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和詩人,同時,他也是個關心民間疾苦的好官、教子有方的好父親。
鄭板橋在濰縣任知縣的時候,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上門求親的名門望族很多,但他為女兒選中了一個即將辭官回鄉(xiāng)的小官吏的兒子,因為看中了他的老實本分。女兒出嫁的時候,鄭板橋送給女兒的嫁妝是一個竹匾,竹匾中盛著做針線的工具,他告訴女兒以后要勤勞節(jié)儉。
鄭板橋到52歲時有了兒子小寶,他對小寶十分喜歡,但絕不溺愛。兒子年幼時,他在濰縣做知縣,將小寶留在家里,讓妻子及弟弟鄭墨照料。由于擔心兒子被嬌慣變壞,鄭板橋不斷從山東寫詩寄回家中讓小寶讀,讓他在誦讀中明白人生道理。
小寶長到六歲以后,鄭板橋就把他帶在身邊,親自教導兒子讀書,并讓他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當鄭板橋病危時,他把小寶叫到床前,提出要吃兒子做的饅頭。當兒子將饅頭送到他病床前時,鄭板橋已經(jīng)咽了氣。小寶悲痛地大哭,突然發(fā)現(xiàn)床邊有張紙條,上面寫道:“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p>
鄭板橋關心百姓,教子嚴謹,他還是個清廉的好官。據(jù)說,他從濰縣辭職回家時,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在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12年卻清廉如此,前來送行的百姓感動得熱淚盈眶。
(寒梅摘自《浙江工人日報》201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