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材分析
“輸血和血型”是蘇教版七年級下第十章第一節(jié)的第二課時。本節(jié)課建立在第一課時“血液的組成和功能”的基礎(chǔ)上,主要內(nèi)容是ABO血型分類、血型鑒定的過程及倡導學生關(guān)注無償獻血。本課時文字量不多、知識量也較少,但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教材將該部分內(nèi)容單獨列為一個課時,體現(xiàn)了對新課程標準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視。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說出ABO血型分類和血型鑒定的過程,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yǎng)珍愛生命、關(guān)心他人的情感。然而僅憑借教材和空洞的講說,很難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因此把情感教育設定為教學難點。
2 學情分析
新穎獨特的活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積極的情感,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成教學目標。為了有針對性的開展活動,課前需了解學生現(xiàn)狀。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已知道ABO血型分類,但對于輸血與血型的其他方面了解較少,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醫(yī)院如何給我們鑒定血型?輸血應遵循什么原則?我愿意獻血,可是我擔心獻血會不會導致失血過多而貧血?獻血會不會傳染疾病?
3 活動設計
針對學生的問題,設計如下活動:
3.1 精心準備實驗,確保實驗結(jié)果準確
為開展血型鑒定實驗,設計如下情境:高速公路上發(fā)生一起嚴重車禍,四名重傷者趙、錢、孫、李大出血,急需輸血。安排學生4人一組,組成救護小組,為四名傷者鑒定血型。出于安全考慮,該實驗為模擬鑒定實驗,需要選擇合適的化學藥品配備溶液來模擬血液和標準血清。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確定選擇濃度為0.02 mol/L的Pb(NO3)2代表A型血,濃度為0.02 mol/L的BaCl2代表B型血,蒸餾水代表O型血,Pb(NO3)2和BaCl2的等量混合液代表AB型血,濃度為0.02 mol/L的AgNO3代表A型標準血清,濃度為0.02 mol/L的NaI代表B型標準血清。配備溶液時,注意需采用蒸餾水,不能使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雜質(zhì)較多,沉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會干擾實驗結(jié)果。
上課前,進行了多次模擬實驗。第一次,實驗很成功,黃色沉淀、白色絮狀沉淀和預期出現(xiàn)的一致。第二天,再次進行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只有少量沉淀。經(jīng)分析,由于Pb(NO3)2、AgNO3見光易分解,因此進行改進,重新配備溶液并用棕色滴瓶避光保存。第三次實驗做了進一步改進:在載玻片下鋪一張黑色紙,從而更好的反襯白色絮狀沉淀,便于小組結(jié)果展示。通過課前的精心準備,保證了課堂實驗的順利進行,使學生在實踐中理解了血型鑒定的原理。
3.2 開展獻愛心活動,理解輸血原則
輸血的原則是輸同型血,只有在沒有同型血且十分緊急的情況下,才能輸入少量不容易引起凝集反應的異型血。如何有助于學生理解輸血原則呢?設計了“獻愛心”活動,課前準備粉色心形卡片,通知學生詢問父母了解自己的血型。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驗過血嗎?知道自己的血型嗎?請知道自己血型的同學在粉色心形卡片上寫上自己的血型。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四名傷者趙、錢、孫、李的血型,也知道了自己的血型,接下來開展“獻愛心”活動。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哪些同學愿意為趙先生獻血呢?愿意的同學請高舉心形卡片。哪些同學愿意輸血給錢先生?孫先生?李先生?根據(jù)學生舉牌情況,告知學生O型血是萬能輸血者,在沒有同型血且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可以把血液少量輸給其他血型的病人。AB型血是萬能受血者,在沒有AB型血且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可以少量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該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幫助學生理解輸血原則是輸同型血,沒有同型血且十分緊急的情況下,才能輸入少量不容易引起凝集反應的異型血;了解萬能輸血者和萬能受血者。從而起到強調(diào)重點知識,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愛他人情感的目的。
3.3 運用簡易教具,巧妙體現(xiàn)血量
部分學生對于獻血具有恐懼心理,有一部分原因是對于獻血量和身體總血量的比例不清楚導致的。如何設計活動,將血量、獻血量直觀展示,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數(shù)字層面呢?教師想到了飲料瓶這一簡易教具。課前準備了裝滿紅墨水的2個2 L的飲料瓶,和一個500 mL的燒杯。
教師提問:一個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一個體重是50 kg的人,全身血量是多少?血的密度接近于1 kg/L,全身血量大約是多少升?4 L有多少呢?這是2L的飲料瓶,那么這人全身的血量大約可以裝滿2個這樣的飲料瓶。大家知道最大獻血量多少嗎?最大獻血量是400 mL,400 mL有多少呢?請一名學生向500 mL燒杯中倒入400 mL的紅墨水,請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大飲料瓶紅墨水的液面下降情況。學生紛紛發(fā)出感嘆,原來液面只下降了一點點啊。從而得出結(jié)論:一個健康成年人獻血200 mL~400 mL對身體總血量影響不大,對健康也沒有影響。
通過飲料瓶這一簡易教具,直觀地將獻血量、全身血量展示在學生面前,使血量不再停留在數(shù)字層面。學生在觀察到獻血量與全身血量的比例后,獻血的主動性增強了。
3.4 現(xiàn)場訪談獻血者,感受榜樣力量
有些學生對于獻血具有恐懼心理,主要原因是擔心獻血會感染疾病,影響身體健康。怎樣才能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認同無償獻血呢?在與其他教師的溝通中,了解到有一位教師多次獻血,身體健康,為何不讓她來解答學生們的困惑呢?因此設計了現(xiàn)場訪談獻血者活動,通過榜樣的力量消除學生心中的疑慮。
課堂上,該教師展示了多張獻血證書,學生們提出了很多問題:老師,你什么時候開始獻血的?獻過幾次血?獻血疼嗎?獻完血你暈嗎?獻血后多久恢復的?獻血會感染疾病嗎?你還會再獻血嗎?該教師對于學生們的問題給予了一一解答。身邊教師的親身獻血經(jīng)歷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打消了學生們心中的疑慮。
最后,展示了刊登在《金陵晚報》的一篇文章“春暖花開,江蘇血庫卻快見底了”,學生們感受到血庫血量的緊張。當音樂“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響起時,教師大聲詢問同學們你們愿意成年后參與無償獻血嗎?學生均異口同聲的大聲喊道我愿意,聲音非常堅定有力,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4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課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整理分析,針對主要問題設計活動,通過各種途徑優(yōu)化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活動,使課堂上更多地出現(xiàn)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通過活動,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逐步多樣化,從而使得勤于動手、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積極思考成為學生學習的主旋律。通過活動,將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融為一體,在有效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的同時,實現(xiàn)了培養(yǎng)學生認同無償獻血,珍愛生命、關(guān)心他人教學難點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