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到生態(tài)作文的目的,筆者以“高中生態(tài)化寫作研究”為題,從“規(guī)范語言”、“積累素材”、“關注生活”、“真情實感”等方面進行了微觀研究,學生文風得到了一定的改變。隨著研究的深入,筆者認為,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生態(tài)化寫作的良好習慣。
一、著眼“光明”,思想健康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開放的社會,中學生不僅會看到一些充滿了正能量的事情,也會耳聞一些社會上消極頹廢的東西。年輕的他們,容易走向極端,主觀夸大社會中的一些陰暗面,產(chǎn)生偏執(zhí)甚至錯誤的認識。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有的放矢,積極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的主流,以一顆陽光的心態(tài)看待當今社會。我曾經(jīng)設計過這樣一個主題班會,邀請部分學生的爺爺奶奶分別和自己的孫子孫女對話,對比過去的生活和當下的生活,學生認識到,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社會的整體進步很大,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劉小怡同學以《爺爺?shù)陌櫦y》一舉多得了張掖市作文大賽特等獎,張白茹同學以《我家大門的變遷》奪得了一等獎。
二、規(guī)范文體,中規(guī)中矩
學生的作文畢竟不同于文學創(chuàng)作。各類文體自有一定的要求、規(guī)范、結(jié)構(gòu),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熟練寫作各種文體的能力,實現(xiàn)作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最終轉(zhuǎn)變?nèi)A而不實的文風,扭轉(zhuǎn)急功近利的學風。
強化文體訓練,就要求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打好作文基礎,掌握不同文體的特點,按照作文的規(guī)矩,或記述感動事件,或抒發(fā)真情實感,或表達自己觀點,或闡釋事物風貌,或運用日常生活?!把詾樾穆暋?、“文如其人”,寫作文也是在做學問做人。從某種意義上說,規(guī)范作文文體也是回歸實事求是的精神。
三、及時評價,重在鼓勵
黃厚江老師說“作文評價,似乎是一個不需討論的問題”,“事實上,無論是所謂的評價標準,還是操作的方法,大家默認的都是高考作文和中考作文的評價系統(tǒng)”。看來,有必要討論作文的評價問題。
作文評價是個苦差事,說語文老師不好當,這大概是主要原因。作為語文老師,確實要有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在此前提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小班化 筆者所在的學校,逐漸實行小班化教學,班級人數(shù)在45人左右,大大減輕了批閱作文的勞動強度。
2.及時評價 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jié)果的及時了解,對學習積極性有強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對于學習結(jié)果反饋的方式不同,對學習的促進作用也不同。及時知道自己的學習成績,對學習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及時反饋比遠時反饋效果更好。因此,學生作文完成后,老師要設法及時評價,盡量當天完成,把作文情況告知學生,寫作效果會更好。
3.學生互評 學生作文完成后,同桌之間可以先互評,互評的主要內(nèi)容有“錯別字”、“句式”、“書寫”、“結(jié)構(gòu)”、“材料”、“情感”等等。學生可以選擇一點評或者幾點評,寫出評閱意見。學生互評,不但減輕了老師的勞動量,也能提高寫作水平。要知道,好文章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
4.教師口評,學生歸納 我們課題組采用最多的批閱作文的方法是“教師口評,學生歸納”,即教師口述學生作文的優(yōu)缺點,學生歸納整理。一方面鍛煉了學生聽寫的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批閱印象,可謂一石雙鳥。這種方法強調(diào)一個“快”字,教師快速口評,學生快速歸納,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另外,學生的作文,應以鼓勵性批閱為主。如果作文以鼓勵性批閱為主,學生寫作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厚,優(yōu)點積累多了,作文水平焉有不高的道理?
5.突破一點,不及其余 課題組將作文的能力分成若干小點,如“擬題”、“結(jié)構(gòu)”、“材料”、“審題”,等等。每一周確定一個訓練的要點,只要學生在本次作文中能達到訓練要點的要求,即可給高分以鼓勵,時間一長,學生寫作的整體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6.多元評價 作文訓練(包括作文評價)不能狹隘地為了考試,而是應該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因此,在作文評價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寫作基礎和資質(zhì)特點,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和標準,實施多元評價。對寫作有些另類的學生,在寬容中引導;一些寫作基礎薄弱的學生,在鼓勵中提高;一些寫作有天賦的學生,在自由中發(fā)展。如果對寫作最差的學生和最好的學生采用同一個標準,這對學生不公平,差學生只能最差,好學生也不可能有質(zhì)的飛躍。
總之,經(jīng)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學生的作文興趣有了顯著提高,平時作文寫好了,考場上也能舉重若輕,寫出漂亮的應試文章。我們有理由堅信,生態(tài)化寫作是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的有效策略之一,理應長期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