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的卓越成就,都是由團隊員工齊心協(xié)力完成,而直接管理團隊的中層,就是企業(yè)的核心戰(zhàn)斗力。研究表明,絕大多數(shù)員工在工作中僅僅發(fā)揮了潛力的一小部分。那么,作為中層管理者,應該如何激發(fā)每一個員工發(fā)揮最大潛能?
在我看來,至關(guān)重要的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吸引員工為工作、為公司全心奉獻的工作環(huán)境。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做事方法各異,擁有著各式各樣的希望、恐懼、夢想和抱負,做事的動機也不盡相同。讓人們?nèi)耐度氩皇且患唵蔚氖虑?,但卻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
創(chuàng)造幸福感
多年以前,當我在惠普公司演講,為其員工做培訓時,我獲悉該公司管理層是非常優(yōu)秀的團隊。那時惠普的員工們非常熱愛公司,工作忙碌的時候,他們會留下來加班好幾個小時,一直工作到很晚。
最后竟然出現(xiàn)了這樣的事情:在深夜10點到11點,安保人員不得不巡視整座大樓,切斷電源,迫使加班的人回家。但這樣做后,員工就會在周末回到公司,繼續(xù)在辦公室里和同事一起工作,投入更多的時間。因此惠普就不得不聘請更多的安保人員,防止員工在周末回到公司工作。這樣,員工才被逼抽出時間和家人在一起,過自己的私人生活。
為什么惠普的員工會如此“依戀”公司?是什么讓員工主動地、心甘情愿地為你貢獻他們的體力和腦力,竭盡所能地為你工作?如何讓員工對你及公司忠心耿耿?又如何讓你的員工團結(jié)一致,以最少的成本,用最好的方法,快速且高質(zhì)量地完成工作?我想答案就是:幸福感。
在我開設(shè)的市場營銷課上,我通常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在做決定時,有多少決定是從理性出發(fā)的,又有多少決定是由情感決定的?”
多數(shù)人會告訴我,他們做決定時,理性的決定占80%~90%,因情感而作出的決定只占了10%~20%。每次在做完這個練習時,我給出的答案都會讓他們大吃一驚。我告訴他們,實際上在人類下決定的一剎那,100%都是由情感主導的。所有人,包括你自己,在作決定時,一開始都是從情感出發(fā)的,然后才會進行邏輯思考與判斷。我們總是因情感上的一時沖動而作出決定,然后會用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個月的時間,對我們作出的決定進行理性的分析判斷,并為此找出理論依據(jù),支持我們當時的決定。
接著,我又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在人們所有的行為背后,潛在的基本情感動機是什么呢?”
一開始,大家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是“金錢”,有人說是“害怕失去”,有人說是“渴望獲得”,也有人說是“愛”,但最終大家都認為,會讓我們采取行動的最強而有力的也是唯一的一個動機,就是“對幸福的渴望”。
在生意場上,存在著這樣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如果想要開拓并長久留住一個客戶,那么針對每一個你想要留住的客戶,你首先要做些什么才能讓這個客戶經(jīng)常和你做生意?”
答案很簡單:讓這個客戶在和你做生意的過程中感到幸福。如果客戶在和你做生意時,從買你的東西開始,一直到接受你所提供的售后服務(wù),都能夠獲得比和其他人做生意更大的幸福感,那你就成功了。因此,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依然是,讓客戶獲得更大的幸福感。
管理員工亦是如此。安排工作時事無巨細,從一開始工作流程的安排,一直到最后工作結(jié)束的慶功宴,都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讓員工快樂、幸福,從接受你的指示到與同事合作,再到他們和客戶、供應商或者賣家的交流,無一例外。因為員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對你的公司的運作和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
激發(fā)個人潛能
人們?nèi)ヒ患夜竟ぷ?,并在那家公司長久干下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家公司能夠不斷地為他們提供發(fā)展機會,讓他們感覺,在這里,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為了滿足人類這種對理想的追求,最好的公司都形成了清晰的價值觀、遠景規(guī)劃、任務(wù)、動機和目標??稀げ继m查德和諾曼·文森特·皮爾在合著的《倫理管理的力量》一書中,調(diào)查了數(shù)百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并和同行業(yè)的其他公司進行比較。他們發(fā)現(xiàn),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雖然一些公司有著相似的價值觀,但其中一些公司明顯比其他公司的效益要好得多。這主要是因為前者價值觀明確清晰,并能把這些價值觀作為政策落實到書面上,明確指出在日常的商業(yè)活動中,如何貫徹執(zhí)行這些價值觀;而后者雖然不缺乏價值觀,但他們并沒有把這些價值觀變成公司的理念,公司的員工也從不討論這些價值觀,根本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幾年前,我和一家公司合作,他們的公司開始于一個理念,即從對他們感興趣的投資者那里集資,不斷發(fā)展,成為美國通信產(chǎn)業(yè)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我了解到他們在建立公司之前,主要人物坐下來進行了討論,然后就五大價值觀達成了一致。他們把這五大價值觀作為以后幾個月甚至是幾年里,可以指導他們行動以及做決定的行為準則。經(jīng)過了無數(shù)個小時的討論和協(xié)商后,他們選出了五大價值觀,并確定了先后順序。然后他們采取了進一步的行動。他們寫下了一些話,表明了如何在日常的工作和活動中貫徹執(zhí)行這些價值觀。
他們還把這些價值觀以及定義打印在卡片上,公司里的員工人手一張。不管什么時候,當公司里的兩個員工必須做決定時,他們就會取出各自的寫有價值觀的卡片,確保決定沒有背離五大價值觀。我所接觸的這家公司里的所有人都是最幸福、最積極、最有效率的。
與之相反的一個案例是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100多年前,當ATT在全美拓展電話服務(wù)時,它的使命就是“讓電話成為每個美國人輕松獲得之物”。直到20世紀60年代,該公司才最終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這之后,沒有再提出新的使命取代這個古老過時的使命,結(jié)果就是這家公司開始發(fā)生轉(zhuǎn)變,更多的注意力被放到了政治斗爭和利益爭奪上,為顧客提供服務(wù)被棄之腦后了。很快就有新的公司進入該產(chǎn)業(yè),挑戰(zhàn)ATT的霸主地位。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消極情緒的產(chǎn)生,主要是因為期望破滅。例如,一個人得到了一份工作,必然會希望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希望可以學到新東西、獲得成長、賺更多的錢。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后沒有實現(xiàn)。這份工作實際上非常無聊,總是要做一些機械性的工作,沒有任何進步的機會。當一個人感覺公司賦予他的回報,遠遠不及他對公司的付出時,一旦公司需要他們作出貢獻的時候,他們就會非常消極和憤怒,不僅不會全力以赴,還會消極怠工。這個人越有才能,他的失落感就會越強烈。
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個理想,希望盡自己能成為最優(yōu)秀的人。這個理想的定義是“成為你最想成為的人”。一個成功的、充滿幸福感的人,對自己的理想有著清晰的認識。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真正的信仰,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個人一旦能夠深刻了解自己,就會比其他人更自信、更積極。精英人士和領(lǐng)導者都有著非常清楚的自我理想。
當一個人的自我理想非常清晰時,他就會有意或無意地朝著那個目標努力,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