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題跑不停”的《鏘鏘三人行》開播15年了,不寫博客、不開微博、不出書的竇文濤在開播的正日子那期節(jié)目里,穿上了當年的制服,算是紀念。播出了4000期節(jié)目,《鏘鏘》可以說是電視圈里迄今為止最長壽的華語談話節(jié)目之一。說起這15年,竇文濤卻覺得很平常?!皬奈业慕嵌葋碚f,積極地講是我比較老實,消極地講是我比較懶,就是不大想換。很多人做著做著想做別的了,我也有過這個想法,但是稍微遇到點兒不順,我就退回去了,這跟我的性格有很大關(guān)系。”在“被命令自己紀念自己”以后,竇文濤“一笑了之”地說起這15年。
說到文濤主持,引來哄堂大笑
鳳凰衛(wèi)視是1996年開播的,我剛到鳳凰的時候,臺里的自制節(jié)目一點點開始做。開始只有一個自制節(jié)目《相聚鳳凰臺》,是吳小莉、魯豫、許戈輝還有我等人,輪流主持?;疽粋€禮拜錄像一天,其他時間就是在香港玩和逛,沒有更多的事情做。我整天跟魯豫、戈輝逛街、吃飯,她們就抱怨有才不得施展,沒有節(jié)目做。我就跟她們說,人生得意須盡歡,得善用每一個處境,現(xiàn)在是沒節(jié)目做,可是有的是時間、可以到處逛啊。不珍惜現(xiàn)在,早晚有一天會忙得沒有時間,到時候不要后悔自己太忙了。事實上,我的預(yù)言就是這樣。所以,我當時過得挺開心的。
1998年的有天下午我去開會,遲到了,氣喘吁吁地坐在長桌后排,聽老板等一群人討論要辦個日播節(jié)目。之前楊瀾在鳳凰做過一陣訪談節(jié)目,為了找重量級的嘉賓花了很大的力氣,所以會上在議論:“可沒那么多人去找嘉賓……”也就是說節(jié)目的嘉賓要固定,三個人評論周一到周五每天的新聞。那是鳳凰的草創(chuàng)時期,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很熱鬧。接著討論誰主持,忽然我聽到有人說:“要不文濤主持吧?!比缓?,一陣哄堂大笑。這基本上就說明我當時的狀況。不是說他們覺得我不好,而是他們確實覺得我不能主持一個談話節(jié)目。
當時在鳳凰臺的節(jié)目是模仿香港的綜藝節(jié)目的主持方法,香港的主持人叫藝員,所接受的訓練和我們完全不一樣。我們是新聞工作者或者說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出來的,然后去播報新聞,也許哪天發(fā)展發(fā)展就去主持綜藝節(jié)目了。香港的主持人未來的出路是去演戲,像劉德華、周星馳等都是電視臺主持人出身,他們的主持是表演,走活潑、鬼馬的路線。我是學新聞做幕后出身的,講究的是采編播合一,跟演員比差遠了。所以,那個時候我們模仿香港藝員的主持,現(xiàn)在看一定是很可笑的。比如,我跟吳小莉要主持節(jié)目,導演就會設(shè)計,鏡頭擺好,導演喊ACTION,開始!我和小莉從兩邊跳到鏡頭里說:“大家好!”唱《露天電影院》的郁冬多年后跟我說:“頭一回在電視上看見你,我想,這傻冒是誰?。 ?/p>
后來,有了《時事直通車》,我去做新聞主播。但是,我形象不大好,觀眾投訴說我播報新聞不可信。所以,我在鳳凰就做過這兩個節(jié)目,一聽到讓我做主持就引來哄堂大笑。我印象很深的是,在這陣笑聲中,傳來老板沙啞的嗓音:“文濤哪兒呢?叫文濤自個兒說說。你覺得行不行?”我就從后幾排探出頭來,具體說什么我忘記了,大意是說我想我可以試試,我正準備謙虛說自己如何不行的時候,被老板打斷了,他很爽快地說:“好的,那不用說了,我就討厭婆婆媽媽的,那就你了?!蹦憧矗莻€時候決定一個主持人可以這么隨意。后來老板也說這是有點冒險的性質(zhì),他沒有想到。
老板沒有想到是對的,因為我把這個節(jié)目做得完全違背了他們的初衷,完全不是新聞?wù)勗捁?jié)目。當時的思路到今天恐怕很多人也是這么想的,評談每天的熱點新聞,就要找專家來談。但是,我的節(jié)目就固定三人天天談新聞,怎么談?我苦思冥想了一個多月,坐公車、逛商店,無時無刻不在想。我想,這完全不能做。但是,眼看著一個禮拜一個禮拜過去了,就要播出了。我還是完全沒感覺,不知道怎么做。大家給我推薦了很多上節(jié)目的嘉賓,我都見了,但是,這就像一個導演選演員,導演不知道電影怎么拍,又怎么知道去選誰?
在電視上該怎么說話?我開竅了
我覺得我這輩子有過一次開竅,就在這事兒上。有一天夜里,我在租住的小客廳里想得出神,突然有種開竅的感覺,當時覺著有一種狂喜,因為太難了,想了那么久沒有想出來。其實直到今天,我還在享用著那晚我想明白的東西。沒有可保密的,我說了你會覺得沒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對于那天的我來說就是一種開天辟地的感覺。我想到的就是:我該怎么說話?在節(jié)目里,如果跟兩個不是專家的人談飛機失事這樣的突發(fā)新聞,我們講什么呢?在生活里,我們每天都在做這樣的事情,北京人叫“侃大山”,四川人叫“擺龍門陣”,廣東人叫“吹水”,我們在聊天,這是我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我們可以不為了解決問題、不為了研究問題、不為了指教人民、指點迷津,而為了我們的享受去談話,我們可以為了樂趣聊天,這是我想明白的。可見平常我們想節(jié)目的思路跟生活離得有多么遠,以至于我們每天干的事情,在電視上我們居然會覺得沒得做,或者根本沒有想到,可以這樣聊天嗎?當然可以這樣聊天。那么這樣聊天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實就是享受過程。
想明白這點后,真的是一通百通,就像朋友一樣聊天,那么只要找適合聊天的朋友來,也決定了你說話的方向,朋友間聊天不會先打電話說咱討論討論待會兒談什么話題,誰先說誰分析原因,上來就聊啊!當然,在電視上永遠不可能做到生活里私人聊天那樣,但是我覺得是一種模仿,算是仿真吧。這樣,原本不可能的任務(wù)就變成揚長避短的工作。
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有很多要做的。很多人都可以像生活里一樣聊天,為什么在電視上大家不愿意聽呢?任何一個朋友圈子里都有這樣一個人,大家都愛聽他說話,要成為這樣的人,就要自修了,要靠個人的自學和進步了。多少歷練恐怕也不夠,自己應(yīng)該總是不斷地去琢磨,希望自己說的話別人能夠愛聽。而且要找到說話大家愛聽的、有魅力的嘉賓。三人行中還有一個緣分問題,有些人講的很好,但是不適合交談。大家都認為梁文道是非常好的嘉賓,文道的體會是:不是因為會說,而是因為他會聽。
永不放棄?不!永遠放棄!
我是不愛看自己的節(jié)目,實際上我覺得是一種不敢面對自己。做完節(jié)目后我不敢看,腦子里相信的是自己的幻覺。比如說,我一直以為,在節(jié)目的第一天我在說話的感覺上就豁出去了,在老板的眼里我可能也是這樣的。但是后來自己看到了,實際上還是挺假的。這就說明所謂找到真我,其實不是那么容易的。
那個時候我還很年輕。我有一個謬論,我認為年輕人更容易虛假,中年人也許還真實些。因為,中年人更狡猾,他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他知道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他知道在某些情況下怎么樣能夠做到良心和應(yīng)酬之間的兩全,但是,年輕人沒有這樣的經(jīng)驗,也沒有這個技巧。所以,像我主持選美比賽時,往往看到那些小女孩說話跟國家總理一樣,她沒有方法,不知道怎么樣去應(yīng)付那種場面。
我說豁出去了,你們會覺得有夸張,其實,在主持鏘鏘之前,我很會像中央臺播音員那樣說話,我認為上電視就是該這么說,不用教,是一種習慣。早期有人批評我在鏘鏘上說話就像個小痞子一樣,實際上,他們不知道是要有多大的痛苦才能讓自己變成一個小痞子,那對于我來說反而是經(jīng)歷了極大的不自然。說“觀眾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主持一個節(jié)目,叫做《鏘鏘三人行》”,這樣說話對于我來說是習慣的,可是要我在電視上說:“哎,子東來了,最近上哪混去了?”是非常難的,真的是硬著頭皮就這么去說話了。所以我才說是豁出去了。
雖然我覺得自己很傻,但是畢竟是開始了,就沿著這條路下去。其實,這樣是一定會走到今天這樣的,因為已經(jīng)像朋友聊天那樣開始談話了,開始用這個思維去想事情了。我剛才說了半天都是在說語言、說口才,其實重要的不是嘴,重要的是后邊的思維。你怎么說話,實際上是你怎么想事情。怎么看事情,想對自己挖掘更深的話,需要改變的是自己的思維,所謂靈魂深處鬧革命。這種改變真的是一種改變嗎?后來我才明白,其實不是改變,是復(fù)歸本性,是一種清潔的工作,是把從小到大社會給你的很多不屬于你的東西去除掉。我寫過一句話:“永不放棄?不!永遠放棄!”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認為很消極。其實,我們是很難把別人灌輸給你的、強加給你的甚至滲透到你的血液里的東西,清除出去,回歸到本來的自己的。就像播音腔,影響過我,我學過、模仿過,但是我又放棄了,只有經(jīng)歷過這些,你才會回歸。你回歸的本來其實也很難說是不是你的本來,我說不清,我覺得是不斷吸收又不斷放棄。這是伴隨著《鏘鏘三人行》15年一直發(fā)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