡迎。這兩支西甲最高水平的球隊碰面,被稱為“國家德比”。每逢賽季開始,人們總會關心“國家德比”的大日子。有說今年首回合將會是在10月27日的周末,次輪要到明年的3月了。心想到那時,一定要守在電視機前,看看在伯納烏和諾坎普上演的白衣軍團與紅黃軍團的巔峰對決,也算是西班牙之行的最好回憶了。
就在我們參觀西甲兩家俱樂部球場的當兒,中國足協正在和卡馬喬卷入解約紛爭。這位老卡,曾經長期效力皇馬隊,還是皇馬的功勛隊長,退役后數度執(zhí)教皇馬隊。在一場不重要的熱身賽陰溝翻船,國家隊1:5大比分敗在泰國二隊腳下的奇恥大辱,激起國內球迷的忍無可忍,萬箭齊發(fā),直指教練和中國足協。沖出亞洲遙遙無期,何時能夠雄起,哪怕是來個1:5輸給皇馬巴薩,那也會是讓國人看到中國足球崛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