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風險減退
受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敘利亞危機升溫以及美國美聯儲可能退市的負面因素影響,亞洲經濟體在第三季度各自經歷了不同程度的考驗。
暑假過后,全球經濟發(fā)展轉趨正面,顯示亞洲經濟似將在年底迎來更有利的局面。首先,敘利亞緊張的局勢得以紓緩,帶動原油價格回落,有助于增強消費者購買力;其次,內地工業(yè)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及信貸增幅等主要指標表現優(yōu)于預期,反映內地經濟已逐漸步出谷底,正因為某些經濟指標表現強于預期,我們已把2013年內地經濟增長預測調高0.2個百分點至7.7%;最后,由于美國經濟復蘇力度未及預期,美聯儲維持資產購買計劃規(guī)模不變,減輕了資本從亞洲區(qū)外流的沖擊,亦減低了區(qū)內部分飽受經常賬赤字困擾的國家的壓力。美聯儲在上月的議息會上,決定維持每月購買等值400億美元的機構按揭抵押證券及45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之計劃不變。
經濟形勢好轉刺激金融市場在9月份回升,其中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世界指數及亞太(日本除外)指數皆在過去數周節(jié)節(jié)上揚。
投資市場氣氛雖已改善,但不能忽略的是,環(huán)球經濟復蘇并非一片坦途,下文列出三個值得關注的不明朗因素:
其一,隨著美國債務上限的最終日期到臨,該國財政問題再次成為焦點,美國兩黨所引起的政治僵局,可能導致美國史無前例出現主權債務違約,由之而起的潛在影響估計較政府部門暫停運作或財政緊縮更為深遠;
其二,在資金供應層面,正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暗示,美聯儲于年內退市的可能尚未排除,至于美聯儲延遲數月退市能否有效推動美國經濟強勁復蘇,有待酙酌;
其三,在亞洲地區(qū),當下相對樂觀的市況可能削弱部分亞洲國家在財政及貨幣體制推行改革的決心,不少新興亞洲國家在經濟結構上皆存在自身問題,包括經常賬逆差持續(xù)及房地產市場過度膨脹。就中期展望而言,區(qū)內經濟體仍有繼續(xù)推行、落實改革的必要,在此過渡時期,像以往數年資金大舉流入亞洲區(qū)的光景恐難再現。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不認為近期全球經濟狀況改善的幅度足以讓我們修改全年經濟3% 的增長預測,事實是,7~8月份經濟數據顯示,香港第三季度本地生產總值或未許樂觀。根據我們由下而上的計量模型,香港下半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略低于3%??偫ǘ?,香港經濟雖較2012年的低迷狀況有所回升,但反彈幅度僅屬溫和。
貿易復蘇仍然艱難
先進經濟體的復蘇迄今對亞洲區(qū)出口商的推動作用有限,香港也難以獨善其身。香港8月份總出口貨值下跌1.3%,抵消了7月份出口的部分升幅;同期進口貨值也下跌0.2%,遠遜于7月期間錄得8.3%的增幅。
美國進口需求持續(xù)落后于其經濟增速,為香港年內出口復蘇步伐依然滯緩的部分原因。在過去五個月,香港輸往美國的出口貨值曾在其中四個月下跌。我們相信,這與此次美國經濟復蘇主要集中于汽車生產、住宅建筑及開采活動,而相關活動又傾向使用本土原材料及服務的特點有關。此外,亞洲諸國也未能直接受惠于日本對資本貨品的需求增加。事實上,香港輸往日本的貨值已經連續(xù)七個月倒退。8月份本港輸往內地的出口貨值也再次下跌。
出口貨值再次倒退,提醒市場人士當前貿易復蘇動力仍然脆弱,不過,我們預期,出口數字將在年底前重返增長區(qū)間,盡管增幅難及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前的水平。近期公布的經濟指標,包括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制造業(yè)指數及歐元區(qū)采購經理指數,均顯示全球貿易周期已呈回穩(wěn)向上的跡象。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制造業(yè)指數及歐元區(qū)采購經理指數的上揚尤其值得鼓舞,參考以往表現,該兩項指標可作為東亞經濟體出口的風向標。此外,蘋果新型智能手機已于9月中旬面世,亦可為第四季區(qū)內的貿易活動帶來額外支持。
消費保持平穩(wěn)增長
外貿數據凸顯了外圍經濟疲弱帶來的下行風險,不過內部需求旺盛推動了香港經濟持續(xù)擴張。零售銷售貨值增長平穩(wěn),8月份上升8.1%,其中百貨公司貨品、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衣物、鞋類等升幅皆顯著。
無論如何,未來香港零售商將面對更大挑戰(zhàn)。內地于10月1日實施新《旅游法》后,旅行團費攀升,內地旅客的購買力可能隨之減退。在未來兩個月,不僅整體增長數字值得市場人士留意,我們亦需要分析其中細項,以判斷夏季的暢旺消費現象能否繼持下去。
免責聲明
本檔由恒生銀行有限公司(“恒生”)提供,內含之資料,乃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搜集,而當中之意見僅供參考之用,意見內容不一定代表“恒生”之見解。撰寫本檔之分析員證明于本檔內所發(fā)表之意見,乃準確反映分析員就有關金融工具或投資項目之個人意見,而有關分析員過去、現在或未來之報酬,并無任何部份直接或間接與本文件內之特定建議或意見有關。本文件的內容并非(亦不可作為)買賣外匯、證劵、金融工具或其他投資之要約或邀約。本檔的任何部份均嚴禁以任何方式再分發(fā)。
本文件所載之數據或只屬指示性,并且未經獨立核對。“恒生”對當中所載之任何數據、推測或意見,或作出任何此等推測或意見之基礎的公正性、準確性、完整性或正確性并無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擔保、申述、保證或承諾,亦不會就使用或依賴本檔所載之任何數據、推測或意見承擔責任或法律責任。投資者須對本文件所載數據及意見的相關性、準確性及充足性自行作出評估,并就此評估進行認為需要或合適的獨立調查。所有此等數據、推測及意見均可予以修改而毋須事前通知。
“恒生”及其聯系公司可以其名義買賣,可能有包銷或有持倉于所有或任何于本檔中提及的證券或投資項目。“恒生”及其聯系公司可能就其于本檔所提及的所有或任何證券或投資項目的交易收取經紀傭金或費用。
本文件所提及之投資項目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投資者必須根據其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及獨特需要作出投資決定,并在有需要時咨詢獨立投資顧問。本檔并不擬提供專業(yè)意見,因此不應賴以作為此方面之用途。
本文件并無考慮任何收件人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特定需要。投資涉及風險,投資者需注意投資項目之價值可升亦可跌,而過往之表現亦不一定反映未來之表現。本檔并不擬指出本檔內提及之證券或投資項目可能涉及的所有風險。