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視為外來者,東方航空入股的廉價航空公司捷星香港,醞釀了一年多,卻遲遲未獲得在香港啟航的資格。6月6日,他們終于引進了一個在香港有足夠影響力的投資者——“賭王”何鴻燊旗下的信德集團。
捷星香港相信,信德的加入將令其順利獲得香港監(jiān)管部門派發(fā)的航空營業(yè)執(zhí)照。但未等捷星香港高興多久,6月26日,海航集團旗下的香港快運航空宣布,將正式轉型為廉價航空公司,預計在10月底正式運營。這意味著,捷星香港被人捷足先登,香港快運成為香港首家廉價航空公司。
廉價公司虎視眈眈,作為香港航空業(yè)的一哥,占本地市場份額一半的國泰航空有些坐不住了。有消息稱,在捷星香港成立之后,國泰航空主動邀請本地市場的第二大航空公司——香港航空商討對策。一場由廉價而引發(fā)香港航空業(yè)的激戰(zhàn)已經打響。
捷星待啟航
澳洲航空旗下的廉價航空集團捷星,在去年3月于香港成立了捷星香港,并首先引入了東方航空作為股東。按照捷星香港的發(fā)展規(guī)劃,公司將以香港為運營基地,主營以香港為中心的五小時航圈,主要包括中國內地、日本、韓國、東南亞航線。捷星香港承諾,運營之后的票價將低于全服務航空公司50%。
據捷星香港行政總裁劉仲威介紹,公司機隊的規(guī)??赏?015年增至18架客機,機隊以單一客艙的A320-200客機營運,每架客機的可載客量為180名旅客。單一的機型將有助于公司靈活調動機隊,航線之間的協作增強,同時,自飛機維修及支援方面,有利于控制機隊的成本支出。
然而,成立一年多以來,捷星香港卻遲遲未獲香港監(jiān)管部門派發(fā)的營運牌照。按照香港《基本法》的相關規(guī)定,在香港成立航空公司,需要符合“公司的人員、營運應主要在香港”。有媒體稱,國泰航空引用了此條規(guī)定,向香港政府投訴捷星香港申請牌照。
不過,現在國泰的理據將顯得無力。6月6日,捷星香港宣布,引進了賭王何鴻燊旗下的信德集團作為公司的第三名股東,信德集團將與澳洲航空,東方航空將成為平等的合作伙伴,各持有三分之一捷星香港的股權。新的股權結構不會改變捷星香港的總資本最高15.44億港元的投資,意味著三家公司將各自最多投資5.5億港元。
引入主要從事多元化運輸及旅游業(yè)務的信德集團,捷星香港的目的不言而喻,為的便是盡快獲得航空營運牌照,盡早在香港啟航。劉仲威直言,引入在香港實力雄厚的信德集團,將有助于捷星香港在政府審批牌照之時更加順利,他表示,一直與香港政府保持良好溝通,有信心在年底之前獲發(fā)牌照。
但目前看來,捷星香港獲得營運牌照的機會沒有因為信德集團的加入而有所改善。在信德集團加入捷星香港之后,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回應,所謂“香港指定航空公司”,按照《基本法》規(guī)定,須要在香港注冊,以及香港為主要的營業(yè)基地。
但他又指,“并不是只有這兩個條件”,亦須考慮包括航空業(yè)發(fā)展,經濟影響以及公眾利益等。有航空業(yè)人士則認為,依照目前政府的審批速度,捷星香港能否在年底之前獲得牌照仍存在變數。
賭王卷土重來
市場在此之前便知捷星香港積極尋求一名香港本地投資者,但市場一直傳出捷星香港接洽的是合和實業(yè),誰知峰回路轉,最后一刻入主捷星香港的,竟是過去多次投資香港航空業(yè),但并不算成功的賭王何鴻燊。
早在1989年,信德集團便以1.2億港元購入貨運航空公司香港華民,后于2002年出售與國泰航空。而何鴻燊正式涉足民航領域是在2004年,創(chuàng)辦了港聯航空,于2005年啟航,主營內地二三線城市,不過,港聯航空運營不到兩年持續(xù)虧損,最后,何鴻燊將45%的股權授予海航集團,而海航將其整合為目前的香港航空。
何鴻燊目前仍擁有少量香港航空的股份。賭王之女,信德集團董事總經理何超瓊則不斷強調,投資捷星香港并非家族行為,而是信德集團的一項長遠投資。
何超瓊說,經營運輸業(yè)務的信德,一直配合中央政府制定的粵港澳發(fā)展藍圖,為珠三角地區(qū)建構一個完善的海陸交通網絡,以為整個區(qū)域提供無縫的交通連接,推動經濟的融合發(fā)展。她表示,珠三角地區(qū)的航空需求不斷增加,相信低價航空的營運模式,能有效推動區(qū)域旅客經濟板塊的發(fā)展。
香港快運捷足先登
正當捷星香港還在苦苦等待政府發(fā)牌之時,另一邊廂,海航旗下的香港快運航空在6月26日直接宣布,將正式轉型為廉價航空公司,顯然,在香港廉價航空的競爭中,海航先下一城。
香港快運執(zhí)行董事長楊建紅表示,香港快運目前擁有3家A320型客機,其中一架已經改裝成全經濟艙客機,公司將于10月下旬航班換季之時,以廉價航空的身份首航,目前已確定新航線包括飛往昆明和重慶,以及馬來西亞的沙巴,票價將低于全服務航空公司30%。
雖然何超瓊強調,“無資格,亦無能力挑戰(zhàn)國泰航空的地位”。但來勢洶洶的廉價航空,亦令國泰航空倍感壓力,在過去的一年,國泰日子并不好過。為應對疲弱的航空市場,以及激烈的價格競爭,國泰航空在今年推出了名為“fanfare”的票價優(yōu)惠計劃,在每周二限時在市場推出優(yōu)惠,以求吸引客源。
廉價航空的機遇
香港航空業(yè)一時間出現兩家廉價航空公司,可見這個市場對于投資者的吸引力。而一直以來,香港憑借天然的地理位置優(yōu)勢以及機場的高效運作,成為亞太區(qū)的國際航空樞紐,是“兵家必爭之地”。
數據顯示,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運樞紐,也是全球最繁忙客運機場之一。從香港國際機場出發(fā),可于五小時內飛抵全球半數人口居住地。在2012年,香港國際機場的總客運量達5650萬人次,總航空貨運量共403萬噸。機場連接全球約180個航點,包括48個內地城市。超過100家航空公司在機場營運,每天提供約1000班航班。
根據亞太航空中心的報告,香港航空業(yè)正處于急速的結構性轉變時期,該中心預計,廉價航空占香港航空業(yè)的總座位數量將在2015年提升至約15%的水平,而2013年初的資料顯示,這個數字僅有5%。
實際上,廉價航空對于航空業(yè)造成的改變,早已在世界范圍內發(fā)生。在歐洲以及東南亞地區(qū),廉價航空的市場正不斷擴張,作為成熟的市場,廉價航空目前自歐洲的市場份額高達35%,而這個比例在整個亞洲亦達15%。
在香港,包括春秋航空、亞洲航空、日本樂桃航空等國內外航空公司也早已進入。既然司空見慣,廉價航空為何令國泰這類全服務航空公司如此緊張?原因在于,不景氣的經濟環(huán)境是廉價航空發(fā)展的絕佳機會。歷史數據亦能證明問題,在被金融危機拖累的2009年,全球航空業(yè)的客運量下跌了3.5%,然而,捷星的客運量卻逆勢增長逾10%。
捷星香港委托的咨詢研究報告顯示,70%的香港居民認為目前來往香港的機票價格過高;66%的被訪者同意低成本航空有助于香港經濟發(fā)展。
地處區(qū)位中心,坐擁龐大的客流,面對一個未充分開發(fā)的市場,正如何超瓊所言,“香港是時候擁有自己的廉價航空了”。 她相信,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香港國際機場的樞紐地位將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