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玉米的育苗、移栽、田間管理、收獲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玉米紙筒育苗移栽噸田的栽培技術(shù),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玉米;紙筒育苗;栽培;移栽技術(shù)
1 育苗
1.1 品種選擇和種子處理
1.1.1 品種選擇
根據(jù)品種特性、當?shù)厣鷳B(tài)條件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選擇通過黑龍江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或通過國家審定并標注適宜在黑龍江省種植的品種,所選品種應具有實現(xiàn)指標產(chǎn)量潛力、耐密、抗倒伏、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病蟲性強的特性,選擇比當?shù)刂辈ニ璺e溫多100~150℃的品種,推薦使用鄭單958、先玉335。
1.1.2 種子質(zhì)量要求
種子純度不低于96%、凈度不低于98%、發(fā)芽率不低于86%、含水量不高于16%,在播種前10~15d,選擇晴朗微風的天氣,把種子攤在干燥向陽的地上或苫席上連續(xù)曬4~5d,經(jīng)常翻動種子使其曬勻,白天曬晚上收,以防受潮。
1.1.3 催芽包衣
用室溫清水浸泡種子22~24h后進行催芽,芽長0.2cm時(即剛“擰嘴”)再用清水淘洗1次,晾干后剔出未發(fā)芽的種子, 在播前3~5d用種衣劑(可使用8.1%克·戊·三唑酮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嚴格按照種衣劑說明進行,以保證包衣質(zhì)量,按藥種比1∶40包衣,然后播種。
1.2 育苗場地選擇
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地表無積水、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做育苗場地,忌返漿積水地塊,每667㎡需3㎡苗床。
1.3 取土
用大豆、雜豆、馬鈴薯茬土做育苗土,玉米茬亦可,忌在有長殘留農(nóng)藥的地塊取土育苗。
1.4 播種與扣棚
1.4.1 播期
在土壤化凍20cm深時開始育苗。根據(jù)我縣氣候,南部鄉(xiāng)鎮(zhèn)一般在4月10~15日育苗,北部鄉(xiāng)鎮(zhèn)在4月15~20日育苗。
1.4.2 準備床土
每667㎡用育苗土160~180kg,過20#篩。將配好的營養(yǎng)土裝入紙筒,然后用板刮平,再向上提起0.5~1.0cm,澆透水后紙筒內(nèi)的土約下沉2cm。
1.4.3 播種
人工點播,每個紙筒播1粒帶芽的種子,嚴防重播、漏播;播完后,用土覆蓋均勻,隨后用刮土板清除浮土,以達到網(wǎng)格清晰可辨;覆土后,將紙筒四周用土培嚴,以防苗床邊緣跑墑,或用塑膜擋上后培土。
1.4.4 澆水
播種后用麻袋鋪在紙筒上,用細眼噴壺噴灑床面、土埂,每冊紙筒內(nèi)澆水10~15kg,分3~4次均勻噴灌。
1.4.5 扣棚
播完后在濕潤的床面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棚膜,四周用土封嚴,隨后覆蓋拱棚,將其繃緊、壓嚴,并將棚線拉牢固,立柱拉桿不能露頭,以防扎膜。此外,還可內(nèi)設小拱棚以增溫。
1.5 苗床管理
1.5.1 溫度管理
播后出苗前,保持白天20~25℃、夜間6℃以上;出苗后,保持白天15~20℃、夜間5℃以上。常聽天氣預報,低于6℃時加蓋塑膜,夜間沒有特殊低溫時可晝夜敞棚煉苗。
1.5.2 水分管理
播后1~8d一般不澆水,幼苗出土后,開始不宜多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如土壤干旱時,每次澆2~3kg水。
1.5.3 通風管理
出苗后,隨外溫升高,逐漸通風和撤掉苫蓋物,移栽前根據(jù)天氣情況進行露天管理。
2 移栽
2.1 整地
實施以深松為基礎的松、翻、耙相結(jié)合的整地方法。耕翻整地:耕翻深度20~22cm。做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垃,翻后耙耢,按種植要求壟距起壟鎮(zhèn)壓。深松整地:原壟種適用于土壤墑情較好的大豆、馬鈴薯等軟茬,先滅茬深松壟臺,后起壟鎮(zhèn)壓,嚴防跑墑。
2.2 施肥
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shù)。每畝施尿素10kg、磷酸二銨20kg、50%硫酸鉀5kg、硫酸鋅2kg做基肥,拔節(jié)期追施尿素10~20kg/畝。
2.3 移栽時間
時槍暖頭寒尾大約在5月10-15日進行移栽。玉米苗在3葉1心期
2.4 移栽方法
2.4.1 機械移栽
采用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研制生產(chǎn)的2ZYS-2型玉米育苗濾水移栽機移栽。
2.4.2 人工移栽
用小四輪拉一個拖斗,斗上放水桶,斗前下方安放兩個開溝器,放水管的頭放在開溝器的后面,隨開溝,隨灌水,溝內(nèi)水土混合處于流體狀態(tài),然后將玉米苗帶紙筒一同插入泥漿中,隨著水分的下滲,玉米立在溝內(nèi)。每四人一組,一人開車,三人在后面栽苗,栽苗的人手上要帶膠皮手套。栽苗3~5天后,若無降雨,在濾一次水,水下滲后,用干土將澆水溝覆嚴即可。
3 田間管理
3.1 查田補栽
移栽后及時檢查緩苗情況,如發(fā)現(xiàn)死苗,要用事先準備好的預備苗及時坐水補栽。
3.2 化學除草
采取移栽后化學除草,在玉米3~5葉期、雜草2~4葉期莖葉噴霧,用4%煙嘧磺?。ㄓ褶r(nóng)樂)懸浮劑750ml/hm2+38%莠去津膠懸劑1500ml/ hm2,對水225kg,噴霧防治。
3.3 鏟前深松、趟地
緩苗后進行第一次鏟趟,以后每隔10~12d鏟趟1次,做到“三鏟三趟”。
3.4 防治玉米螟
(1)高壓汞燈防治。時間為當?shù)赜衩酌上x羽化初始日期,每晚9時到次日早4時開燈,小雨仍可開燈。
(2)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3卵盛期在田間放蜂1次或2次,每公頃放蜂22.5萬頭。
(3)Bt乳劑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心葉末期(5%抽雄),每667㎡使用150~200g的Bt乳劑,將其制成顆粒劑撒于心葉內(nèi),或?qū)λ?0kg用高桿噴霧機噴霧。
3.5 防治黏蟲
6月中下旬,平均百株玉米有蟲20頭時達到防治指標,可用菊酯類農(nóng)藥300~450ml/hm2,對水噴霧防治。
3.6 追肥
在玉米7~9葉期或拔節(jié)前進行,每667㎡追施尿素10~20kg,追肥部位離植株10~12cm,追肥深度為10~15cm。
3.7 打丫子、放秋壟
及早掰掉丫子,并避免損傷主莖。8月上、中旬,放秋壟拿大草1~2次。
3.8 站稈扒皮晾曬
玉米蠟熟末期,扒開玉米果穗苞葉晾曬。
4 收獲
適時機械收獲,提倡適當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