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10-030-02
大葉小檗(Berberis amurensis Rupr.)為小檗科小檗屬植物,又名三顆針。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是東北地區(qū)重要的藥用植物[1-3]。中藥主要以其根和根皮入藥,是長白山區(qū)民間的常用藥材[4]。具有消炎止痛, 解毒清火等功效。果實可健胃,根皮也可以外用[5]。本實驗通過研究大葉小檗體外抑菌活性實驗,觀察其消炎抗菌[6]作用及對革蘭氏陽性菌敏感情況[7]。為開發(fā)其藥用價值提供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
1.1.1供試菌種 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實驗所用菌種均來自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科學學院。
1.1.2儀器與試劑 DHG-9140A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密實驗設(shè)備有限公司);SHZ-Ⅲ循環(huán)水真空泵(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YXQ-LS-5OSⅡ 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shè)備廠)HH·CP-01W二氧化碳細胞培養(yǎng)箱(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shè)備廠)大葉小檗采集于長白山,由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包海英教授鑒定為大葉小檗根。供試陽性藥阿米卡星(批號為070905),江蘇吳中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蘇州第六制藥廠;氯霉素(批號為0806092),天津藥業(yè)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硫酸慶大霉素(批號為0709302),天津藥業(yè)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供試陽性藥均于福百草藥房內(nèi)購買。
1.2方法
1.2.1提取物配制:取大葉小檗塊根2.0kg粉碎成粗粉,用適量體積的75%乙醇浸漬提取三次,每次10h,合并提取液過濾,減壓濃縮后置水浴鍋上至浸膏狀,取適量浸膏密封保存?zhèn)溆谩⑹S嗟慕嘤?% 鹽酸將溶解,靜置24h后取,取其上清液用與酸水等體積的氯仿重復萃取,至完全除去雜質(zhì),再用氨水調(diào)pH值至10,之后用等體積的氯仿萃取,使樣品與生物堿化學檢識均呈陰性。收集氯仿層并濃縮蒸干至浸膏狀,即得總生物堿。分別稱取定量的大葉小檗75%乙醇提取物、總生物堿于研缽中,用適量的生理鹽水及少量的吐溫-80研磨,至樣品與生理鹽水充分混合成混懸液,并以生理鹽水及吐溫-80混合液為空白對照,以上樣品配置好后均需密封低溫保存。
1.2.2供試陽性藥的篩選 在無菌條件下精確分別吸取200μl菌液滴于平板培養(yǎng)基上。采用紙片擴散法,做3個平行,密封好后置于CO2恒溫培養(yǎng)箱中,在37℃下培養(yǎng)16~18小時后觀察每個平板上的抑菌圈,并用十字交叉法測量其直徑。
通過表1-1的數(shù)據(jù)可知,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抑菌效果最佳陽性藥均為阿米卡星,濃度為1.28 mg/mL。
1.2.3 受試樣品抑菌實驗方法 精確吸取上述四種供試菌液滴于平板培養(yǎng)基上。采用紙片擴散法,做3個平行,密封好后置于CO2恒溫培養(yǎng)箱中,在37℃下培養(yǎng)16~18小時后觀察并測量各抑菌圈直徑,記錄數(shù)據(jù)。
1.2.4統(tǒng)計學處理:結(jié)果要根據(jù)抑菌圈直徑(mm)以及抑菌率(%)來判定藥物的抑菌活性,抑菌率計算公式為:
所得數(shù)據(jù)均要用 ±s表示,并通過SPSS18.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
如表1-2所示,通過實驗證明大葉小檗75%提取物,大葉小檗總生物堿對各受試菌種有較好的抑菌效果,且隨著受試樣品濃度的增加,抑菌率呈上升趨勢。
4討論
本論文采用紙片法對大葉小檗75%乙醇提取物及總生物堿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沙門氏菌的抑菌活性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顯示受試樣品對四種菌均有較好的抑菌效果,且隨著受試樣品濃度的增加,抑菌率呈上升趨勢。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推測大葉小檗75%乙醇提取物中有類似生物堿某個或幾個單體具有抗菌作用。大葉小檗全株含生物堿, 根皮含大量小檗堿[8]。小檗堿能抑制核因子B( NF- kB )激活[9], 越來越多的研究結(jié)果證實了NF- kB 具有調(diào)節(jié)炎性細胞因子轉(zhuǎn)錄的作用[10]。大葉小檗確實表現(xiàn)出一定的消炎抗菌作用。但大葉小檗的消炎抗菌作用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可進一步對其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學哲,樸惠順.大葉小檗水提取物對小鼠S180荷瘤生長的抑制作用[J].延邊大學醫(yī)學學報.2010,33(2):100-101.
[2] 高尚士.東北的三棵針資源[J].中國林副特產(chǎn).1994,3:12.
[3] 劉圓,張浩,薛冬娜,等.藏藥大葉小檗和錫金報春的生藥學鑒[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5,27(5):587-589.
[4] 張俊蘭,大葉小檗[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95,2:62.
[5] 李貴生,侯佰良,張志坤.大葉小檗嫩枝全光霧扦插繁殖技術(shù)[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8,22(3):103-104.
[6] Ivariovska N,Philipov S.Study on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of Berberis vulgaris root extract,alkaloid fraetions and pure alkaloids[J].Int J Immunopharmacol,1996,18(10):553.
[7] 張淑清,陳曉雪.生藥三顆針的藥理及臨床應(yīng)用簡介[J].中醫(yī)藥學報.1997,2:38.
[8] 徐國鈞, 何宏賢, 徐珞珊, 等. 中國藥材學(上冊) [ M ] .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1996. 192.
[9] 葉寶娜, 郝滿良, 劉萍, 等. 小檗堿的抗炎作用[ J] .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07, 34( 5) : 52- 53.
[10] Neu rath M F. Fuss I. Schu rm ann G, et a l. C ytok ine gen e tran scription by NF- kappa B fam ily m em bers in pat ien tsw ith in flamm atorybow el d isease [ J] . Ann NY Acad S c,i 1998, 8590 ( 17 ):14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