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張?zhí)煲碜髌奉}材廣泛、人物各異,小說涉及面極廣、內容豐富多彩。他擅長抓住人物性格中的某一點進行深度描寫,使作品中的人物極具代表性。其創(chuàng)作深受魯迅影響,將諷刺的筆鋒直指畸形的社會,對社會上各類型人物做了生動的描繪和無情的鞭笞。作品通過體現(xiàn)“國民劣根性”的面子觀及對“向上爬”的心理描寫,對當時社會進行諷刺。他運用夸張和對比的手法揭示出人物的內涵,冷漠、辛辣、諷刺的藝術手法始終貫穿在作品中,使其作品與其他同時期的作品與眾不同。
關鍵詞:張?zhí)煲?諷刺 夸張 對比 尖峭
諷刺是一種喜劇藝術,偏重于主題反映時的外在手段,可針對敵人,也可用于人民的缺點。只要立場正確,有善意和熱情,達到針砭時弊、引導社會前進,便是成功。魯迅對“諷刺”這個詞組有一個簡單明了的定義:“我想,一個作者用了精煉或者簡直有些夸張的筆墨,一旦自然也必須是藝術的寫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實來,這被寫的一群人,就稱這作品為‘諷刺’”。在中國現(xiàn)代文壇中,張?zhí)煲淼拿挚偸桥c諷刺聯(lián)系在一起。其作品以新穎的立意,扭轉了曾經風靡一時的革命加戀愛的描寫公式和浪漫蒂克的文學風氣。
《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對其評價是:“張?zhí)煲碜詈玫男≌f屬于諷刺的范疇,在這些小說里,他不大分辨階級和個人,不論鄉(xiāng)紳、小資產階級或普羅階級,都一視同仁,成為他諷刺的題材,張?zhí)煲硎沁@樣的一個作家,他拒絕將他對于社會的寫實觀察跟革命樂觀派的教條結合在一起。然而,就在他這種拒絕劃清善和惡,希望和腐化的上面,蘊藏了作者的諷刺力量。”作品《陸寶田》中小錄事陸寶田對上司竭力奉迎,甚至不惜告密、賣友。但也難逃被開缺的厄運,他臨死前還不忘把公事拿到家里辦,惦記著打聽某個有背景的先生的公寓住址,好去巴結,給人一種深沉的苦笑。張?zhí)煲淼膭?chuàng)作受到魯迅影響,他敢于直面人生,將諷刺的筆鋒直指畸形的社會,對社會上各類型人物進行詼諧的刻畫,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社會“百丑圖”。小說以人物刻畫為主,故事情節(jié)其次。不僅對小知識分子進行辛諷刺,還塑造一批可悲的“向上爬”的典型人物,如:《包氏父子》的老包,通過作品作者形象生動地向讀者描繪了可悲的父親及可笑的兒子。老包是封建型的老奴才,而成長在半殖民地城市的小包,已沾染上了流氓的惡習。兩種不同類型的奴才、兩種不同的道德觀念,這之間的摩擦,是由當時社會大動蕩造成的。在當時市民或知識階層中,存在一些充滿庸俗氣息或奴性的小人物,他們對生活會產生一定的腐蝕性。張?zhí)煲砩糜谥S刺、批判這類人物。通過對這類人物灰暗生活和病態(tài)的心理描寫,作者批判他們的人生處事哲學,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的深切同情。此外,他的作品還通過體現(xiàn)“國民劣根性”的面子觀以及對“向上爬”的心理描寫,對當時社會進行諷刺?!栋正傳》對張?zhí)煲碛绊懞艽?。在他看來,阿Q的時代雖遠去,但國民的劣根性卻依然存在,特別是世世代代所相傳下來的“面子觀”傳統(tǒng)。一方面它維護了黑暗統(tǒng)治者地虛偽面孔,另一方面卻又嚴重阻礙了人民革命意識的覺醒。它似乎給人以種種慰藉,卻又像鴉片一樣,在無聲息地毒害、吞噬著國民的靈魂。
左翼文學倡導批判性的意識形態(tài)文學,諷刺是批判的一種。張?zhí)煲硪蕴孤实貞B(tài)度對待那些生活在“中流社會”中的“灰色人物”,對這些人物所體現(xiàn)出來的劣根性給予嘲弄、諷刺和挖苦,表現(xiàn)出冷漠、辛辣的風格特點。塑造人物性格時,他巧妙運用對比手法,使作品中人物達到自我暴露、自我諷刺的效果。將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合下的語言、行動進行鮮明的對照,從而揭示人物性格,暴露人物原本面目,進而增強“笑”的喜劇效果。如《砥柱》中主人公黃宜庵是一位“理學家” ,他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 實際上卻是滿肚子的男盜女娼。為了攀附權貴, 他不惜將女兒許給老爺做兒媳。這些強烈的對比用人物的言行將人物的種種偽裝撕破,假道學的嘴臉不攻自破。在塑造人物時,張?zhí)煲砩朴谶\夸張的藝術手法,從普通的生活現(xiàn)象中提取出極富有典型性的矛盾性格,并且從中提取出最能體現(xiàn)性格的某一點進行放大,使常見的不合理現(xiàn)象得到充分的暴露。因此,其作品中人物通常會發(fā)生變形,從而突出反映出事物的某一特征。張?zhí)煲韺⑷宋镄愿竦膹碗s性全部集中在一點,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包氏父子》中寫墮入流氓行列的包國維不時用手抹一抹油光光的頭發(fā),抓空兒還要照一照臉;進家門從不用手推,總是“磅”的一腳,把門踢開;對父親說話的習慣是不耐煩地重復詞語是喊叫:“你去繳,你去繳 ! 我不高興去說情 ,人家看起來多寒傖 !”作者擅長抓住人物性格里的“靈魂”來寫其特點,往深處寫往大處寫,從而表現(xiàn)鮮明人物的個性。
張?zhí)煲碛盟种械闹S刺筆刀,刻畫出舊制度下種種丑陋靈魂,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別人看”,顯出其冷峻、峭利的諷刺特色。這種獨辟蹊徑諷刺手法的運用,不僅加大了他小說的諷刺力度 ,而且還增強了他小說的時代氣息,提高了其作品的美學價值。同時在中國現(xiàn)代諷刺文學的藝術中,獨樹一幟,奠定了張?zhí)煲碓谥袊F(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張?zhí)煲泶碜鳌分袊F(xiàn)代文學館編 華夏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夏志清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年版
[3]《中國現(xiàn)代小說精品》(張?zhí)煲砭恚┪槿尉?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4]《且介亭雜文二集 什么是諷刺?》《魯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年版
[5]《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采英》吳建波等編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