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2012年8月1日,15:13,這是將載入中國擊劍史的數(shù)字。決賽最后時刻中國劍客雷聲連拿4劍,逆轉取勝埃及選手,獲得了中國花劍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雷聲在劍道上仰天長嘯。
奧運會后,摘金奪銀的健兒們成了廣告商和媒體的寵兒,雷聲卻鮮少在媒體前曝光,他回到了母?!本┐髮W,繼續(xù)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學專業(yè)學業(yè)。
重回學校:擊碎天花板靠讀書
雷聲在10歲時,就被教練相中,開始了“劍客”生涯。17歲進入廣東省隊,19歲在保加利亞世青賽上嶄露頭角,雷聲一直被視作中國花劍的“希望之星”。一路拿過很多冠軍的雷聲,卻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8進4比賽中,過早地被淘汰。雷聲坦言,當時發(fā)揮得并不好。北京奧運會之后,雷聲開始反思,他發(fā)現(xiàn)自己從技術層面上來講,技戰(zhàn)術水平已成熟,但在精神層面和心理層面上,與一個優(yōu)秀的運動員還有很大的差距。
雷聲發(fā)現(xiàn),頂尖的歐洲花劍選手,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高學歷和穩(wěn)定的社會工作,這使得他們在賽場上顯得從容不迫。雷聲說,這不僅僅是心理問題,更是心胸和視野的問題。而中國運動員很小進入體校和專業(yè)隊訓練,面對的人和事單一,心智相對不成熟,過分依賴教練,獨立思考能力差,就更談不上心胸和視野了。要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以求在成績上有更大的突破,雷聲決定回學校讀書。
進北大前,雷聲已擁有廣州體育學院本科學歷,他本可以享受優(yōu)惠政策,進入北京體育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但他卻選擇進入北京大學重讀本科。這就意味著,他要和比自己小七八歲但文化基礎好的同學一起學習。做出這個決定需要極大的勇氣,雷聲說,是家人和教練鼓勵了自己。畢竟,上北體大還是和體育圈的人打交道,視野依然有限,要上學就去一流的綜合大學從本科開始學,學些體育和擊劍之外的東西,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上學的目的是重塑自己,而不是做秀或為了一紙文憑。
在2009年北京大學入學考試的面試環(huán)節(jié),雷聲告訴面試老師:“我真的想讀書?!闭沁@份誠懇和期待,最終打動了面試老師,使他獲得了進入北大學習的機會。
關于北大:遺憾總可彌補
在體校學習,文化課相對輕松,學習進程也會隨著比賽和訓練調整。進入北大,意味著運動員的特殊不存在了,雷聲必須一個學分一個學分地掙,也必須在學習和訓練間尋找平衡。
除比賽和周末,國家擊劍隊隊員每天都要訓練,而這恰恰也是上課的時間。為了既學到知識又不影響訓練,雷聲爭取到“開小灶”單獨訓練的機會,把所有的訓練都安排在上課的間隙。這也意味著,他不得不經(jīng)常往返于北京西五環(huán)的老山訓練基地和北四環(huán)的北京大學之間,還常常要在經(jīng)過一天學習的晚上,趕回訓練場館獨自訓練。這樣的生活持續(xù)了4年,這期間,雷聲沒有一門課“掛科”,有的科目還獲得了90多分。
回顧北大4年,雷聲覺得收獲不僅在于文化知識,而且拓寬了視野,使自己不再局限于體育這狹小的天地里,看到了除擊劍以外人生的其他可能性。不過,大學生活并不總那么完美。作為專業(yè)運動員,總沒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當比賽任務到來,學習生活不得不中止。雷聲說,這算是他大學生活中的一個遺憾。
不過,雷聲現(xiàn)在多了一年的時間來彌補遺憾。因為倫敦奧運會的備戰(zhàn)、比賽和賽后休整花費了比較長的時間,雷聲延長了一年大學生活,在賽事集中的大四上學期,他幾乎沒參加國際劍聯(lián)的任何賽事。大四下學期,他仍要學習七八門專業(yè)課?,F(xiàn)在,他基本上一周4天來北大上課。雷聲說,他會盡量在這個學期把所有的課程修完,下一年安心準備畢業(yè)論文。2013年下半年,他還要回廣州備戰(zhàn)全運會,所以也要常去擊劍俱樂部進行身體訓練。也許,在運動員與學生身份間的來回轉換,是雷聲的北大生活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關于同學:一輩子的朋友
除了開闊視野,雷聲說大學期間最大的收獲是結識了這些可愛的同學,并和他們成為一輩子的朋友。日常的小組作業(yè),雷聲盡量參與其中,而同學們也會照顧雷聲,分工時給他派些能發(fā)揮優(yōu)勢的任務,比如,訪談?chuàng)魟﹃犼犛?,或收集自己參與商業(yè)活動的資料。在雷聲出國比賽或集中訓練的日子里,同學們尤其是他的室友,會把老師上課的講述用錄音筆錄下來,雷聲則抓緊時間追趕同學們的課程進度。當然,雷聲也絕不端著冠軍架子,他會開車載著同學們一起外出聚餐,并作為班級中鋒參加“新生杯”籃球賽。
雷聲與室友們在大學4年有個傳統(tǒng),每年都制作一件屬于宿舍的“舍服”。雷聲說,最初的“舍服”創(chuàng)意純屬好玩。作為廣告學專業(yè)的學生,創(chuàng)意本就是應該掌握的,用雷聲的話說,無論春游還是聚餐,宿舍4人集體穿一樣的衣服很有趣。大一時,“舍服”的正面是西游記的師徒4人,因為雷聲年齡最大,他自然是“唐僧”;大二,“舍服”的正面變成了4人頭像,按年齡順序依次排列,舍友們口中的“聲哥”又排在最前面;而大三,也就是2012年,雷聲參加倫敦奧運會,“舍服”的創(chuàng)意變成了劍客雷聲的劍上坐著3位室友。大四的創(chuàng)意還沒有最終的結論,不過不會變的肯定是舍服背面的“2013 our home”(2013為雷聲的寢室門牌號)。
雖是畢業(yè)季,不過對雷聲和室友們而言,畢業(yè)不意味著分離。雷聲還要在北大度過一年的本科學習,室友們?nèi)窟x擇保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們還將在北大繼續(xù)他們“2013”的故事。
雷聲在北大的本科生活還沒結束,但他已對學業(yè)的未來有了明確規(guī)劃。他準備在本科畢業(yè)后,繼續(xù)在北大讀研充實自己。雷聲說,也想過是否出國深造,但是,出國后將無法兼顧訓練,因為他還將參加里約熱內(nèi)盧奧運會。雖對研究生的生活并不十分了解,也許學習任務更繁重,但是,在北大這個熟悉的環(huán)境里,已積累了4年學習和訓練間的平衡經(jīng)驗。所以,雷聲希望能繼續(xù)留在北大。至于更為遙遠的將來,雷聲只說也不會離開擊劍,畢竟在這個行業(yè)已多年,即便日后不做運動員,也會從事與擊劍相關的職業(yè)。
責任編輯:尹穎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