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作為男性附庸而沒有參政資格,擁有參政資格但仍作為男權社會附庸而存在,到把自己鍛造成“男人”,再到女性性別意識的覺醒,女性參政之路充滿悲情。民族危難之時誕生的女性領袖更有著獨特的精神氣質、力量和魅力。
女性參政的前提:
經(jīng)濟、分配上的平等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將兩性關系說成是“在歷史上出現(xiàn)的最初的階級對立”,這是有道理的。
在西方,婦女地位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變化。早在古希臘時代,妻子只能局限于家庭,起一個管家婆的作用。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但顯然,這里的“人”并沒有包括女人。
獨立戰(zhàn)爭后制定的美國憲法,被無數(shù)政法學人所崇拜,但它剝奪了婦女的選舉權。馬薩諸塞州的立法者曾宣稱:“如果給婦女選舉權,你就得在每個縣建立瘋人院,在每座城鎮(zhèn)建立離婚法庭。女人太神經(jīng)質和歇斯底里,不能介入政治?!?/p>
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樣》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里,經(jīng)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第一,在家應該先獲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會應該獲得男女相等的勢力。魯迅先生一針見血地提出男女不平等最實質性的問題:要想男女擁有一樣的權利,真正實現(xiàn)男女平等,就必須有經(jīng)濟上的平等、分配上的平等。
男女平等不僅僅是主觀愿望、口號、倡導和“主義”的結果,更應當是男女生存能力相當?shù)慕Y果。一個人不可能既接受別人的供應又受人尊敬。女權的獲得,自然離不開社會制度上的保障,離不開婦女的呼吁和吶喊,但更要緊的是婦女對社會貢獻的不斷增加。這已經(jīng)被歷史反復證明了:
因為英國婦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發(fā)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國議會終于改變了看法,在戰(zhàn)后高票同意給予婦女選舉權;
美國的清教徒曾經(jīng)有著根深蒂固的歧視婦女的傳統(tǒng),但美國婦女在南北戰(zhàn)爭中的參與和貢獻,成了美國婦女權益提高的開始。
性別回歸:用女性的肚子、陰道和乳房說話
無論是撒切爾夫人還是默克爾,歐美的女性領導人的崛起之路比較“和平”,有著明晰、可預期的上升途徑。不少人起步并非職業(yè)政客,而是記者、律師、大學教授等職業(yè),然而接下來,她們往往沒有顯赫的身家,從底層干起,通過議員、部長等職位一步步邁入權力核心,最后依靠所在黨派從大選中脫穎而出。
法國的后現(xiàn)代女權主義者們則主張:“現(xiàn)在我們要用女性的語言——用女性的肚子、陰道和乳房——說話”。曾經(jīng)強硬如默克爾,在媒體的鼓噪下也流露出女性的風情,而更多如季莫申科、阿羅約、英拉這樣的美女領袖,性別成為她們在權力紛爭中游刃有余的利器。
季莫申科說,“我很清楚如何利用自己的資本在這個男性統(tǒng)治的圈子里保全自己的地位,無論商界還是政界?!本瓦B不那么美的女人,也會意識到外表對于從政生涯何其重要。默克爾曾被德國媒體嘲笑說,“她的蘑菇頭真可怕,脖子周圍居然沒有頭發(fā),劉海簡直像被剃光了?!倍藸枌Υ孙@然心知肚明,她在上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發(fā)型師叫到總理府,給頭發(fā)染上金色,并將飽受嘲笑的“蘑菇頭”燙成微卷。
2008年4月,默克爾在挪威奧斯陸國家歌劇院演出開幕禮上蔚為壯觀的低胸造型一出爐便成為經(jīng)典,被反復炒作至今。而她依舊冷靜:“很簡單,因為德國總理是女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