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和微軟的聯(lián)合聲明這樣寫道:“我們曾夢想過每個人的桌上都應該有臺電腦,每個人的口袋里都應該有部手機,經(jīng)過我們的長期不懈努力,今天這些夢想都已經(jīng)逐步變成現(xiàn)實?!碑攭粝胝者M現(xiàn)實,微軟加諾基亞這樣的大塊頭組合能否重整旗鼓卷土重來?
諾基亞這顆一度曾是手機世界中一家獨大的明星,也曾是芬蘭國家自豪感的重要來源之一,現(xiàn)在他的光芒已經(jīng)變得愈加黯淡。
芬蘭總理于爾基·卡泰寧在9月3日于赫爾辛基接受采訪時說道:“對于芬蘭的工業(yè)史來說,這自然是重要的一天,標志著一種重大的改變?!痹诖酥?,微軟宣布將以54.4億歐元(約合7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諾基亞旗下手機業(yè)務。
“OMG”VS“不幸中的萬幸”
Facebook上微軟員工們“OMG”(我的天吶)的狀態(tài)刷成了整整齊齊的一排。
他們的震驚來源于微軟為何在這個時間買了諾基亞,勝過微軟買下諾基亞的事實。諾基亞與微軟之間的合作異常親密,使得諾基亞越來越依賴微軟,因此兩個公司的結合早被視作是一場遲早要舉行的婚禮。不過在他們看來,這場婚姻應該來的更晚一些或許更合時宜:第一,鮑爾默還沒有下臺,未來會有巨變;第二,交易價錢過高。
從微軟的角度來說,收購諾基亞是其移動戰(zhàn)略的一種補充拓展。微軟一直宣稱自己要從一個軟件公司向一個硬件和服務性公司轉型。微軟中國一位高管認為,此次微軟收購諾基亞就是微軟希望加強自己硬件和服務的體現(xiàn)。
微軟在消費者層面始終略顯薄弱,而轉型移動不可缺少消費者層面上的支持,借助諾基亞,微軟可以獲得一部分渠道和發(fā)展中國家的用戶資源,這樣一來有利于微軟的移動策略繼續(xù)推進。
諾基亞不到72億美元的售價甚至低于剛剛宣布估值達百億美元的中國公司小米,但即使如此,微軟內部員工仍認為:諾基亞買得太貴了?!按蠹叶贾?,諾基亞在垂死掙扎,如果再等一等,微軟完全可以以一個更低的價格拿下諾基亞。為什么要在現(xiàn)在買呢?”一位微軟總部的技術人員說。
相比微軟的內部反應,諾基亞員工勢必是積極的。
在美國勞工節(jié)長周末后上班的第一天,諾基亞的員工聽到了公司的手機業(yè)務已經(jīng)賣給微軟。
“不幸中的萬幸。”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華裔員工表示,諾基亞被收購從大層面來看,“是不幸中的大幸”。他說,辦公室里的員工都明白,這對日落西山的諾基亞來說,應該是件好事,但是“員工還是對手機部門相當有情感。”
這位華裔員工表示,諾基亞目前最大的困境是執(zhí)行速度太慢,在智能手機上的反應遲緩,以致于錯失發(fā)展的大好良機,也阻礙了公司的發(fā)展。微軟正是諾基亞的大用戶之一,加上口袋深,“我們真心希望這宗并購案可以加速諾基亞的進展。”
擺脫了手機業(yè)務部門,諾基亞剩下的還有地圖Here,該名員工表示,其實諾基亞的地圖部門除了手機之外,很大一部分的重心都放在汽車導航上。據(jù)他表示,汽車導航有七成都是諾基亞的市場。“沒有了虧損連連的手機業(yè)務,我覺得諾基亞的整體營收反而會提高?!?/p>
即便有員工在對待微軟收購諾基亞的事情上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寬容與愿景,但是總不乏那些嘔心瀝血見證諾基亞太多傳奇的老員工,對此的無奈與恐懼。
“我感到很困惑,我已將全部心力都放在諾基亞身上。即使知道這對諾基亞來說可能是件好事,但還是很不開心。我覺得有很大部分的諾基亞已經(jīng)隨著這宗交易消失了?!币晃灰呀?jīng)在諾基亞工作14年的技術工程人員道出多數(shù)員工的心聲。
芬蘭傳奇的登峰VS谷底
人們通常習慣的把諾基亞的跌倒點定在觸屏手機的研發(fā),因為自從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推出以
iphone4為登峰(至少最新面世的iphone5在市場表現(xiàn)力方面遠遠遜色與叱咤當年的iphone4)的產(chǎn)品問世以來,諾基亞這個名字似乎漸漸淡出人們力所能及的視線之外。
從此,諾基亞的增長推動力開始逐漸消失。這家公司的經(jīng)理人們沒能認識到蛤殼機型的人氣度,在生產(chǎn)觸摸屏手機的問題上也行動遲緩——盡管有報道稱諾基亞自己的工程師早在蘋果及其他競爭對手以前就已經(jīng)開發(fā)出了一種觸摸屏機型。
在以往的十多年時間里,諾基亞一直都是全球手機行業(yè)中的領導者,是芬蘭國家自豪感的重要來源之一。在2008年,諾基亞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達到了最高峰,所占份額達40%。從一家紙品生產(chǎn)商和橡膠靴制造商一路走來,這家公司走過了一段漫長的旅程。諾基亞成立于1865年,公司名稱來自于其總部所在地,也就是芬蘭南部的一個小城鎮(zhèn)。
諾基亞曾在長達14年的時間里占據(jù)著市場領導者的地位,對芬蘭經(jīng)濟起到了重大的提振作用。但事實確實是,在蘋果推出iPhone智能手機和基于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tǒng)的智能手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出來的形勢下,諾基亞沒能應對好這種挑戰(zhàn),其市場主導地位開始逐漸受到侵蝕。
與此同時,電子制造業(yè)務從歐洲和美國轉向亞洲及其他低成本地區(qū)的趨勢也是導致諾基亞受創(chuàng)的原因之一。來自亞洲——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能夠以極低的成本來生產(chǎn)移動技術產(chǎn)品,其售價也遠低于諾基亞。
面對這種高技術與低成本的夾擊,諾基亞的突出重圍顯得脆弱不堪,曾在兩年時間里嘗試扭轉這種頹勢,但最終無功而返。隨后,諾基亞與微軟結成了攻守同盟,開始使用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來取代該公司原來的操作系統(tǒng)。諾基亞高管的想法是希望能讓這家公司“返老還童”,奪回此前喪失的地盤,但該公司花費了整整八個月時間才生產(chǎn)出了第一款諾基亞Windows Phone智能手機,這在手機市場的瘋狂競爭中算是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更加糟糕的是,消費者對這款手機的反應也相當冷淡。
三年以前,諾基亞的全球員工總數(shù)為12.3萬人,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減少到了8.8萬人左右;與此同時,這家公司在全球手機市場上所占份額也已經(jīng)大幅下降到了14%。在股票市場上,諾基亞的股價也遭遇了重創(chuàng),從2000年的65歐元(約合86美元)一路下滑到了此收購前的3.97歐元(約合5.23美元)。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諾基亞曾一度是智能手機市場上的先驅者,這家公司在2006年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所占份額高達50%。在2003年,這家公司推出了諾基亞1100手機,這是到目前為止最暢銷的一種手機,也是全球范圍內銷售量最高的消費者產(chǎn)品之一。諾基亞曾推出過一款集游戲機與手機為一體的產(chǎn)品,隨后又開始為其手機產(chǎn)品推出高質量的攝像頭,這些舉措都頗受消費者的歡迎。
“時不時的總會有那么一個時刻,公司不得不對事情進行重新評估,才能在企業(yè)生命和社會等領域中取得進步?!笨ㄌ幷f道。“我想要相信,這(對諾基亞來說)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p>
對于極具自我意識的芬蘭人來說,在經(jīng)歷了過去多年時間里的壞消息以后,諾基亞手機業(yè)務被微軟收購這一最新消息給他們帶來的主要感受是失望;但在失望之余,又有一絲希望夾雜其中。
埃洛普贏家VS間諜?
“埃洛普將回歸微軟,向我匯報工作?!蔽④汣EO鮑爾默高興地宣布。相比尷尬的向外界宣布諾基亞低迷的前景,埃洛普這個名字在今天更受矚目。但外界對“榮歸故里”更多的是諷刺。這宗傳奇收購案橫空出世后,圍繞他的種種陰謀論質疑被推向巔峰。
鮑爾默剛剛宣布自己即將離開微軟,而在微軟內部,普遍認為鮑爾默之后的下一位繼任者將給微軟帶來巨大的改變,這種基調有多么強烈?甚至傳出現(xiàn)任諾基亞CEO艾洛普將成為下一任微軟掌舵人的說法。艾洛普繼任微軟是一條很長的路,但是并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性。目前微軟內部并沒有很理想的候選人,鑒于艾洛普的背景和他對微軟曖昧的態(tài)度而言,這不是空穴來風。
有太多的人貢獻了諾基亞的登峰,也有更多的人見證了諾基亞的谷底。
從1992年到2006年擔任諾基亞首席執(zhí)行官的喬爾瑪·奧利拉給出了中肯的評價:“諾基亞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為這家公司有能力預見到互聯(lián)網(wǎng)將‘進入所有人的口袋’”;但他同時承認,諾基亞沒能發(fā)展出必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技術,從而沒能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以至于被競爭對手所侵占。
在奧利拉卸任以后,與他關系十分密切的諾基亞高管康培凱接替了他的職務。在康培凱的領導下,這家公司的命運急轉直下;到2010年,康培凱被解雇,接任者是前微軟高管史蒂芬·埃洛普,這是諾基亞公司歷史上第一次由非芬蘭人擔任首席執(zhí)行官。
外界普遍認為,那個3年前從微軟離開,來到芬蘭,如今又借出售諾基亞重回微軟的埃洛普,已是本次交易最醒目的贏家。
有些人認為,埃洛普的錯更加體現(xiàn)在2011年與微軟的深度合作,而放棄Android上。
從微軟到諾基亞,如今重回微軟。也許在2011年2月宣布與微軟合作之前,埃洛普就已把自己和諾基亞的命運篤定在微軟上,為有朝一日賣給微軟,自己重回微軟就職做準備。
作為微軟原高管,埃洛普2010年跳槽諾基亞擔任CEO,迅速燒起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拒絕安卓、拋棄塞班、押寶微軟WindowsPhone,諾基亞的市值三年內從400億美元暴跌至146億美元,最終以71.7億美元被賤賣。在這場頗具諷刺意味的輪轉演習中,業(yè)界發(fā)出了另一種聲音:埃洛普從來就是一個間諜級的角色,從微軟到執(zhí)掌諾基亞,眼看這家擁有百年基業(yè)的企業(yè)走向垂暮,如今卻賤賣了諾基亞跳回老東家微軟,他在硅谷圈游蕩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
即使埃洛普并沒能在諾基亞證明自己,但當今的微軟,的確需要一個與埃洛普簡歷近似的人物。尤其在鮑爾默提出在一年內從CEO位置離開之后。
【評論】
夢想照進現(xiàn)實 諾基亞能否卷土重來?
諾基亞和微軟的聯(lián)合聲明這樣寫道:“我們曾夢想過每個人的桌上都應該有臺電腦,每個人的口袋里都應該有部手機,經(jīng)過我們的長期不懈努力,今天這些夢想都已經(jīng)逐步變成現(xiàn)實?!碑攭粝胝者M現(xiàn)實,微軟加諾基亞這樣的大塊頭組合能否重整旗鼓卷土重來?
諾基亞——曾經(jīng)這個獨攬手機市場頭把寶座的的芬蘭傳奇,一聲不吭的便被狠狠的甩在蘋果、三星這些“小弟”的身后。
對于諾基亞的落魄窘境,那些曾經(jīng)無數(shù)的擁護者在惋惜之余,是否也想見證他的東山再起?
然而收購是不是能夠解決所有問題?這個問題恐怕有點懸??纯茨ν辛_拉的前車之鑒就略見一二。
多年前的摩托羅拉雖然一直被老大諾基亞打壓,但也是個曾經(jīng)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哥級”。摩托羅拉被谷歌收購,從交易達成直至今日,谷歌似乎并沒能讓摩托羅拉起死回生,兩年前,谷歌以每股40美元的現(xiàn)金收購后者,總價約125億美元,這一大筆錢是不是打了水漂?
曾經(jīng)的錯誤判斷,讓諾基亞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諾基亞市場占有率從2008年的40%以上,降到2011年的25%。終于看清形勢的諾基亞開始與微軟合作,不過這一決定還是晚了,智能機的市場份額能夠分給諾基亞的已經(jīng)太少太少。
再回頭看微軟與諾基亞的結局,此前兩家公司已經(jīng)建立了合作關系,但事實是微軟并未從這個合作中獲得較為明顯的收益。反觀諾基亞也如此,與微軟合作后,一直致力于推廣Windows Phone平臺,招攬更多的開發(fā)者,但從目前來看,各個數(shù)據(jù)的增長也不那么盡如人意。
為此,無論是谷歌收購摩托羅拉還是微軟收購諾基亞,都被視為互相取暖僅此而已。收購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各自的優(yōu)勢不夠突出,而對方的優(yōu)勢又不足以彌補自家的劣勢,取對方長不能補己短,用戶體驗不佳,應用匱乏,這樣的產(chǎn)品在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眼中便成了“雞肋”這個名詞。
從昔日老大淪落到被收購的命運,沒有一個人想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但是諾基亞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也許這會成為一個跳板呢?
對諾基亞來說,終于可以把雞肋業(yè)務剝離出來;而對微軟來說,微軟看重的是諾基亞的終端產(chǎn)業(yè)鏈基礎。微軟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布局目前只有兩樣東西:WP系統(tǒng)和Surface平板,急需通過諾基亞來實現(xiàn)落地。
出售了手機業(yè)務對諾基亞或許是一件好事。此前,諾基亞宣布收購西門子擁有的雙方合資公司諾基亞西門子通信的全部50%股份。這意味著,諾基亞的轉型戰(zhàn)略已經(jīng)開始。更值得一說的是,割舍掉賠錢的手機業(yè)務,諾基亞或將專注于網(wǎng)絡設備、位置服務等。
微軟這個家對諾基亞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歸宿,從競爭到合作,從相爭到相融,轉型之后的諾基亞,微軟會帶給他一個明朗的未來嗎?
【背景】
十五年輝煌崩塌
1865年,采礦工程師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在芬蘭坦佩雷鎮(zhèn)的一條河邊建立了一家木漿工廠,工廠位于芬蘭和俄羅斯帝國的交界處,并以當?shù)氐臉淠咀鳛樵牧仙a(chǎn)木漿和紙板。工程師定名為諾基亞的工廠不久便一炮打響,在工廠的周圍形成了一個社區(qū),后來命名為諾基亞。艾德斯坦還建立了一個國際銷售網(wǎng),使諾基亞的產(chǎn)品出口到了俄國、英國和法國。
1960年,諾基亞電纜廠電子部建立為其電信部門發(fā)展種下種子,奠定了諾基亞電信的基礎。
1967年,諾基亞集團成立。
1982年,諾基亞(當時叫Mobira)第一臺NMT450移動電話Senator面世。隨后開發(fā)的 MobiraTalkman,是當時最先進的產(chǎn)品。該產(chǎn)品在北歐移動電話網(wǎng)市場中一炮打響,并為諾基亞開拓了包括英國和美國在內的新市場。
1994年,諾基亞公司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96年開始,諾基亞手機連續(xù)15年占據(jù)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1998年,生產(chǎn)出第一億部移動電話,成為世界最大移動電話生產(chǎn)商。
2003年,諾基亞1100在全球已累計銷售2億臺。
2011年,為了扭轉劣勢,諾基亞在倫敦宣布選擇與微軟“牽手”,發(fā)展WindowsPhone系統(tǒng)。
2012年,受業(yè)績持續(xù)下滑沖擊,諾基亞在租金到期后關閉全球各地的直營店,還出售了大量地產(chǎn)樓宇,其中甚至包括位于芬蘭的總部大樓。除了關店賣樓,為了節(jié)省開支,諾基亞去年在全球進行大裁員。
2013年9月,微軟宣布以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智能手機業(yè)務,并獲得大批專利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