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愛心網(wǎng)是指教學中對學生的寬容和理解,用愛心去連接教師和學生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用愛心去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激情。語文教學要從學生需要出發(fā),要從班級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編織語文教學中的“愛心網(wǎng)”,用心去澆灌學生達到心靈,讓學生的各種非智力因素在語文學習中發(fā)揮不同的作用,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奠定基礎(chǔ)。
一、用愛心去澆灌學生熱愛語文學習的情感
愛是教育的前提和核心,沒有愛就不會有成功的教育,要編織語文教學的“愛心網(wǎng)”,就要用愛去澆灌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認為愛學生就是要好好教學,認真完成教學任務,其實這是片面的看法,愛學生不僅要認真教學,還要關(guān)心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有的老師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愛心,拼命的去給學生補課,課后給學生留大量的家庭作業(yè),害怕學生學不好。種種違背新課改的做法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扼殺了鮮活的思想,過于嚴格的“愛”也導致師生關(guān)系緊張。課堂教學輕松了,學生學習也就自然了。
如,在教授《傷仲永》的時候,我向?qū)W生們提問:“為什么仲永的天賦會消失呢?是誰造成的呢?”大多同學都認為這都是仲永的父親一手造成的。但我卻告訴他們錯并不在仲永的父親身上。當仲永十二三歲的時候,天賦仍然存在,而開始懂事的仲永卻沒有要求親人讓他去接受教育,所以,仲永的天賦會消失仲永自身也要負一半的責任。正所謂:“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我告訴學生,學生的學習也要有愛心,但愛心是為了更好的學習,不是為了眼前的小利益。老師為了你們的學習,有時候可能會批評你們,但那是為你們的好,不能因為老師的批評而放棄了自己的學習。
課堂教學中,教師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情境,為學生的發(fā)展搭建平臺。但也要創(chuàng)建老師的愛心平臺,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關(guān)心和愛護。這樣,不僅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還能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上學習經(jīng)驗的交流,不如說是師生情感的交融,愛的河流推動語文教學由靜態(tài)預設(shè)轉(zhuǎn)為動態(tài)生成。
總之,愛學生,就要在嚴格要求的基礎(chǔ)上用真誠的、生動的、詼諧的語言感動他們,使他們產(chǎn)生向師性;就要憑借自己的教學機制喚醒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達到興奮學習的狀態(tài);就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學習活動,使他們的知識與能力得以綜合運用。
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語文教師面對的是年紀相仿明確來自不同家庭、學習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群體。要使每個人都能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必須在與之建立友好、親近的關(guān)系基礎(chǔ)之上,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我的做法如下:
(1)在挑選班干時,讓語文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充當我的小助手。
(2)在聽說讀寫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制度。要求學生每日做到“四個一”,即聽一遍課文朗讀磁帶、說一件完整的事情、讀一篇好文章、寫一則語句通順的日記。件件落實的檢查和家長的督促,形成合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3)在課外輔導中,采取激勵性措施,幫助落后學生進步。
我在實踐中探索和改進教學策略,使班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出現(xiàn)課前準備充分、課上小手林立、課后你追我趕的學習局面。
三、幫助學生拓寬語文信息渠道
由于社會是加強語文教育的實踐性、給學生鍛煉語文能力的廣闊天地,因此教師除了教育學生學好有字之書,還應當去“閱讀”和“理解”社會這部無字的語文教科書。
如,本學期我?guī)ьI(lǐng)班級學生深入正在改建的新浦公園進行參觀訪問,通過了解以前的狀況和目前現(xiàn)狀,引發(fā)學生對本地城市建設(shè)中存在問題的思考。鼓勵每位學生用真實的筆觸、真摯的情感寫一封倡議書,號召全體市民都來美化新浦公園這張“城市名片”。此次活動把學校的語文教育與社會教育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開闊眼界,提高了實踐能力。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視。我以家校聯(lián)系卡作媒介,反映各位同學每周在校語文學習情況,并得到在家情況的反饋信息,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以家庭作業(yè)為紐帶,和家長進行無聲的交流,互通思想;不定期電話家訪,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語文教學中的“愛心網(wǎng)”,為優(yōu)化教學服務,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今后將不斷地改革、完善這種體系,爭取達到“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