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康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動脈血氣和呼吸功能的影響。方法: 將我院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間住院的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開展康復護理,分析兩組護理前后患者動脈血氣和呼吸功能變化情況。結果:經(jīng)過康復護理,觀察組患者的血氣指標PaO2 、SaO2和PaCO2較對照組顯著改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FEV1/FVC、PEF、MMEF、FEV1較對照組均明顯改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動脈血氣和呼吸功能,具有臨床價值。
關鍵詞:康復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動脈血氣, 呼吸功能
中圖分類號:R81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10-028-01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多發(fā)且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晚期患者有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的特征。其發(fā)病原因是,肺對空氣中有害氣體、有害顆粒的異常炎性反應以及體內蛋白質系統(tǒng)出現(xiàn)失衡。近年來,大氣污染日益加重,COPD發(fā)病率明顯提高,由于其具有病程長、療效差、痛苦大、易復發(fā)及并發(fā)癥多等特點造成治療較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增加其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目前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若對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康復護理,可適當延緩病情發(fā)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符合診治指南的相關診斷標準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40例,排除癡呆及合并肝、腎、心、腦和代謝等器質性并發(fā)癥。其中男85例,女55例,年齡最大85歲,最小48歲,平均年齡61.5歲,平均病程11年。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70例和對照組7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guī)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基礎上增加康復護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咳痰方式、飲食及輸液等方面。具體如下:
1.2.1健康教育及指導:對患者講解發(fā)病機制、疾病相關危險因素、吸入性長效抗膽堿能、皮質激素等治療藥物干預的效果、康復治療的作用。指導患者進食有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并選擇低糖食物,減少二氧化碳的產(chǎn)生。
1.2.2 心理護理: COPD是慢性疾病,易復發(fā),致患者出現(xiàn)精神緊張、焦慮、失望等負面情緒,易對治療失去信心,應給予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理解。心理狀態(tài)的好壞影響了人體內在的康復能力和機體免疫力。心理護理要求細心觀察患者心理反應,鼓勵患者表達并注意傾聽患者心理感受,給予正確的引導,并指導家屬關心體貼患者,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
1.2.3 飲食護理: COPD患者的飲食要求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高蛋白及適量微量元素。并要求多飲水、忌飲酒。吸煙會增強支氣管粘膜組織損傷、痙攣,加重病情,因此絕對忌吸煙。
1.2.4 咳嗽及排痰方式:鼓勵患者每2小時深呼吸并咳嗽1次。痰液不易咳出的,采用叩擊式排痰。方法是五指并攏,掌心微彎成空心掌,迅速且規(guī)律的叩患者胸背部,目的是使呼吸道分泌物脫落易排出,叩擊時注意觀察患者排痰、面色及呼吸情況,不適應即停止。經(jīng)常變換體位利于痰液排出。
1.2.5 呼吸鍛煉護理: 主要包括: 縮唇式呼吸鍛煉、腹式呼吸鍛煉、呼吸體操、運動鍛煉等。呼吸鍛煉可增強腹肌、膈肌、下腹部肌肉等相關呼吸肌活動能力,降低呼吸肌疲勞的發(fā)生,減少肺泡膨脹程度,減少殘存氣量,從而改善肺通氣功能。
1.2.6 輸液護理: COPD并發(fā)感染患者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臨床抗生素用法是2次/日或3次/日。若避免反復穿刺,宜采用0V 留置針進行靜脈輸液,減輕痛苦。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進行動脈血氣和呼吸功能的監(jiān)測,血氣指標有: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呼吸功能指標:一秒率(FEV1/FVC)、氣峰流量(PEF)、最大呼氣中期流量(MMEF)、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
1.4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x±s)表示,采用t 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血氣變化
經(jīng)康復護理,觀察組患者的血氣指標PaO2 、SaO2和PaCO2較對照組顯著改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肺功能變化
經(jīng)康復護理,觀察組患者FEV1/FVC、PEF、MMEF、FEV1較對照組均明顯改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2所示。
3 討論
COPD是種中老年人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當前,藥物治療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方法,可藥物治療不能阻止疾病進行性進展,同時長期服藥給病人及家庭造成巨大心理和經(jīng)濟壓力。通過開展康復護理,出發(fā)點是從發(fā)病機制入手,增強肺呼吸功能,改善病人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對COPD患者開展肺康復護理方式有多種,包括健康教育及指導、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咳嗽及排痰方式、呼吸鍛煉護理、輸液護理。其中,呼吸鍛煉護理通過用力呼吸練習,致呼氣肌和吸氣肌和輔助肌肉自動參與收縮,達到增加及鍛煉呼吸肌群耐力,進而增強呼吸功能目的。此外還有一種運動鍛煉的方式也是開展康復護理的重要內容,在此病程中,骨骼肌的功能降低、消耗以及心肺功能降低是造成患者運動耐力、活動能力日漸降低的重要原因,對患者生活質量亦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適當?shù)倪\動鍛煉也是康復護理的一個部分,比如說掃地、種花等較輕的家務是可以參與的。
總之,COPD病程長,進行康復護理是個長期、系統(tǒng)的過程,任務艱巨,科學合理的康復鍛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動脈血氣和呼吸功能,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需持之以恒、長期堅持。
參考文獻:
[1] 關麗嬋,陳美珠,趙娟娟,等.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肺康復護理研究 [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2):333-334.
[2] 孫芳艷,錢培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綜合肺康復方案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755-757.
[3] 金莉,劉志剛.慢阻肺穩(wěn)定期護理的圣介呼吸問卷評價及臨床觀察.臨床護理研究,2011,23(2):174-175.
[4] 王慧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護理及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5(2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