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題確立原則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高考后期時間非常寶貴,課堂上的分秒都不能浪費。因此,教師對所教班級學生最后復習專題的選擇就要用心研究和非常小心了。筆者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1.研究考情:要認真研究本年度高考考綱和課標要求,對高考必考內容和高考考試頻度出現(xiàn)超過70%的主干知識內容進行目標鎖定,并根據本班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來確立選擇小專題的必要性。在最后的時間范圍內,不可貪大求全,好高騖遠。要讓學生最后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內容都是高考基本會考試的內容。把最后的復習時間用在刀刃上。
2.研究學情:要認真研究本班學生學習層次和接受知識的實際情況,大膽取舍,因材施教?,F(xiàn)在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學生實際水平層次有差異,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和成績要求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不管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知識的實際情況,不看對象,不管學生課堂實際表現(xiàn),只管教書,不看效果。因此,在專題的選擇上,我們要根據本班學生的接受層次來確立選擇的專題教學內容的難度。
二、教學手段與方法選擇
1.多媒體手段。多數學校教室已經有條件讓教師使用多媒體上課。因此,各專業(yè)備課和教學時教師應當盡可能多的采用課件備課和多媒體教學方法。
2.學案分發(fā)原則。教師應該為每節(jié)課的小專題復習針對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精心準備好學案,上課前分發(fā)給全班學生,這樣學生減少了不必要的筆記,也完整清晰的看到了老師要教給學生的全部復習內容并且便于收藏和整理。
3.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應針對不同專題知識內容和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思考選擇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是能激發(fā)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果的方法都可以采用。要克服在復習課教學中以講為主或以練代講的兩個極端做法,克服隨意提問、膚淺提問等沒有實質意義的師生互動。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改變課堂教學結構關系,把教學的著力點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的學,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有效點撥,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給學生以話語權,讓學生有更多的鍛煉思維發(fā)展能力的機會。堅決杜絕以資料為備課教案的復習和教學方法,杜絕照本宣科,提倡精準講解,不講廢話,語言干練,讓學生大腦不留任何垃圾信息。
4.備出解題思路和方法,尋出同類問題的規(guī)律,舉一反三。(1)同類問題歸一化。(2)不同問題聯(lián)系化。(3)相似問題一覽化(表格化)。總結是由厚到薄、由繁到簡的過程,切忌越總結越多、越總結越碎、越總結越繁,把簡單問題弄復雜是耽誤學生學習時間,把復雜問題弄簡單是教師應做的創(chuàng)新勞動。
5.分工協(xié)作,事半功倍。各專業(yè)備課組應根據本校學生層次差異,開展好同組教研,既提倡協(xié)同作戰(zhàn),統(tǒng)一化教學,也要根據學情和班級學生差異開展好差異化教學。專題和教學任務要分解落實到人。對于分好的專題教學任務,條件允許的學??梢杂韶撠熃處熞蝗吮M可能多的講一些班級。讓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益發(fā)揮到最大化。這樣既節(jié)約了大家全員備同一課上同一課的艱辛,又提高了教師勞動成果資源利用的效率,分工協(xié)作,事半功倍。同時要注意做好高質量教案和學案的存檔工作,以備他用。
要上好一節(jié)小專題復習課,使其具有高的學習價值,為學生高考目標的達成貢獻成績,我體會到關鍵在兩點:1.寫出好的劇本。教案和學案的編寫甚至比教學還要重要,需要花費極多的精力。不但需要教師自己有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和對學科高考內容的準確把握,選好材,選準材,不讓教學偏離高考軌跡。同時還要融入同組教師的智慧和才華,提倡分工協(xié)作,資源共享。2.課堂上淋漓盡致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除了要遵循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基本要求以外,因教師個體不同,上課風格和表達能力各異,對教師的教學造詣有很高的要求。這就是各顯神通,自由發(fā)揮的時候。上課能否引人入勝,能否將知識真正落實轉化為學生能力,這不是每位教師都可以達到和實現(xiàn)的。必然和教師的敬業(yè)精神和學習能力有關,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和在學習中不斷進步。
(責任編輯 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