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好人”的表彰大會上,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站在主席臺上身披綬帶、胸佩紅花的劉慶超的表情,那就是靦腆,或者是害羞。
劉慶超是不應該靦腆或害羞的,因為他的職業(yè)是教師,且教齡已20多年,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早已讓他不會再在眾人面前怯場與“打生”了,尤其是成為縣委黨校的一名專職教師后,面對著講臺下眾多的“局長學生”“書記學生”,他也照樣滔滔不絕地講課,從來不會有過任何怯場表現。
長得五大三粗,面色黝黑的劉慶超,外形是一位典型的豐沛漢子,這樣一位漢子靦腆或害羞的樣子真是十分可愛:瞇著眼不住地笑,總想將頭低下,但又似乎覺得站那種場合低頭不好,所以終究還是努力地抬著頭——可目光又不“敢”正視臺下會場上的觀眾——不是向著兩邊看,就是看著禮堂的天花板……
“真不好意思,”會后劉慶超接受我們采訪,一見到我們他便急切地說,“我從來也沒想到要去參評什么‘中國好人’,更沒想到會被評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真是不好意思!”
聽得出來,他說“不好意思”這四個字時,是語出真誠的,并非只是口頭禪。
不好意思,真沒什么好說的!
劉慶超被評為“中國好人”,是因為他十數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顧自己的父母和岳父母,但是當記者要采訪他時,他卻一再表示:“不好意思,真沒什么好說!”
2000年6月,劉慶超的母親因腦血栓住進醫(yī)院,兩個哥哥由于種種原因無法照顧老人,于是,作為小兒子他義不容辭地承擔起照顧老人的重任,每天為老人洗臉、擦身、捏腳……那段時間里,他白天上班,晚上陪護,困急了,就瞇一會。母親出院后,又被劉慶超接回家中悉心照料。
俗話說“牢里沒罪人,家里沒病人”,對于一般百姓家庭來說便是福;反之,家里多個病人需要照料,可想而知這會給家庭帶來多大的負擔呵!然而,劉慶超和他的妻子,一直都既不因為自己的辛苦和勞累而生抱怨,更不因為哥嫂的無力照料而吐怨言,他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希望老人能在他們的照料下好起來。
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等待他們的竟然是禍不單行。
2004年,千里之外傳來消息,劉慶超的岳父患上了腦萎縮,癱瘓在床,只能靠同樣年過花甲的岳母照料;第二年,仿佛老天有意捉弄人,本來可可以照顧岳父的岳母竟也病了。這真是雪上加霜!
看著妻子日日緊鎖的雙眉和哭紅的雙眼,劉慶超想到了一個似乎遙遠的連環(huán)承諾。
劉慶超上世紀90年代初畢業(yè)于延邊大學,當時服從國家“統配”留在了吉林當了一名中學教師,并與當地一位朝鮮族漂亮姑娘認識結了婚。本想就在當地扎根的他,一次回鄉(xiāng)探親時獲得了一個回故鄉(xiāng)工作的機會,于是,妻子理解了丈夫,毅然決定跟著劉慶超回他的故鄉(xiāng)沛縣工作。但是行前她對劉頭超講了一個“故事”:自己10歲那年,比自己小兩歲的妹妹不幸溺水身亡,媽媽一連哭了數天,水米不進,但是年幼的她也不知道如何勸媽媽,只好對媽媽說:“妹妹沒了,不還有我嗎!您老了,我一定好好養(yǎng)您!”
劉慶超當然知道妻子給他講這個“故事”的目的,那是要告訴他,那是自己曾經給父母的一個承諾。于是他也對妻子說:“你放心吧,你的承諾也是我的承諾。”
得到岳父母病重的消息后,劉慶超知道,該是兌現自己對妻子,也是妻子對父母承諾的時候了。2005年春,劉慶超奔波4500多公里,歷經萬難,終于把癱瘓在床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岳父母,從吉林接回了沛縣。
岳父得的是腦萎縮,岳母得的是腦血栓,得了這兩種病的老人,不但生活都無法自理,甚至連大小便都失禁,因此,自從將岳父母接來家后,光洗尿片就成了一項巨大的工作。一天要洗三大桶尿片,為此劉慶超家六年用壞了三臺洗衣機。由于長期臥床,岳父母吃飯困難,遇到硬食難以下咽。劉慶超每天要用碎食機將飯菜打成汁,再用針管一一喂食??吹絻鹤尤諒鸵蝗漳陱鸵荒甑乇疾ú俪郑P病在另一張床上的母親,眼角常掛著淚花。哥嫂們見到劉慶超每天忙得像個陀螺,堅持要接走母親,但劉慶超委婉謝絕了,因為他們自己的身體狀況也甚堪憂。
2010年10月,岳母完全喪失了吞咽功能,每吃一口飯都要將她抱起來往下送,一頓飯下來劉慶超夫婦常常滿頭大汗。岳母身體每況愈下,配藥打針量血壓,通宵照顧病人成了夫妻倆的家常便飯。直到今年3月份岳母安詳去世,劉慶超生活一直如此。
劉慶超的事跡感動了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為此而常有人關切地詢問他有關情況,每次他都平靜地說:“老人老了、病了,做下人的照顧照顧,是應盡的義務;再說了,你難道拋下不管?你良心能過得去?。俊?/p>
是的,話是這么說,理兒也是這么個理兒,但眾所周知是真要做到,并非容易,要不中國怎么還有這樣一句俗話:“久病床前無孝子!”可劉慶超面臨的正是“久病”的老人,且還不是一個。
為此,也有人對他如此照顧岳父母多有不解,因數老人還有別的子女,但是劉慶超說:“妻子的承諾也是我的承諾,人說出去的話,難道能不算數!”
那些年,我最不好意思的事情……
侍候一個患病老人已屬不易,三個病人更是難上加難。這讓原本就不富裕的一家更是雪上加霜。劉慶超不得不想各種辦法節(jié)省家庭費用支撐老人的醫(yī)藥費。他舉債3萬元,在縣城的漢街租房開了個化妝品店,讓妻子努力經營;不久又把位于城中心住家的樓房賣了,換成郊區(qū)的平房……
劉慶超說,那幾年他最不好意思的事便是在街上遇到老家的鄉(xiāng)親。當年,劉慶超考上大學,也算是這個窮山村里飛出的一只“金鳳凰”,鄉(xiāng)親們實指望著你在外混得好一點,不說為村里做多大貢獻,倒混出個人樣兒也讓鄉(xiāng)親們臉上沾點光呵!哪知道你竟然混成這樣,除了上幾節(jié)課,整天就圍著幾個老人轉,不但一事無成,而且連個房子也沒了,全家?guī)缀跖e債度日?;斐蛇@樣,不說別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也對不住呵!劉慶超說,他之所以不好意思遇著鄉(xiāng)親,就是怕他們知道這一切,怕他們在心里說,這老劉家的小子,在城里是怎么混的呵!雖然在父母眼中,劉慶超是個好兒子,在兄弟姐妹眼中,劉慶超也是個好兄弟,但是鄉(xiāng)親們不一定理解呵!
對劉慶超不理解的還有自己的孩子。那時,孩子年齡小,對于父母的所作所為確實難以理解,例如,為什么要放棄城里的樓房而要住到城郊的舊平房中去,讓自己上學多走那么遠的路?對此孩子就曾十分抱怨。有一段時間,兒子的成績直線下降,劉慶超發(fā)現后問其原因,不想兒子大哭著喊道:“你只知道照顧姥爺姥姥,早就把我忘了。你知道我每天要花多少時間在路上,我每天上完晚自習回家,在路上黑燈瞎火的我是如何提心吊膽嗎!”孩子的話深深刺痛著劉慶超的心,但他又一時無法讓年幼的孩子體會到這其中的種種無奈和辛酸。
“我不好意思面對的人還有單位同事和領導”,說到自己的工作,劉慶超真誠地說,“那十多年里,一定少做了許多的工作?!比欢?,事實上,雖然劉慶超為了家里的這幾個老人,就像一臺永動機一樣不停運轉,每天往返家庭與單位間20多公里,但是不要說曠職了,就是遲到早退也從不曾有過;且在教學和科研上,還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曾先后4次榮獲省、市級優(yōu)秀教師稱號,兩次獲得省級教學三等獎,一次市級教學一等獎,多次被評為縣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個人?;蛟S正是為此,2010年底,劉慶超所在的單位——中共沛縣縣委黨校,才執(zhí)意將他作為“中國好人”候選人推薦給中宣部有關部門。
這么多好處,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沒到?!背ゴ嗽捴械囊蚬麍髴麡O因素外,其話的主旨應該還是勸人少縱惡多行善;同時也是勸勉那些縱惡與行善者,眼光不要囿于眼前,目光長遠——縱惡獲得的蠅頭小利,終將灰飛煙滅;行善必經的艱難曲折,終將柳暗花明。
我們不敢說“惡有惡報”是否在現實生活中真能實現,但是“善有善報”似乎在劉慶超身上得到了應驗與體現,且應驗得是那么完美,體現的是那么的迅速。
2010年12月31日,中央文明辦公布的 “中國好人榜”中,劉慶超光榮入選,被評人“中國好人”。隨之,他的事跡得到了人們的肯定與贊揚。
2011年1月20日,中共沛縣縣委召開大會,正式號召全縣人民學習劉慶超等“中國好人”的感人事跡,并給予人民幣2萬元的獎勵。劉慶超說,當他接過那2萬元的獎金時,說實在的他真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在他看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墒菦]想到令他“不好意思”的事竟然一樁接一樁,劉慶超說:“其中有兩樁事,是他每有記者采訪,或每次有人請他作報告,都一定要說的,因為一樁實在是令人感動,一樁太不可思議!”
2012年春,省高速公路徐州分公司請劉慶超去給公司員工做報告,報告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報告結束后,公司老總拉著他的手說:“今天的報告我相信我們每一位員工都被感動了,效果一定勝過我們十場愛崗敬業(yè)教育,為了表示我們真誠的感謝,請允許我們公司為您,及您的家庭做點什么,以表達我們的一點心意!”老總的真誠讓劉慶超很不好意思,他表示自己及家庭現在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對于如此好意,深表感謝。
然而令劉慶超沒有想到的是,幾天后他即將從一高職院校畢業(yè)的兒子,竟意外地得到省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的通知,要他去公司參加招工面試;幾天后,竟然又得到通知,他已被該公司錄用為一名正式新員工。在畢業(yè)生就業(yè)如此困難的今天,這樣的事情不能不讓劉慶超一家為之深深感動!感動之余,劉慶超說他真的很不好意思,因為說到底,他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
第二件不可思議的事是,當初他之所以要賣了城區(qū)的樓房而去買郊區(qū)的舊平房住,一是為了省出錢來,二是因為晾曬大量老人尿片的方便,可是沒想到,兩次購買的舊平房都遭遇拆遷,按照政策,他家不但得到了大筆的拆遷補償費,而且還得到了兩套置換房。加上他用補償費購買的一套房子,現在他在城區(qū)有三套住房,他住一套,兩套出租,租金用來支撐老人的醫(yī)藥費綽綽有余,他的壓力一下子全沒了。“你看這是不是太不可思議了!”說到這兒,劉慶超十分激動,竟忍不住說,“了解我情況的人都說我這是好人好報!但是說真的,我還是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我其實并沒做什么?!?/p>
告別劉慶超時,我們的心情是輕松和愉快的。他的事跡令我們感動,他得到的一切“報答”讓我們同他一樣,覺得有幾分神奇,神奇得簡直有點不可思議,似乎也只能用“好人必有好報”來解釋。
若真是這就是所謂的“好人好報”,我們真希望這樣的“好人”和這樣的“好報”都能在現實中來得更多一些,越多越好!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