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島的得失,能關乎一個千年古國的近代命運,中國人由此掙扎于“狩獵場”長達半個世紀,而且余波至今,這座小島就是劉公島。作為甲午海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劉公島見證了這場屈辱的戰(zhàn)爭。而今,實地探訪劉公島,仿佛回到了120年前的崢嶸歲月。
從劉公劉母到最早的高爾夫球場
劉公島面臨黃海,背接威海灣,距威海市區(qū)旅游碼頭2.1海里。島嶼北陡南緩,東西長4.08公里,南北最寬1.5公里,最窄0.06公里,最高海拔153.5米。
劉公島自然風光秀美,松濤翠柏,鹿群結(jié)隊,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譽。威海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句廣告詞:“劉公島,不僅僅是一座島!”
相傳東漢末年,漢少帝之子劉民夫婦避難島上,扶危濟困,廣施善行,被后人尊稱為“海圣劉公劉母”,劉公島因此得名。
跳下游輪甲板,踏上這片島嶼,映入眼簾的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陳列館、北洋海軍提督署、丁汝昌紀念館、黃島炮臺與兵器館、旗頂山炮臺、水師學堂等展館、遺址令人目不暇接。
劉公島管理委員會海洋處處長王君引領我們來到劉公島東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中國最早的9洞高爾夫球場。她告訴我們,這是1902年英國人所建。村的另一頭有個小島冒出海面,那是日島,也就是威海灣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她說,日島原來是個微型的礁石,當?shù)厝私兴聧u,意思是一件衣服就可以蓋住它。后來為了加強防御,北洋海軍從岸上運石壘建,不斷擴大,成了現(xiàn)在的有800平方米的日島。
重現(xiàn)北洋海軍提督署
島上規(guī)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建筑,要數(shù)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陳列館。這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戰(zhàn)爭歷史的綜合性展館,臨海聳立,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8800平方米。主體建筑由著名的建筑設計大師、中科院院士彭一剛教授設計,該建筑構(gòu)思大膽,造型獨特,創(chuàng)造性地將象征北洋海軍艦船的主體建筑與巍然矗立的北洋海軍將領塑像融為一體,被譽為“20世紀中華百年建筑經(jīng)典”。
該館分“序廳”、“甲午戰(zhàn)前的中國和日本”、“甲午戰(zhàn)爭”、“深淵與抗爭”、“尾廳”五個部分。通過文物、圖片、蠟像、沙盤、模型,并運用聲光電與多媒體復合等多種形式,生動再現(xiàn)了當年北洋水師及甲午戰(zhàn)爭的歷史面貌,使人如臨其境,穿越時空隧道,親身體驗甲午戰(zhàn)爭的慘烈與悲壯,強烈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無畏氣概和鄧世昌等北洋將士的英勇悲壯。
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屬紀念遺址性博物館,其轄屬保護管理的“劉公島甲午戰(zhàn)爭紀念地”,包括北洋海軍提督署、龍王廟、丁汝昌寓所、水師學堂、鐵碼頭、日島炮臺等28處紀念遺址,均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濟遠艦雙主炮,為當今海內(nèi)外所僅有,堪稱“鎮(zhèn)館之寶”。北洋海軍提督署,是目前國內(nèi)唯一保存完好的高級軍事衙門。
北洋海軍忠魂碑是1988年10月為紀念北洋海軍建軍100周年而建,呈六棱形,高28.5米。碑文兩側(cè)刻有北洋海軍將士浴血奮戰(zhàn)、英勇殺敵的群體浮雕。
島上最后的居民
劉公島原來很封閉,基本只有駐軍。1948年解放后,1949年從岸上遷了一些人來居住。畢立君原來是威海市東北村人,進島的時候他才11歲,身份從市民成了農(nóng)民。他說,當時劉公島基本是個荒島,很少人。
上世紀70年代,畢家搬進兩室一廳有60多平方米的石頭房子,一直住到今天。他說,這房子是100年前英國人修建的,有三排,都一模一樣,外人來了經(jīng)常找錯門。
上島后,極少數(shù)人在近海駕小船打魚,其他人都是農(nóng)民,慢慢學習開墾種地。地瓜、花生、玉米、小麥、黃豆都種過。土地還可以,但靠天吃飯,吃水灌溉都靠打井,所以收成一般。直到80年代生活用水才從威海運上島。
1985年,為開發(fā)旅游,島上的所有居民又都轉(zhuǎn)成了市民,30歲以下的人政府安排就業(yè);30歲以上的由劉公島管委會負責,做些清掃園林的工作;50歲以上的退休。
現(xiàn)在畢立君83歲了,生活省心了許多。兩個女兒都住在威海,也都已退休。每逢春節(jié),她們分別帶著全家老小上島過年,但要錯開時間?!拔疫@個辦法很有竅門,我正月初四過生日,所以一個初三來初四走,走的時候另一個又來了?!碑吚蠟樽约合氤龅狞c子很得意。
以前島上人羨慕島外,現(xiàn)在,卻個個都不想離島。畢立君笑著搖頭:“我老了,不去湊那熱鬧?!彼X得島外很多紅綠燈、人也多、不安全、有噪音,當然也繁華、有樂趣;但那更適合喜歡熱鬧的年輕人,哪有島上清靜、空氣又好,很適合老人休養(yǎng)。
不過,劉公島今后將沒有任何居民,進島的除了工作人員,就都是游客。管委會已經(jīng)規(guī)定把人口外遷,愿意上岸的安排工作,不愿意上岸的,留在島上自然變老,但新出生的人不再在島上落戶口。所以,畢立君這些老人,將是島上最后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