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齊魯系列⑤
博物館里的滕小國
滕州,古滕國之地,歷史悠久,文物眾多。滕州博物館與青州博物館、莒州博物館并稱山東三大縣級博物館;墨子紀念館全面展示了墨子的卓越貢獻;近年開館的滕州墨硯館將墨學與硯學結合。我們通過這些博物館、紀念館,走進歷史上的滕國……
滕州博物館,原名滕縣博物館,館藏文物10000余件,其中有 碗、罐、缽、壺等陶器;鏟刀、鐮、磨盤等石 器;鏃、鏢、鋤、鑿、針等骨、角、牙器,充分反映了“北辛文化”的特點。在眾多的館藏文物中,青銅器占總藏量的三分之一。滕侯鼎、滕公簋、滕公鬲、滕侯豆、滕侯虞戈、滕皇編鐘等一大批具有諸侯國特征的珍品被核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1964年4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在滕縣北辛遺址調(diào)查中,采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風格不同的陶器,稱之為“北辛類型”。北辛文化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兩側一帶,包括了除膠東半島以外的山東省大部分地區(qū)。
1978年冬和1979年春,由中央考古隊和滕縣博物館聯(lián)合進行了兩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清理了一批灰坑、窖穴、墓葬,發(fā)掘面積約2600平方米,出土有各類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文物2000余件,經(jīng)碳14測定為距今7300年~6300年左右,屬于山東省新石器時代的最早時期,也是母系氏族社會最為繁盛階段,比大汶口文化早一千多年。由于北辛遺址具有其獨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歷史時期,因而被命名為“北辛文化”,1982年被國務院正式公布并編入國家教科書;1992年被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又被國務院定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在滕州一座古墓中發(fā)現(xiàn)了一件青銅方鼎,因其造型古樸典雅,紋飾繁縟華麗,而備受世人關注,這就是——滕侯鼎。
滕侯鼎最令人驚嘆的地方,在其
華麗的紋飾,它將饕餮紋的神秘、肅穆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滕侯鼎精美的造型、華麗的紋飾,充分展示出當時青銅鑄造工藝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也反映出西周時期古滕國手工業(yè)的發(fā)達和經(jīng)濟的繁榮。
這樣一件精美的銅鼎,其主人的身份應是何等的尊貴?從其銘文看,出現(xiàn)“滕侯”二字,推測它的主人應是滕國的一位國君。同墓出土一件簋,有銘文:“滕侯作滕公寶尊彝”,意思是滕侯為悼念他的父親“滕公”鑄造了這件尊貴的青銅器。另有一件鬲,銘文曰“吾作滕公寶尊彝”。這里的“滕公”,學術界普遍認為應是滕國首封之君錯叔銹。據(jù)此論斷,滕侯鼎的主人應是“滕公”之子,滕國的第二代國君。
滕侯鼎雖然歷經(jīng)3000余年,但是至今保存依然完好。它銅質(zhì)精良,鑄造精巧,紋飾富麗夸張,銘文清晰且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它的出現(xiàn),為學者研究滕國的歷史提供了確鑿扎實的依據(jù)。它的鑄造工藝,歷史內(nèi)涵代表了滕國青銅文化的最高水平。
滕侯鼎現(xiàn)收藏在滕州市博物館,是當之無愧的“鎮(zhèn)館之寶”。
3000年故國:
國王與孟子的親密接觸
滕國故城是滕州博物館館藏文物的重要來源之一。
故城位于滕州市西南七公里滕城村一帶,荊河之陽,如今城墻依稀可見,子城周長約2公里,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元前1027年,武王克商封其十四弟叔繡于滕,爵為侯。是為姬姓滕國的開始。叔繡及其子孫是周王朝派來東方監(jiān)視東夷各國的親信,當時,滕國當初與魯、衛(wèi)、晉、鄭地位相當。滕國傳三十一世,歷時七百余年,于周赧王二十九(公元前286年)被宋國所滅(一說越滅滕,一說齊滅滕)。
戰(zhàn)國時期,滕國國君滕文公以方圓五十里的小國,在八百諸候并立,七雄稱霸的境況下,不但沒被大國吞并反而被譽為“善國”,“卓然于泗上十二諸侯”之列,這不能不說是一歷史奇跡。
滕文公在做世子時途經(jīng)宋國國都彭城,兩次問政于孟子。孟子說:“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也”。其父滕定公卒后,派然友去鄒,向孟子請治喪之禮。孟子教以行“三年之喪”。因喪禮久廢,群臣反對。又派然友去鄒。孟子說:“然不可以他求也”。于是文公行“三年之喪”,居廬盡哀,因此孝名在諸侯中傳揚。
滕文公繼位后,請孟子于上宮開課講學。文公問孟子:“滕,小國也;間于齊楚間,事齊乎?事楚乎?”孟子說:“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主張不依靠某一大國,只要施行仁政,就能富強不敗。于是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國名聲大振。遠近頌文公為“賢君”。
楚國的許行研究神農(nóng)學說,是先秦諸子中農(nóng)家較有影響的人物。他慕名率徒十人來到滕國定居。宋國的陳相之徒陳良,與其弟辛,背著耒耜來滕國安家落戶。
滕國故城遺址為我們走進歷史提供了參照。
文公古臺位于滕國故城東北隅,為戰(zhàn)國時滕文公所筑,故名文公臺,亦名靈臺?!对娊?jīng)·大雅·靈臺》中這樣一段詩:“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王在靈沼于魚躍?!闭f明滕國的靈臺、靈沼是滕文公效文王的建筑,“與民同樂”。幾千年來,臺上先后建有滕王閣、文公祠、真武廟、文昌閣等。
現(xiàn)今修復的文公臺,保持原始臺基,高約十米,面積約三千平方米。臺上建有雙重樓頂?shù)碾墓珮恰歉邤?shù)十米。武中奇書寫的《滕文公樓》巨額懸于樓上。
文公臺前有一坑池,相傳為周代滕國“靈沼”?!睹献印ち夯萃跎稀份d:“文王以民為臺、為沼、為民歡樂之,謂其臺為靈臺,謂其沼為靈沼?!彪墓Хㄎ耐踅ù苏?。據(jù)史載,靈沼原有兩個,東西對峙。因年久日遠,滄海桑田,東邊的靈沼已成為洼地,后來在那里建成鄉(xiāng)村校舍。
傳說靈沼內(nèi)沒有蚊子,青蛙不叫。
故城東南角,荊河拐彎處,有一片高地突起,相傳是上宮館遺址??滴醢妗峨h志》載:“孟子之滕館于上宮,今失廢?!薄梆^,樓也”是孟子講學之處。
1958年8月9日,毛澤東途經(jīng)滕縣在茲陽(今兗州)火車站,接見當時的滕縣縣委書記王吉德等人。當毛澤東知道王吉德是滕縣縣委書記時,便幽默地說:“那你就是滕小國的國王嘍!”。
“滕小國在哪個地方?”主席接著問。
“在城西十幾里的滕城村?!?/p>
“孟子在滕小國的古跡還有沒有?”
“還有,滕城有文公臺,縣城內(nèi)有鐵碑坊?!?/p>
“鐵碑坊與孟子無關。滕文公請孟子來講學,孟子之滕館于上宮嘛。上宮還有沒有?”
“我不知道,沒注意過。”
毛主席環(huán)視一圈,說:“當?shù)胤焦?,就應該了解地方歷史嘛?!?/p>
因年代久遠,荊河改道,受洪水沖擊,上宮館遺址已成半壁懸崖。今高臺危岸樹林叢生,確有“上宮遺址古城邊,老樹嵯峨依幕天”的詩意。
與墨子有關:
墨子紀念館和墨硯館
在滕州,與墨子有關的紀念館有兩個,第一個是墨子紀念館。毛澤東評價墨子:“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彪蓦S處可見這位滕州人的“足跡”。
先秦時期,墨學和儒學并稱為“顯學”。墨子作為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具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節(jié)用、節(jié)葬十大綱領。當代著名墨學專家楊向奎認為:“一部《墨子》無論在自然科學哪個方面,都超過整個希臘,至少等于整個希臘。”
墨子紀念館建于1993年,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由東、西兩部分組成,東院為墨子紀念館,設有序廳、綜合廳、科技廳、軍事廳、圣跡堂等五大展廳,西院為山東大學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辦公區(qū)。
滕州還有一座墨硯館。
2006年8月8日,滕州墨硯館開館。館藏物品主要由山東省原副省長王玉璽無償捐贈給山東大學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的442方藏硯和140幅書法作品構成。
墨硯館系統(tǒng)全面的向游客展示中國優(yōu)秀的硯文化,讓游客通過千百年的墨硯史,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中國傳統(tǒng)硯文化。館內(nèi)藏硯,既有先秦的研磨器、漢晉的磚硯、瓦硯、瓷硯、銅硯等,又有唐宋元明清至今的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紅絲硯)中國四大名硯和各省名硯;既有石材硯,又有磚、瓷、陶、漆、木、鐵、銅、玉、竹、水晶、瑪瑙、鎏金、景泰蘭等硯。
王玉璽將墨學與硯學研究融為一體,親自創(chuàng)意策劃、啟功先生題名、石可先生和石盾先生設計制作的“墨子硯”,長460厘米、寬260厘米、高176厘米,是世界最大的銅硯,榮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墨硯館是世界上唯一一所全面、系統(tǒng)、科學展出中國硯臺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