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著學法問題。從構建科學的學習方法入手,總結出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學法。在該學習方法的具體操作中,有一些具體的策略是值得從細節(jié)研究的。通過科學學習方法構建和可行的操作方案,強化初中化學的教學和學習效果。
初中化學學法指導模式構建具體策略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初級階段,它以基礎學科的形式出現(xiàn)在初中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知識和相關分析能力??茖W的學習方法的掌握,往往比具體的知識掌握更能讓學生受益。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毕壬囊馑际墙虝W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最終讓學生有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那么這個“魚”就是指具體的知識,而更高層次的“漁”是指學習具體知識的科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初中化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和研究,是我們一線化學老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當前化學教師學法指導存在的問題
1.教師在化學的課堂教學中,關于學法指導的意識淡薄。在通常的初中化學的教學中,教師們往往注重具體的化學知識的識記,并在測評中,也更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在過分注重具體知識傳授的時候,往往關于學法指導的意識淡薄。這種長期存在的課堂教學模式,慢慢造成了學生得不到學習方法的指導,學法意識淡薄。
2.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比例失衡。這種失衡具體的表現(xiàn)在過于強調教學方法的設計,而淡化了學習方法的設計。
3.在學習的三維目標中,過于重視具體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淡化學習方法和對化學學習的熱情度。這種對三維目標的片面追求的現(xiàn)象,也造成了個別學生雖然化學學習成績不錯,但對化學沒有興趣,缺乏熱情。
關于學法指導的缺乏存在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不管是教學的設計,還是具體的課程教學,還是作業(yè)的安排以及教學效果的考核。這些廣泛存在的問題造成的后果是:學生不懂初中化學的學習方法;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過程中投入和產(chǎn)出不成正比,負擔重,效果差;缺乏學習化學的熱情,等等。
在新課程的改革中,如何指導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和難點。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們一定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只有學生自己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有更好的學習效果。隨著我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終身教育的理念在人們心中得到普遍認可,學習將伴隨著一個公民的一生。而良好的學習方法在青少年時代就掌握的話,可以陪伴我們的一生。
二、構建科學的初中化學學法指導模式
在我們的科學指導模式中,主要有四個版塊的理論模式:
1.非認知因素指導。所謂非認知因素,就是指學習需要、動機、情緒和動機等這些良好的非認知因素。非認知因素關系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良好的非認知因素指導,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2.學習方法指導。學習方法的指導具體的包括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和科學的進行探究的能力。
3.學習能力的指導。學習能力的指導,有別于學習方法的指導,它是學習方法更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學習方法的指導包括對學生的解題能力、創(chuàng)新和實踐指導。
4.學習心理指導。學習心理的指導包括學習心理、考試心理和應試策略這些方面的指導。
三、實施科學學法的具體策略
在構建了學法的模型后,我們來探討具體的學法指導策略。
1.注重學習概念的指導。學習方法是方法論的重要部分,在具體的學習中,有著指導的地位。在概念和規(guī)律的教學中,要結合這些概念和規(guī)律的抽象性特點,讓學生沿用科學家用過的思維方法去二次思考,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讓學生熟知概念的結論并讓他們知道該概念得出的邏輯過程和針對這一問題的歷史演進。一套思維過程的學習,往往比單純地記住某一結論有更多的收獲。
2.注重科學的實驗教學指導。科學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們的學科學習方法的指導也要滲透在實驗當中去。實驗有著形象性的特點,好的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寓教于樂的一種重要方法?;瘜W這門學科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特點就是通過物體與物體的融合與接觸,通過現(xiàn)象來研究其背后的實質。所以,要想掌握化學學習的真諦,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首先,在實驗教學中,將傳統(tǒng)的教師一個人的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讓化學實驗的過程變得更加的豐富。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已的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勤于探索的精神。比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這一經(jīng)典性的實驗。它的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一邊燃燒鐵絲一邊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其現(xiàn)象??梢砸龑W生想象煙花燃放這一現(xiàn)象,因為這兩者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次,教師可以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讓這些實驗和學生具體生活相結合。如回收實驗室制氧氣中的二氧化錳,污水 PH值測定的環(huán)保實驗等。改變傳統(tǒng)化學實驗過于理論化的特點,要學生自身的生活相結合,往往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們發(fā)現(xiàn)化學不僅僅是在書上學的,也是活生生的注滿他們的生活的,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身邊有著無數(shù)的化學現(xiàn)象和化學反應在無時無刻的發(fā)生著。這種讓理論知識和學生現(xiàn)實生活結合的方法,會大大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化學知識的好奇心。
3.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解題能力。學會科學的解題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
首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解題習慣。要想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習慣,一定要從教師自身入手,教師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明確各種題型的規(guī)范解答方法。因為學生的解題習慣往往是模仿教師的,所以說要想正人,首先要正己。在自身規(guī)范解題后,要嚴格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習慣,讓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解題的習慣,不走捷徑。同時,在教學之余,教師要與同行業(yè)的優(yōu)秀老師進行交流和學習,也可以多關注化學方面的前沿問題,不斷的給自己充電。這種厚積薄發(fā)的學習和充電,才能保證自己在教學中游刃有余。
其次,提高學生自身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多種分析方法,如變換角度分析法、鏈接式分析法、舉例分析法,等等。通過多種分析方法的傳授,讓學生學會一題多解,打開學生的思路,養(yǎng)成他們長于分析和解決的好習慣。
最后,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總結自身解題套路的習慣。讓學生學會總結適合于自己的解題方法,是學生解題能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自覺地總結出適合于自己方法論結果。方法的總結必須是在前兩個階段之后,是前兩個階段的升華。
四、總結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居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正確地定位自己,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化學學習的方法指導,最終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潛能。
參考文獻:
\[1\]施建農(nóng),蔣長如.學習的指導\[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1997.
\[2\]劉顯國.教法選擇的藝術\[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1999.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王永勝.初中化學教學中實踐能力培養(yǎng)\[J\].教苑雜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