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挖掘文章的思想內涵,使學生不僅在語文知識能力上有所長進,而且在思想、品德上受到熏陶、感染,強化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語文教學思想教育情境江澤民同志提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可見,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挖掘文章的思想因素,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一、抓住主要內容,潛移默化
寓思想教育于語文之中,應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在領會課文的主要內容中受到思想教育。特別是應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段,運用多種教法,發(fā)揮課文內在的思想性,讓學生感知課文的形象,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注意抓住“誘敵上山”“頂峰殺敵”和“英勇跳崖”這三個片段進行重點的分析學習。并且注意讓學生找出重點詞、句,讓學生進行重點的分析學習。并且注意讓學生找出重點詞、句,讓學生在具體的描寫中體會英雄的高大形象。例如,在學習“英勇跳崖”這一片段時,我讓一個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把描寫動作表情和語言的語句加著重號,然后讓學生議一議,引導學生從這些重點詞、句中體會五壯士完成任務后的喜悅心情和視死如歸的精神。這樣,學生深深地被英雄們愛人民、恨敵人的思想感情打動了。
二、激情朗讀,受到熏陶
朗讀不僅是學習語文的方法,也是陶冶感情的一種很好的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朗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去欣賞文章中所表現的語言美、形象美、結構美、意境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通過指導表情朗讀,激起學生與作者在感情上的共鳴,入情入境,受到感染和教育。
又如,《林?!芬晃恼Z言生動,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后詰等多種修辭方法,加強了文章的藝術和感染力。教學時,讓學生多讀這些句子,從中體會到這些句子的表現手法,進一步領悟這篇文章的語言藝術之美。這樣,通過反復朗讀、品析,使讀者的情感融于其中,達到情感升華,成為一種潛在的精神力量。
三、創(chuàng)設情境,形象感染
教材中記人記事的文章,往往通過語言文字塑造出一個個鮮明感人的形象,一顆顆高尚美好的心靈。如《豐碑》中的軍需處長,《金色的魚鉤》中的老班長等,他們?yōu)榱俗鎳?,為了革命事業(yè),甘愿拋頭顱、灑熱血,創(chuàng)造出可歌可泣的偉大業(yè)績。教學時,教師要善于抓住那些突出英雄形象的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描寫,通過借助錄像、錄音、表演等,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英雄完美、高大的藝術形象,激勵學生緬懷先烈繼往開來。
如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我注意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內心的描寫,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結合課后思考題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體會“我”的內心活動來了解邱少云的內心。同時,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再現邱少云被烈火燃燒的情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和片段,感受邱少云的精神。最后,讓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前提下,聯系生活實際,談出真實感受。
四、運用比較,強化滲透
在教材內容中,有今與昔、善與惡、對與錯、真與假、是與非等一系列的“對立”因素,如果在教學中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提問、板書、朗讀等教學手段,將對立因素有機地糅合到教學過程中,就能更好地進行德育滲透。
例如,《狼和小羊》一文,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分析狼和小羊的形象,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讓學生分清美與丑、善與惡,從中受到教育。
五、聯系實際,延伸深化
在語文教學中,我除了通過課堂教學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外,還根據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學生實際,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結合開展課外語文學習活動,開拓視野,發(fā)展個性特長,使學生不僅在語文知識能力上有所長進,而且在思想、品德上受到熏陶、感染,以強化教育效果。如介紹課外讀物,組織收聽廣播,觀看優(yōu)秀影片、錄像、電視等。還可以開展語文興趣活動。如組織朗讀、繪畫、寫作、墻報小組等活動,把語文知識學習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如在教學《冀中的地道戰(zhàn)》后,我組織學生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地道戰(zhàn)》,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又如,學了《金色的魚鉤》后,我讓學生寫讀后感,并且召開讀書會,講革命烈士的故事,讓革命先烈的光輝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