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屬中醫(yī)學“隱疹”范疇。用自擬方治療老年慢性蕁麻疹33例,收到較滿意療效,現(xiàn)介紹如下。
一、臨床資料
觀察病例共33例,均來自門診。排除糖尿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以及4周內服用其他抗組胺、中藥及糖皮質激素者。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61-82
歲,平均67.8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2.4年。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fā),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紅苔白或黃,脈弦數。中醫(yī)辨證為氣虛血熱型。
二、治療方法
處方:黃芪、白術各20克,赤小豆、綠豆、黑豆各10克,當歸、荊芥、丹皮、梔子各8克,防風、徐長卿、甘草各6克。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3次溫服。4周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隨訪3個月統(tǒng)計療效。治療期間忌魚蝦、辛辣刺激性食物。
三、治療效果
療效評定標準:痊愈:風團、皰疹消失,臨床癥狀消失,2個月內無復發(fā);有效:風團、皰疹消退30%或消退后復發(fā)間隔時間延長,瘙癢癥狀減輕;無效:風團、皰疹及瘙癢無明顯改善或消退不足30%。
療效:33例中,痊愈21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9%。所有病例治療前后血壓、心率、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均無明顯異常。均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無中途停
藥病例。
四、典型病例
患者,女,67歲。自述全身丘疹、瘙癢反復發(fā)作2年。曾多次服用賽庚定、西替利嗪等治療,療效差。1天前開始全身瘙癢,撓后前胸及后背出現(xiàn)粟狀的小丘疹,大約3-4小時后癥狀消失,今上午8時痛癢又發(fā)作,撓后起片狀的風團,痛癢難忍,遂來就醫(yī)。患者面紅,口干渴,食欲尚佳,大便稍干,小便黃。查體:全身皮膚散在片狀風團、丘疹,劃痕征陽性,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血常規(guī)檢查無異常。西醫(yī)診斷為老年慢性蕁麻疹。中醫(yī)辨證為老年慢性隱疹,屬實證。給予本方加減治療,1周后痊愈。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五、體會
老年慢性蕁麻疹多為秉性不耐之體,其體或為氣血虧虛,或為腸胃郁熱,或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加之感受風寒、風熱之邪,風濕熱邪郁于皮膚腠理之間,以致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邪正相搏而發(fā)病,為本虛標實之證。
根據中醫(yī)治風先治血,風血同治觀點,以養(yǎng)血活血、益氣固表、滋陰熄風、疏風止癢為原則。
方中以赤小豆、綠豆、黑豆為主藥,雖清熱但不傷正,雖化濕但不傷陰,且三藥均有健脾補腎之功效;配以黃芪益氣固表;當歸養(yǎng)血活血;荊芥、防風祛風解毒、散瘀熱;徐長卿、白術健脾化濕;梔子清三焦之熱;丹皮清熱涼血;甘草既調和諸藥,又可清熱解毒。
諸藥合用,可達養(yǎng)血益氣固表、滋陰祛風止癢之功效,故病可去。本方治療老年慢性蕁麻疹療效滿意,價廉、安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但因病例尚少,不良反應等情況尚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