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fā)問卷問什么樹是平和人的最愛,答案肯定是蜜柚;平和人傾注最大熱情的也肯定是蜜柚。蜜柚在平和人心目中占有絕對的分量。
現(xiàn)如今在平和漫山遍野的、其產品銷往世界各地的琯溪蜜柚,在上世紀80年代初它重新出道之前它并不叫琯溪蜜柚,叫平和拋,在清乾隆后被列為貢品,有權享用的只有高高在上的幾個人,所以它即使享有盛譽在民間更多的也只是“聽聞”而已,何況后來兵荒馬亂,加上解放后的“防資修”,平和拋瀕臨絕跡,尋常百姓根本就無緣消受。直到后來搶救開發(fā)琯溪蜜柚成了當?shù)卣l(fā)展經濟的主攻項目,雖然遲了點,卻因它的特有品質其身價扶搖直上,在消費者眼中迅速躥紅,一躍為柚類之冠而名滿天下。當?shù)毓r因大面積種植,發(fā)家致富者不計其數(shù)。已成為“琯溪蜜柚之鄉(xiāng)”的平和縣,經過幾十年精心栽種,又培育出紅肉、黃肉蜜柚,色相更為誘人,品質更為上乘。
說起來你也許不相信,這種曾經專供皇帝吃的水果,我在少兒時就品嘗過了。吃了就有了話題。充當“百科全書”的父親說,這種水果的學名叫拋。因為果形既大又沉,孩子管叫它“大柑”。這棵拋是村中為數(shù)不多的幾棵果樹之一,樹齡應有幾十年了,是名副其實的一棵大樹。這棵拋長的位置有點特別。山澗的這邊傍坡建房,那邊臨澗的場角栽著這棵拋。這棵拋三面據(jù)險,面對場地的一頭距離主人家的后窗僅有幾米,這棵拋一旦結果,窗戶內便會整天守著一個老婆婆,不管誰靠近這棵拋,石頭、板磚、木棍、柴刀,甚至是斧頭都會隨著她的怒吼聲從窗口擲打過來。所以遠遠注視那棵拋的孩子們,從一結果就開始恨那個老婆婆,果子越大對老婆婆的恨就越深。但這種恨到每年中秋節(jié)那天就會化為烏有。
那家人一定會在每年的中秋節(jié)那天摘拋。中秋節(jié)那天,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來到這棵樹下等著分到一個拋,然后抱回家中品嘗。吃拋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個“窮兇極惡”的老婆婆。奇怪的是,中秋節(jié)那天,摘拋的是她的兒子,老婆婆竟躲在屋里沒有露面。分到拋的人心情都很好。孩子們的心情也很好。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某天,我吃到琯溪蜜柚,外形一樣不說,一咂摸,其實就是小時候村中那棵拋的味道。許多人在標榜它此前差點絕跡、有多么稀罕的時候,其實我早就品嘗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