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馬買入貝爾是否創(chuàng)造了轉(zhuǎn)會費世界紀錄,至今沒有定論,但不管是9100萬歐元還是1億歐元,都是高得驚人的數(shù)字。圈內(nèi)人的第一反應是:貝爾值那么多嗎?圈外人的第一反應則是:皇馬真有錢??!
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操作貝爾轉(zhuǎn)會,的確加深了大家“皇馬有錢”的印象??蛇@是真相嗎?如果皇馬真的錢多,掏1億買貝爾不眨眼,何必急匆匆地賣出伊瓜因和厄齊爾?伊瓜因4000萬(基礎身價3700萬)+厄齊爾5000萬,足以沖抵貝爾的轉(zhuǎn)會費。至少在我寫這篇文章時,伊瓜因在那不勒斯的進球、厄齊爾在阿森納的助攻,已經(jīng)拉開貝爾本賽季貢獻一大截。弗洛倫蒂諾以為買入貝爾多風光,可皇馬球迷都為伊瓜因和厄齊爾的離開心痛不已。
真正有錢的還是切爾西、曼城、巴黎圣日耳曼、摩納哥這些“土豪”。巴黎6450萬買卡瓦尼,摩納哥6000萬買法爾考,都不需要賣出球員來填窟窿,這才是豪氣。光看今夏的凈投入(轉(zhuǎn)會支出減轉(zhuǎn)會收入),摩納哥以1.6億排名第一,曼城(1.04億)、巴黎(8240萬)、切爾西(6770萬)分居二至四位,皇馬5880萬只排第五而已。
皇馬買入貝爾,不惜犧牲棟梁之才,實在有點“打腫臉充胖子”的意味。這是好大喜功的弗洛倫蒂諾的一貫做法,在“銀河戰(zhàn)艦”一期,他就是這么干的,在買入貝克漢姆的2003年夏天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
貝克漢姆恐怕是皇馬最有爭議的轉(zhuǎn)會,他使皇馬品牌達到巔峰,卻也被認為是銀河戰(zhàn)艦走向末路的象征。直到貝爾轉(zhuǎn)會,我還看到西班牙有球評家在痛惜十年前,貝克漢姆的簽約導致馬克萊萊出走。其實,怪小貝不如怪老弗,因為菲戈占據(jù)右路,簽入貝克漢姆,確有讓他打中路之意,但貝克漢姆即使踢后腰,本來也該與馬克萊萊搭檔,一攻一守,而非取代之。弗洛倫蒂諾的錯誤在于,一是沒及時安撫馬克萊萊,讓他鐵心投奔切爾西,二是在馬克萊萊出走后,沒有及時買入強力后腰。
當然弗洛倫蒂諾也有苦衷。那年的皇馬集齊了五大巨星(加上羅伯托·卡洛斯和卡西利亞斯則為七大),球員薪水高得嚇人,俱樂部赤字急劇上升,弗洛倫蒂諾只能“精兵簡政”,但他在那個夏天做得太過了。只買入貝克漢姆一人,轉(zhuǎn)出則多達19人,包括馬克萊萊、麥克馬納曼、穆尼蒂斯、格雷米、坎波等名將,還有最不該租出的莫倫特斯,他在歐冠1/4決賽中幫助摩納哥手刃東家。流失如此多干將,可以想見皇馬板凳之薄。直到2004年初,皇馬還三線飄紅,但主力球員體力嚴重透支,最終一無所獲。
銀河戰(zhàn)艦的思路值得贊賞,買入菲戈和齊達內(nèi)后,皇馬拿到了第9座歐冠獎杯,已經(jīng)極盡成功。但弗洛倫蒂諾“一年一巨星”,想搜羅天下俊杰,事實證明,這行不通。畢竟球隊是11人甚至22人運動,養(yǎng)肥了巨星們,其他主力和替補們的素質(zhì)就會嚴重受損。
每當討論銀河戰(zhàn)艦成敗,便有人說,皇馬現(xiàn)在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俱樂部、品牌最值錢俱樂部,這不也是成功嗎?這個角度當然不賴,不過,看一家俱樂部成敗,是先看它的品牌效應,還是先看它的冠軍數(shù)?球迷認一家俱樂部,是看它的場上成績,還是看它的財務報表?
當2002年齊達內(nèi)以一記抽射助皇馬奪得歐冠時,巴薩正陷入空前危機,落后皇馬多矣。然而,經(jīng)過十年生聚,巴薩已拿了三個歐冠,他們沒走巨星戰(zhàn)略,新賽季收入也有望達到5.09億,成為繼皇馬后第二家“5億+”俱樂部。這些年,但凡提到足球的標尺,必提及巴薩(例如中國隊踢了幾場好球,便被與巴薩聯(lián)系起來),這說明,品牌效應不一定要通過買巨星實現(xiàn),如果皇馬在1998年至2002年5年三奪歐冠后沒有繼續(xù)堆砌巨星,而是保持良性運作,多拿冠軍,現(xiàn)在收入達到5億一樣不難。
弗洛倫蒂諾今年夏天的一系列舉動本已足夠明智。引入安切洛蒂,讓更衣室平靜下來;齊達內(nèi)成為副帥,協(xié)助引援極為得力;買入本土新秀伊斯科、伊利亞拉門迪、卡瓦哈爾,送走高薪的卡卡……但貝爾實在是為對抗內(nèi)馬爾而買。以貝爾的才華,在伯納烏取得成功不難,只是看為他付這么多錢是否值,犧牲伊瓜因和厄齊爾是否值?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正因為貝爾尚未達到一線巨星的水準,故只用給他700萬歐元的年薪,不到C羅一半,不致成為更衣室新的不安定因素。至于皇馬多掏的幾千萬歐元轉(zhuǎn)會費,就當是一次品牌宣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