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激勵學生,引導學生。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就這樣說過,“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教的東西感興趣?!币龅綄W生樂意聽講,愿意把自己的目標指向與你重合,并非一件易事,這需要教師不斷完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改革課堂教學方式,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才能的舞臺,其中,課堂導入是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導入,就是運用導入語言及行為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教學情境的手法,是一節(jié)課最基本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一堂課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給人的第一印象,精彩的導入, 能夠收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效果;而失敗的導入則使人無精打采,昏昏欲睡。課堂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新課知識的心理準備、認知準備,并讓學生產生學習期待、參與需要的一種教學行為。簡言之,課堂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轉換注意方式和思維方式,及時調整狀態(tài)進入新的階段的行為方式。它要求教師能及時營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本節(jié)課學習任務相適應的最高境界。
那么,用怎樣的方法導入為好呢?下面淺談一下小學課文課堂教學的幾種導入方法:
一、通過音樂渲染導入
音樂是一種極富內涵的藝術語言,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優(yōu)美、動人的畫卷,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鍛煉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根據(jù)小學生年齡特征,他們大多都喜歡唱歌、追星、聽音樂,在播放音樂中自然引發(fā)他們的興趣,因此,也很容易使我們的課堂氣氛顯得放松。學生在消除緊張心理的同時得到鼓勵,自信心也隨之提高,他們也就能大膽地在課堂上開口說語文了。在設計導入時,可選擇與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的歌曲作為開場。如在《別了,我愛的中國》此課的講授中,在課前老師可以播放為學生所耳熟能詳?shù)母枨洞笾袊?,令學生在優(yōu)美激情的音樂聲中,感受到偉大祖國的山河壯美,從而產生飽滿的積極情感意向,為本節(jié)課的進行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二、設置疑問導入
一個問題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并激發(fā)他們思考,然后帶著疑問進入新課。這種方法一般是從文章的題目上做文章,分析標題含義,引起學習興趣。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簡潔明快,能引起學生極大的求知樂趣。
例如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讓學生齊讀課題后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爭先恐后提出自己的疑問:“魚游到了紙上,不太可能吧?”“魚是怎么游到紙上的呢?”“魚為什么會游到紙上去?”“什么魚游到了紙上?”無需老師再導,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學文。
三、猜謎語導入
孩子們最喜歡猜謎語。根據(jù)孩子們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針對課文的課題、內容,采用猜謎語的方法導入新課。這樣能快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容上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思維。例如《風箏》這篇課文是以事物名稱擬題的。我們采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新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起到揭示課題的作用。我上《風箏》一課時,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請同學們聽老師說一個謎語,看誰猜得又快又準確:“空中有鳥,長線牽牢。不怕風吹,只怕雨飄?!睂W生聽后,班上頓時像炸開的鍋,大家議論紛紛。當學生猜出“風箏”之后,我接著說:“對,同學們很聰明,猜得又快,又正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風箏》這篇課文,體會一下風箏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好嗎?”
四、運用畫面導入
葉圣陶曾說過:“圖畫不單是簡單的文字說明,且可以拓展兒童的想象力,涵養(yǎng)兒童的美感。”色彩艷麗的畫面使人覺得賞心悅目,美不勝收,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畫面導入新課,也是快樂教學的好方法。如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之前,課件出示給學生一組美麗的花的圖片,并讓學生用自己積累的四字成語形容美麗的圖片,之后老師順勢導入:“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到德國的街道上去欣賞這五彩繽紛、姹紫嫣紅,讓人應接不暇的一幕?!痹谙绕诋嬅娴拇碳は拢瑢W生走近文本時就會更容易、更深刻地體會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深刻含義。
五、導游解說導入
小學語文課本中入選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從內容上看,風土人情,山川村舍,花鳥蟲魚,無所不及,包羅萬象。如果我們能結合教學內容和目的,充分應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在可課堂上進行藝術的渲染,選擇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以游人的身份,讓其身臨其境,會更好地促學生的興趣,激發(fā)思維火花。
六、復習舊知識導入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币虼藦土曋R也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通過恰當?shù)脑O問、復習舊知識聯(lián)系新知識,在新舊知識之間鋪設認知橋梁的導入方式。這種方法的運用要求新舊兩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它可在新舊課文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的方法。教材的編排是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編排,因此每一個新知識都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的。新知識的學習就必須以舊知識為基礎。復習引入法的基本模式是:先復習與新知識有聯(lián)系的舊知識,再由舊知識引出與之有聯(lián)系的新知識。
課堂導入沒有固定格式,不同內容不同特點選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就行。語文課地位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導入與一般課堂的導入應有較大的區(qū)別,否則缺少趣味性,平淡而呆板的導入只能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不拘一格,因課而導,用豐富多彩的形式來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心理,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